ROG又来整花活儿了~
磁轴市场卷来卷去还是那些东西,但是ROG做的磁轴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今天就来看看
省流:
ABS版 999元,PBT版1099元
——优点——
- 支持8KHz回报率
- 两C口分布左右
- SmartBar触控条可以调音量,调音乐上下曲,甚至可以调触发行程
- ROG磁轴打字手感意外不错,堪比天青磁轴,看来瑞翼鲨还是有东西的
- 在磁轴键盘里,填充属于第一梯队
——锐评——
- 没有F键区,打字不方便
- Smart触控条凸起的小点点有点硌手,不要经常滑它
- ABS和PBT分开卖,不能标配PBT
配件方面还是很豪华的,一个魔导士系列一直有的防尘上盖,一个C TO A的数据线,还有ROG特色拔键拔轴器,还有信仰贴纸。
外观
这个键盘其实整体重量并不重,本质依然是魔导士的便携属性。
由于原本魔导士是悬浮结构,现在更新LP光轴魔导士后,边缘凸出来,为了整体的大和谐,所以把额头部分做了增高,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看到灯光条。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小彩蛋,在机械键盘上都要加入Copilot键。
这个外观跟之前的魔导士LP差不多,设计是做了沿袭的。所以,还是非常标准的68配列。
你把底部这个壳丢上面去,就是防尘盖,这设计很巧妙。
魔导士磁轴依然保持了魔导士的左右俩C口的设计,可以通过中间的滑块选择左边C口输出还是右边C口输出。可以根据桌面情况选择左出或者右出。可是没有中出……
背部一个触控条往前往后推都会联动正面的灯光条。科技感太强,这实在是,泰裤辣!
我一开始以为触控条就跟ROG最早的魔导士一样做做音量切换什么的,结果不是这回事!有很多其他模式!
看到这个左边的按钮没?还能调节轴体行程!
一档是0.5mm最低直接上0.1mm。
需要注意的是,默认RT只给了WASD四个键。
这个功能基本就奠定了,游戏和打字可以集成在一把键盘上,并不需要额外驱动什么的,这点实在很方便。
背面依然保持ROG斜切设计,一颗大眼睛~
我这把是PBT版本,键帽表面更粗糙,抗打油效果更强。
当然,也有ABS版本,但是那个版本加入了UV涂层,触感好,抗打油效果也有。摸起来手感对比常规的ABS更舒服。
轴体
ROG HFX磁轴对比之前的磁轴做了提前处理,而且也是4mm行程,全行程的轴体我还是很喜欢的,没有那种我很不喜欢的刚按下去就触底的奇怪感觉。
这个轴是瑞翼鲨代工的。这个轴在瑞翼鲨代工的轴体中算是最接近机械手手感的了。同时由于没有传统机械轴的弹片,手感也更顺滑,也做了防尘壁稳定性更好。
轴体按下去的手感就好像,有双手扶着你做上下运动~
填充
Poron轴下垫,硅胶芯,Poron底棉,这些底部缓冲让船壳没那么难受。再加上金属定位板可以给到明确的按压反馈,这才是磁轴日常打字体验的保证。
驱动
驱动方面做为ROG的键盘是不可能逃过奥创的,但是奥创做了极速版。
我这里正好是有原版的奥创,支持模拟触发,触控条(自己包装了Smart)
极速版的奥创在DKS和RT这些功能都有。操作简单很多。
虽然该有的功能有,但是功能仍然有限,比如死区调整和校准是没有的。
除了驱动之外,ROG还设计了一些快捷键,可以记一下
这个HFX和LP光轴怎么选?
这个问题其实本质是磁轴和广轴二选一
如果只是想要超快触发,对行程没啥要求,比如我就要延迟低,但是不能要碰了一下就触发,这种就选光轴
如果既要快速触发还要碰一下就触发的感觉,就选磁轴。
我是建议没用过磁轴的hxd最好先试试光轴。
游戏体验
磁轴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调到很低的行程,节约那么1~2毫秒。有价值吗?
有!不过前提是需要对游戏的地图,机制有足够理解,而且自身枪法也要过硬。才能把这1~2毫秒的优势发挥出来。
比如我这段打法,是基于堑壕战地图的C点坐牢许久的经验。
- 第一步,先把贴脸把门口的红狼冲掉。
- 第二步,露娜可能会架我,使用威龙的喷气推进,让她跟枪跟不上我,反手两喷带走。
- 第三步,门外过道会有2~3条枪线架住。击杀露娜后,喷气推进刷新,直接喷过去,规避枪线。
- 第四步,恰好队友给了信息,我也近身了,直接开喷,由于S12K射程只有4米,所以需要4喷才能击杀。三杀拿下!!!
总结
ROG的首款磁轴键盘,虽然不是100分的尖子生,但是80分的优秀生觉得是OK的。尤其是魔导士模具和ROG的设计语言,更可以称之为非常漂亮的优秀生!
ROG 魔导士磁轴在精度和手感上选择了后者,对比很多只管打游戏的磁轴键盘,有本质的不同。更多是在日常使用方面下功夫,我认为这点ROG是搞得清谁更重要的。
值不值?
贵吗?贵
好吗?好
那不就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