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视野消失114天后,马云于9月1日现身嘉兴平湖的农业大棚。在马云露面的第二天,阿里宣布:将于2025年前累计投入1000亿元,致力于我国的“共同富裕”行动计划。
马云——阿里商业帝国的缔造者,是我国的著名企业家,在中国家喻户晓。阿里打造的电商和移动支付便捷、高效,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互联网对于其它行业的改变也是惊人的,“互联网+行业”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马云对于这个时代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作为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创始人,曾一度被人们尊敬地称为“马爸爸”。
但随着事业越做越大,马云身上的资本的气息也越来越浓。去年11月3日,2万亿估值的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阿里巴巴因涉嫌垄断遭调查,马云前后三次被人民日报点名痛批。而近期阿里“性侵”案、赵薇被全网封杀等负面事件不断,让马云三番五次地登上热搜。
马云在嘉兴平湖
这次马云重出江湖,网上热评如潮,褒贬不一,不管怎样,人们都希望马云壮大阿里的发展,造福万民,为国奉献。
今年8月17日,中央财经会议召开,“共同富裕”已上升至国家首要国策,中国必将回归实业兴邦的发展道路,数千万中小企业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在我国有8000万创业者,随着企业发展,老板如何找准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定位,成长为直正的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呢?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本管理类书籍——《总裁魅力学》,作者是“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书中指出:身为总裁,要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多用头脑,少用手脚;居中策划,决胜千里。文中强调:总裁最难做的事是用人,最重要的事是舍得利益分享,舍得回馈社会。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公司,做一名优秀的总裁?《总裁的魅力》中列举了一些管理的方法,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总裁应该顺应事物发展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总裁魅力学》 曾仕强 著
中国的企业很多,但是受人尊敬的、伟大的企业却很少。如果想要成为优秀的创业者,有必要向著名的企业家借鉴学习。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用有怎样的智慧和谋略,来做”最难的事“和””最重要的事”的?
一、“得人心者得天下”
董明珠,1954年出生在江苏南京的普通人家。 1990年,在她人生最低谷时,她进入格力公司;1994年开始,她任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在2012年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格力集团在董明珠的领导下,已阔步迈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董明珠能获得事业的成就离不开自身的拼搏和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她重视人才的经营智慧和拥有一颗无私的心。
堇明珠
1、对员工的保护与温情
董明珠是商界有名的“铁娘子”,外表看似强势,但做人却非常有担当,她特别爱护自己的员工 ,为企业真心做事的人在她心目中有最重的份量。有一个关于她的经典案例——“你打我员工,我让你破产!”
据报道,有一次,一名格力的仓库员工,在收货时发现供货商的货物有质量问题,于是拒收,要求退货。该供货商因此非常恼怒,就雇人打了这名员工,而这名员工的领导对此事件反应较为冷淡。董明珠得知此事后大怒,当即表示与这家供应商停止合作,同时,对被打员工的直属领导予以免职处罚。
对一名基层员工都能这样爱护,自然能赢得员工们的一颗真心,愿意为企业奉献最大的工作热情。董明珠曾坦言,“我不怕外企来挖人”,公司爱员工,员工就会爱企业,这是她的底气。
2、员工利益高于一切
早在2018年董明珠就说过,要自掏腰包280亿,给格力8万员工每人一套房。当时,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巨大轰动,有很多网友认为这只是她一时兴起的口出狂言。
就在人们质疑她的时候,她已经开始着手给员工建小区了,并且在小区里建设了很多基础公共设施,格力第一批人才公寓有3000套,在2021年可实现入住。如今,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目前已完成了总任务的30%,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实践自己的初心。
人才是企业的安身之本,为了留住人心,董明珠愿意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只要员工有想法,她愿意帮他去实现,为的是让员工只想一件事——怎样把工作做好。实现每人一套房的目标,可能要三、五年,但对于格力的长远发展和影响,意义是深远的。
董明明
3、心底无私天地宽
董明珠对待员工充满温情和关爱,相比之下,她对待家人却“六亲不认”,似乎有点冷酷无情。
在1995年,格力空调市场热销,各地货源不足,许多经销商为了货源想尽了办法。当时董明珠的职务为经营部部长,跟她打过交道的人很清楚她的为人,找她通融根本行不通。
于是,有人就找到董明珠的哥哥,承诺他每进一百万的货给2-3万提成。哥哥来找她走后门,结果被她一口拒绝。董明珠的家人很不理解,又不违反法律,怎么就不能帮帮自家人呢,干嘛这么较真?哥哥为此事,与她断绝了20年的往来。
然而,在董明珠看来,这已涉及到原则问题,如果自己破了这个先例,那以后还怎么管理、带领手下的人呢?
