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控价合作报价多少?该怎么去谈合作费用?


由于电商维权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电商平台给予品牌方维权的支持力度越来越低,导致现在很多品牌方都在找第三方控价公司帮助自己做渠道管控,解决一些恶性低价、假货、串货的问题。

而第三方控价公司属于服务型公司,这里就有一个收费多少的问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说一下维权公司参考报价高低的几个维度

1、品牌数量/产品SKU数量;

2、管控平台有哪些;

3、管控的频次(一周一次/二次/三次/两周一次);

4、管控难度(判断现存链接的情况,疑难链接的占比);

5、有无特殊需求。

以上这些内容都会影响第三方控价公司对价格的判断。

不过有一点值得说一下,普遍的第三方控价公司都是根据经验来报价的,比如1类的范畴报价1-2万,2类的范畴报价3-5万之类的,但这样报价的话其实相对缺少一个根据,口头报价在某种意义来说还是有点不严谨的。

这里可以推荐务新网络这家公司的报价系统,他们的报价来源于他们的核算表,这个表格比较厉害,里面大小公式非常多,依据人力成本、链接数、平台、管控频次等内容来核算出两种报价,一种是成本价,一种是标准价。顾名思义,成本价属于不赚钱的,能以这个价格合作的话,估计两家公司的关系不会差的。

回到正题,这里也有给品牌方的建议,如何精确地给到第三方控价公司自己的管控要求和各项标准很重要,从我六年的经历来说,遇到被宰的品牌方不要太多,不乏很多2万能做一年的品牌方,因为不了解行情,最终花了4万甚至6万去合作的。最后发行做的效果却是一般般,跑去问控价公司怎么回事,人家还跟你说你给的钱少了,得再加点钱,效果才会做到最好,如此,又被骗了一年~,等到第三年去找别的控价公司一打听,哦豁,我真的是***?!

建议有几点:

1、品牌数量/产品SKU数量(这里品牌方要做自我评估,不管是品牌还是具体的SKU产品,其实都有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别,而品牌方主要管控的肯定是重点品,非重点可以适当给降低要求。毕竟也要给经销商一些操作的空间,控好重点品就可以了。而当所有产品做了这样的划分之后,比例得当的话,费用一般可以降低25%左右)

2、管控平台(某拼平台目前确实很难做出效果,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其实也收效不大,建议真的没必要,可以适当降低处理要求。因为第三方控价公司对这个平台的报价占比还比较高,一般比淘宝的报价都会高一些。当管控投入和效果回报不成正比的时候, 还是建议降低这类平台的管控要求,这里包括某拼和某鱼)

3、管控的频次(作为控价公司内部人来讲,建议一般的品牌一周一次就可以了,多了一周两次也行,再多的话就是浪费了。因为筛查链接、通知、投诉都要时间,衔接的处理也都有间隔的时间跨度,超过一周两次的话,妥妥的白做,因为上一轮处理结果还没出来,你继续做一遍不就是白做吗)

4、有无特殊需求(这个看情况,比如有些品牌方要做经销,或者产品链接非常少,完全可以做一个限量类型的合作,没必要用到常规的全包合作,因为有些服务用不到,那就属于浪费了。而限量的合作,一般的控价公司都是给与一定的数量,成功的才计数,不成功的不计数,其实就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