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科技助力邮政“三农”惠民服务显成效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积极落实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建设要求,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分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重庆分行)召开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建设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在乡村振兴、“三农”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框架下,发挥点多面广的服务优势、四流合一的资源禀赋和多年来服务农村的经验沉淀,探索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图像识别、智能终端等设备技术,创新完善具有邮政企业特色的服务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和产品,不断提升“三农”数字化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积极贡献力量。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分公司副总经理 张永

坚持四个示范工程打造原则,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业务创新

1.科技引领。加快科技对“三农”邮政、金融业务赋能,积极应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强力支撑、引领业务创新。

2.协同推进。充分发挥邮政遍布城乡的渠道和网络优势,强化“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协同,统筹各板块的力量,形成邮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协同服务体系。

3.数字驱动。强化平台赋能,广泛连接、融合内外部场景,不断提升数据获取提取能力、集成整合能力、价值挖掘能力,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

4.开放合作。深化与政府、企业等外部平台的合作,积极融合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场景,通过构建众多“三农”服务“小场景”,打造“三农”服务“大生态”。

科技赋能渠道建设,提供线上线下惠民便民综合服务

1.“数字+科技”的线上惠民便民综合服务。为解决涉农主体农产品缺少销售渠道,县乡村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利用邮乐网、邮乐农产品网、邮乐小店等线上平台,提供集电商销售、农资农技、寄递和权益服务为一体的线上综合服务;同时开通线上直播销售渠道,将田间地头鲜活的农产品通过移动终端展现在全国各地网友面前,提升销售效率。邮政线上服务扩大了“三农”领域“线上销售+线上寄递”的效率和范围。截至2022年4月底,为10万余家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销线上售渠道服务,开展线上直播活动120场,培育发展壮大涉农龙头企业5000家,助力农产品销售溢价20%。

2.“网点+站点”的线下惠民便民综合服务。为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畅通农村经济循环、做好农产品出村进城,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将邮政自有资源(网点)和社会资源(站点)相结合,建设了“网点+站点”的线下三级物流体系。同时,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拟建立三级物流体系管理平台,通过综合网、互联网、移动端等技术对网点客户数据、站点客户数据、地理资源数据、农产品数据进行采集,将农村大数据与农业产业链融合,涵盖农产品生产、运输、流通、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实现线下物流可视化,提升物流运输效率。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以“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支撑为基础,围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产业链上下游经营主体,聚焦花椒、水稻、蔬菜、家禽等典型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交易额4.8亿元,帮助配送农产品出村进城包裹量超过1.3亿件,帮助合作社节约送货及邮寄等费用1.8亿元,服务乡民达1000万人次以上,“三农”服务触角延伸至重庆农村每个角落。

科技赋能场景建设,构建便民平台体系加快服务下沉

1.构建政务便民服务平台。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创新实施“政务+邮政”新模式,在全国首次推行邮政网点代办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通过“数据多跑腿、邮政帮跑腿、群众少跑腿”强化民生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图像识别、智能终端等科技手段有效地连接政府、企业和群众。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利用网点布放的智能终端,利用图像识别等技术将市民需求通过互联网上传至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平台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核查、审核等相关处理后,传递给政府相关处理系统,政府系统根据从政务便民服务平台上传的数据信息提供对应服务。截至2022年4月底,479个邮政网点可提供政务服务事项,最多代办政务服务达到113项;504个邮政网点为市民提供包括缴纳交通罚没款、申领6年免检标志、更换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证及遗失补证四大项17小项交管服;1680个邮政网点提供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代征税款等服务,代开发票637.93万张,代征税额805.37亿元,为500万以上的市民提供相关服务。

2.构建农村便民服务平台。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运用互联网、综合网、图像识别、eID等技术打造覆盖面广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吸引社会快递公司、通讯运营商、水电燃公司、通卡公司等外部企业资源入驻,开展“1+2+N普惠金融服务到村”,向村民提供邮件代收代投、公交卡充值及便民缴费、工业品销售等综合便民服务的同时还提供集社保办理、汇款取款于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实现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社保代扣找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缴纳、预约挂号等“一揽子”便民服务,助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促进普惠金融与公共服务互相赋能。截至2022年4月底,累计交易量达1417万笔,交易金额超12亿元,累计为228万人提供社保卡服务。

科技赋能产品建设,打造便捷高效的“金融+理财”产品

1.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利用“自营+代理”的独特优势,围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客户、个体农户需求,持续推动移动支付在便民场景的广泛覆盖,加大偏远农村金融服务支撑力度,为广大涉农客户提供丰富的个人及对公金融服务。对接引入外部农业农村大数据,基于客户信息数据进行系统自动评分评级,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间“多级信用可信传递”,将系统提取的信用评级高的客户推荐给邮储银行重庆分行,为农业链条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利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截至2022年4月底,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推荐的客户获得邮储银行重庆分行发放的普惠型金融贷款超过200亿元。

2.提供惠农理财产品。邮储银行重庆分行围绕“普惠性、精准性、安全性”三个原则,做好“三农”客户分层分级,根据客户特点推出针对农村的特色“邮银财富惠农”理财产品。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通过理财产品覆盖广大县域农村客户,全方位满足乡村客户的多样化理财需求。截至2022年4月底,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销售惠农理财产品20余期,销售额近2000万元。

科技赋能数据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大数据支撑

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与农村政务、农村公共缴费、农村“三资”、农村产权交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等平台对接,引入可信任、可溯源的数据资源。以信用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外部接入、线下采集、内部挖掘等多渠道,整合数据资源,建立覆盖大部分行政村和农户的数据集成平台,开展行政村和农户的多维度数据画像,为主动授信、业务营销提供数据支持。在农产品丰收之前,提供产品预售服务,极大地为农村经营主体解决了“销售难和寄递难”的问题。截至2022年4月底,已建立3.8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万家家庭农场和31万农户的基本信息和产业结构信息数据库,精准分析180余项客户信息和潜在需求,精准提供差异化服务。

科技赋能风控建设,提升“三农”金融数字化风控水平

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坚持统一的数据标准,强化客户数据录入管理。丰富种植、土地、补贴、农机、纳税等三方数据,全力弥补风险数据不足的现状,减少对人工采集的依赖,强化数据自动化采集和定期开展存量数据治理。同时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建立模型问题反馈机制,实时对线上融资产品风险模型进行迭代升级。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做好评估验证。细化风控规则,逐步研发针对不同涉农客群的风控模型。强化对业务流程和风控流程的数字化监控,并优化平台预警功能,提高反欺诈、反洗钱等模型的精准度,加强客户风险事件的识别与分析。

中国邮政重庆分公司将继续在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带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等方面释放强大效能,为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栏目编辑:杨昆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