“不能坚持原则的人,一定是有私心的。我没有一点私心,所以我能坚持原则。”董明珠曾这样说。
现在,格力员工在她的带领下,让格力电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格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句话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格局和魄力,董明珠对于格力打造世界品牌的贡献是巨大的。“世上最愉悦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董明珠用她的执著书写着格力的辉煌和自己的人生传奇。
二、家国情怀谋发展
曹德旺,福耀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1946年出生于福建福清,为了谋生他种过白木耳,做过炊事员、当过修理工。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福清市高山镇异形玻璃厂。1987年,他创建福耀玻璃集团,专门从事汽车玻璃生产。
他认为,做企业要常怀感恩之心,这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源动力,财富取之于社会,也应该用之于社会,以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曹德旺
1、以人为本,诚信为生
在曹德旺眼里,企业的资本、机器、厂房都是冰冷的,只有人是鲜活的、是有温度的,人是企业真正的命脉,人的需求是企业的努力的方向。
曹德旺认为,做到了“安老板、安员工、安顾客、安社会”,企业才会做的起来,“以人为本,诚信为生”也是他办企业的初心。而员工是企业最关键的要素,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不管你是大学生、研究生还是留学生在,进入福耀,都必须进入工厂车间锻炼。新骋的管理人员入职后,就必须参加军训,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训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力。与此同时,公司会根据每个员工的兴趣特长,为他们“量身定做”最优的职业发展路径。
目前,福耀80%以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从车间基层筛选、培养出来的。为了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曹德旺还在公司设立福耀管理学院;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舍得花钱把技术人员送到国外著名的企业进行学习深造。“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实现了一个发展的良性循环。
2、深耕领域,打造工匠精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汽车玻璃市场的100%依赖进口。日本把原本很低价的汽车玻璃以高价出口卖给我国,此事深深刺激了曹德旺,福耀当初之所以选择做汽车玻璃,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福耀公司一路走来,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不会做玻璃的到学会做玻璃,这是从不为到有为。在学会有为以后,曹德旺又坚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过程中,曹德旺领悟了一个很简单但又很容易被人忽视的道理,就是做企业应该做自己最喜欢做的、最擅长的行业,而不是遍地开花,什么都做。因此,福耀决定深耕一个领域,只做汽车玻璃,走专业化道路。
“我40年只造一块玻璃,我傻吗?我不傻,工匠精神,你懂吗?”这是曹德旺接受外媒采访的自问自答。如果有现在不是专注于制造业,福耀集团可能不会有这样好的发展。
现在,中国的汽车玻璃需求份额的70%是由福耀生产的。考虑到中国需求有限,福耀开始国际化,曹德旺投资10亿美元,在全球布局,实现产品专业化、市场多元化。国际很多著名车企都是他的客户,福耀成了全球规模第一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集团已发展成为是中国人心中的骄傲。
曹德旺
3、大爱无边,奉献社会
2014年,曹德旺在他的自传《心若菩提》中写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忠诚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发展!
曹德旺是一位眼界和格局都非常高的企业家,当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的时候,他选择维护国家利益。
在美国打压华之前,曾对包括福耀在内的中国十几家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于是,曹德旺带领福耀团队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战,历时数年花费上亿元,只为打赢美国和加拿大的官司,人们都清楚,他这是为中国而战!
曹德旺的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由于他一直热衷于做慈善事业,现在他的财产并不多,在2020年公布的胡润富豪排行榜上,他的身家仅为165亿元,排名第325位。
在每一次国家有难的时候,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在曹德旺在捐出自己一半身家的时候,他说,企业家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充其量是富豪,而不是企业家。他花费一辈子的心血 ,为中国留下规模世界第一的玻璃厂。2021年5月,他豪捐100亿,想为中国建一所大学。如今,他累计捐款已超160亿元。
曹德旺说过,他做企业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国家的兴旺发达。他决定,在有生之年把手上赚的钱全部还给社会。当别人说他是中国首善时,他说,做慈善并不是指捐钱,因为做慈善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爱护员工,尊重公共秩序,都是慈善。他认为中国的首善不是自己,而是袁隆平。是啊,捐钱的多少不是衡量慈善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他怀有一颗普济天下的心。
三、碧血丹心铸辉煌
任正非,华为集团创始人、总裁,1944年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在大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当了工程兵。1983年转业,1987年集资21000元创立华为公司。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天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卫领土的决心,他在那时已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本”,便从此踏上了企业家之路。
