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芯片打成白菜价分3步,美国疯狂阻击,2024决战传统芯片?

2024年前年后,3个重要消息震动了全球芯片产业。

第一个消息,2023年12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为“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将于2024年1月开始,对美国企业如何采购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展开审查。

这项措施主要针对美国企业对中国传统芯片的采购情况。

第二个消息,2024年1月1日,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发布声明,公司两款DUV光刻机的出口许可证已被荷兰政府撤销,最大的买家是中国客户。

这两款光刻机主要用于生产14纳米以上,38纳米以下的传统芯片。

第三个消息,2024年1月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根据《芯片和科学法案》,将向微芯科技提供1.62亿美元的拨款,这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用于汽车和洗衣机等商品的传统芯片。

《芯片和科学法案》原定至少有20亿美元用于传统芯片,现在看来这个金额将会扩大。

有专家分析说,美国人认为,中国把传统芯片打成白菜价,对美国芯片产业是巨大的威胁,这让他们感到害怕。

很多人认为中国有能力把芯片打成白菜价,是基于历史经验来判断的。

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和高性价比的能力,以及对赚钱行业的跟风投资,直到把行业干到产能过剩为止,所以很多产业只要有我们参与,最终的结果都是被打成白菜价。

这当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才拥有了丰富的原材料,强大的加工能力,齐全的供应链,廉价的劳动力,高性价比的生产能力,一切才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背后是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长期在研发和制造工程上的投入与积累。

如今我们的劳动力已经不再那么廉价,生产成本越来越贵,我们还能在芯片领域复制曾经的奇迹吗?

历史上发生过的并不一定必然会发生,要把芯片打成白菜价,我们还需要在3个方面努力。

第一是芯片材料,最重要的当然是硅芯片,原材料是硅,目前我们并没有多少成本优势。

从全球格局来看,硅晶圆市场基本被日本信越、环球晶圆、德国世创等五大巨头占据,他们瓜分了超过86%的市场份额

我们也有三家公司跻身前10,沪硅产业、金瑞泓和中环股份

传统的芯片制造还涉及数百种精心配置且高浓度的化学品、气体和材料,它们加起来约占芯片制造总成本的20%,其中一些化学品的生产还与石油密切相关。

另外,要持续拥有成本优势就不能固守传统芯片材料,例如石墨烯芯片,它是硅芯片速度的10倍。目前华为已经实现了石墨烯芯片样品生产,但还没有取得明显的领先优势。

第二是芯片制造工艺,先进的工艺就意味着成本领先。

中芯国际在2020创新推出的N+1制造工艺,被认为是全球领先的商用逻辑工艺之一。

这种工艺可以使晶体管间距更小,从而提升晶体的集成度,在相同的面积下,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和功能单元,大约可以实现20%-30%的性能提升。

但是,与美西方几十年的积累相比,我们在制造工艺上也仍然需要努力。

第三是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

芯片是非常典型的技术工人密集型产业,这就是为什么台积电要在美国建厂,就必须从中国台湾迁移大量技术工人过去,正是因为美国已经没有多少技术工人了。

事实上,技术工人才是我们真正领先的领域。马斯克曾经讲过,在这个全世界技术工人非常稀缺的年代,中国的技术工人可以轻易地排满几十个篮球厂。

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占就业人口的26%,这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这得益于我们在10几年前就提前大规模部署中高职教育,大量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

这种形势下,眼看着我们在芯片产业上快速追赶,美国人坐不住了,他们再次背弃诺言,不再只针对先进芯片,开始悍然阻击我们的传统芯片,所以才发生了我们前面讲的三件事情。

那么2024年,传统芯片的决战要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