“不谋万事者,不足以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任正非目光长远,他认为,企业家必须够以全局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来判断形势,如果对发展的趋势不敏锐,就把握不住企业的未来。
任正非
1、不惜重金引人才
任正非有一个短板理论:要想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到极致,就先去掉自己的短板,然后拼上别人的长板,木桶汇聚了全部的长板,就变成了一个高桶了。
任正非认为人各有长,所以他不追求完美的人,而是青睐有“长板”的人。他非常重视人才,也舍得花钱吸引人才。为了开创华为的未来,华为和西工大联手开办了鸿蒙生态班,紧接着,又开出百万年薪跟腾讯争抢天才少年左鹏飞。
为了摆脱外国资本的操控,同时也是为了激励员工,华为选择不上市,而是内部通过设置虚拟股,将股份分给广大员工,而任正非却多次稀释自己的股份,他现在的股份甚至还不到1%。因华为舍得用福利和待遇优待员工,华为聚集了天下英才,所以能取得一系列的骄人的成绩。
“能花钱办到的事情其实都不是难事”,明明能用钱和待遇就能把人才留下,何必等到人才已经走了,我们再花更高的价钱买他们研发出来的产品?纵观现在美国半导体领域知名专家里,有一半都出自中国,我们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留住人才。
如今,华为已经打造了一支非常强大的技术队伍,华为有一万多名博士,甚至有很多俄罗斯科学家,这支队伍从最初的百十号人开始发展,如今已经突破20万人的规模。在华为,年薪超过100万有10000多人,年薪超过500万的有1000多人。虽然人员上增加了成千上万倍,任正非依然坚守初心优待人才,确保队伍当中的核心不丢失。华为建立起来的这一支队伍,在后来的华为武汉抗疫中也展现出了极强的实力。
任正非用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嘉奖,让华为的科研队伍一直保持“青春”的状态,华为不惜重金、求贤若渴的人才战略部署还是卓有成效的。
任正非
2、择人任势成大事
华为自创建已有34年历史,作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带领华为从当初一个不知名的小厂商,如今发展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企业。任正非和他的员工们一路披荆斩棘,突破重重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在通信领域,5G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任正非出于对通信事业的热爱,付出全部的专注力深耕一处,把产品做到极致。近年来,国际上的科技竞争愈演愈烈,而华为的突出表现奠定了他在行业中的威望,任正非和华为让国人看成到了核心技术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假想一下,如果我们的银行系统,用的全是美国的电脑和美国的芯片,那么只要美国人按个按纽,所有人的银行存款数字就没了,那会造成什么后果?
在华为人共同努力下,华为公司在短短的30年时间,就能研究出自己的芯片,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麒麟,已经成为世界前三的芯片了,可以与美国的高通公司芯片相媲美。此外,华为在5G通讯的技术上,已领先全球;华为掌握着最多的5G技术专利,真正地掌握了5G技术的话语权。
据报道:“在国内,华为研发经费高达896亿,在三巨头中阿里巴巴员工三万,百度五万,腾讯大约三万,总共加起来11万,但是华为的全球员工总数却有17万,阿里巴巴的利润234亿,腾讯242亿,百度105亿,利润总额580多亿,但是70%被外国人拿走了,而华为从2000年开始,从国外赚回来中国的钱高达1.39万亿。”
华为是个科技公司,而科技水平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在中国,很多公司可以没有,但是华为是不可以替代的。华为是一家100%的中国人的公司。华为之所以叫华为,就是取意“中华有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进入世界百强的民营科技企业。华为,它已经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3、用生命谱写华章
任正非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却不是最富有的企业家,他的贡献并不仅限于华为经营的业务获取多大的利润,而是他经营出来的成果,给国人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刻影响 。
从2018年发生的孟晚舟事件,再到2019年美国宣布制裁华为的一系列事件,一阵惊涛骇浪向华为袭来,当时,国人都为华为的处境担忧。在美方的恶意制裁打压下,尤其是中兴公司,即使是花费十几亿美元脱身,至今仍处于半休克状态。只要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我们就会随时被人卡住脖子,不得动弹。正当人们深陷迷茫、绝望之际,2019年的5月16日,华为海思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宣布作为华为的“备胎”芯片——麒麟即刻转正!并且麒麟芯片一面世就直接进军了高端市场,在这至暗时刻华为的麒麟力挽狂澜,顺利破局!一时间举国欢腾!华为战胜美方的技术封锁,让国人心里树立起科技领先的信心。
孟晚舟
在孟晚舟被抓以后,美国曾找华为谈判:“只要你交出5G技术,可以放人出来。”任正非当时回了一句话,“以为抓我们家一个人,我们就降了?”为什么一个华为集团的CFO被抓了,华为没有乱?因为在研究5g技术的时候,华为就做过了充足的预案,当时就已经把所有最坏的结果全想过了。任正非就是一个“心中无我”的人,已经做好了一辈子不见女儿的打算,为了华为的未来,他准备随时牺牲自我。
一个民营科技企业的总裁带领公司的员工敢于直面世界强国的制裁,这需要有何等的胆魄和雄心啊?任正非说:“要敢想敢做,要勇于走向孤独。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根本途径”。华为用实力震撼世人,任正非用他的格局和境界登上最辉煌的人生和事业巅峰!
结语:在新的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然而,企业的竞争是终归人才的竞争,如果想要打造百年企业,那么必须拥有一支能担当大任的人才队伍。《总裁魅力学》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强大的企业,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也不是一个人智慧,而是所有人的努力。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老板所要做的是,凝聚人心,纠合众力,打有效的组织战。企业的逐利行为无可厚非,但“格局决定结局“,相信只要老板心中有员工 、有企业、有国家,有经营的智慧,懂利益的取舍,定能把事业发展壮大,自己也能成长为具有别样魅力的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