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 2020 年 12 月 2 日发布研究报告《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大步进入加速期》。
研报指出,今年以来,ADAS(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与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不断提升。
ADAS 方面,L1、L2 的搭载率稳步攀升,分别从年初的 20.1%、8.9% 提升至 3 季度末的 22.4%、12.5%,趋势良好且未来空间仍较大;
智能座舱领域,尽管中控多媒体和语音的渗透率均较高,但数字仪表、流媒体后视镜、HUD 等功能仍处于加 速渗透初期,同样的,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联网化、电动化趋势正推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散的计算机系统(即控制单元)转向更加集中和网络化的电子架构。
在全新的架构下,智能汽车的核心组件包括芯片、各类传感器及软硬件。ADAS 及智能座舱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因素或可归纳为两方面:
1、从供给端看,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价格近年稳步走低;
2、从需求端看,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9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消费者对 ADAS 功能配置的需求度较高,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 新能源车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汽车市场已形成鲶鱼效应,传统车商开始发力。预计随着相关技术突破、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你追我赶、各类产品迅速落地,ADAS、智能座舱等产品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1、新能源车 ADAS 及智能座舱的渗透率较传统燃油车更高。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且新能源汽车厂商更有能力也更有意愿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2、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不断提升。截至 2020 年 10 月,蔚来、理想、小鹏三家厂商今年累计共交付 70399 台,占中国乘用车总销量比例由年初的 0.2%,攀升至 0.46%。相关公司股价走势明显优于传统车企。
3、传统车企在真正用心造电动车之后依然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大众首款王牌纯电车型 ID.3 在发售两个月后,于 10 月份迅速实现月销过万的佳绩,拿下了欧洲纯电销量冠军的位置,特斯拉 Model 3 销量则直接跌出了前十。
· 投资建议首选竞争优势明显、智能汽车业务持续高增长的中科创达;其他可关注标的包括德赛西威、道通科技、四维图新。
1. 中科创达
2013年前后,公司切入智能车载软件与物联网业务,并通过并购快速补强。
2019年该业务收入4.81亿,同比增长72%,近3年收入 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复合年均增长率) 约119%,收入占比为26%。2020年前三季度该业务收入约4.8亿元,同比增长约62%。
智能车载软件业务。通过2017年的成功并购,公司已建立智能汽车业务生态:结合公司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 + Righware Kanzi 3D开发技术 + 公司智能视觉技术,形成完整的智能驾驶舱生态平台。根据公司官网最新资料,现公司已推出智能驾驶舱4.0解决方案。
1、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基于自身原有优势业务领域,即 Linux/Android 底层软件开发,该业务主要构成了智能驾驶舱产品的基石,为上层各类应用提供运行基础运行环境;
2、车机 UI 设计。通过收购全球顶级的汽车用户界面软件技术及服务供应商 Rightware Kanzi(为汽车制造商、一线厂商和设计工作室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活的UI设计方法,可满足各种数字仪表盘、信息娱乐系统和平视显示器(HUD)等设备的需要),制作美观的UI界面,3D渲染车模,以及车辆相关动画效果。另提供Kanzi for Android、Kanzi Connect等解决方案/功能。
3、智能视觉技术:提供融合 MM Solution 和其自身原有视觉技术的环视算法,能实现 360 度全景无死角无鬼影无色差,最大程度还原真实场景,并支持显示 3D 与 2D 场景。包括360环视、DMS等在内的众多方案正在成为车载软件的重要 组成部分。
智能驾驶舱业务布局
除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外,公司今年定增17亿,部分资金将投入自动驾驶领域项目。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拟在自动驾驶域开发的具体产品如下图中蓝色标记模块。 可以看到,实际在自动驾驶域,公司延续了此前在座舱域的布局思路,即平台化发展,而非专注于某个自动驾驶辅助功能。
公司在自动驾驶域的产品价值,有望随着其上运行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丰富而提升。
自动驾驶域产品布局(今年定制拟投入项目)
截至 2020 年上半年,公司已拥有超过100家的全球知名客户,其中 40 多家整车厂,既包括传统汽车巨头,例如大众、奔驰、丰田等,也包括近年来新涌现的造车新势力,包括理想、蔚来、小鹏、威马等。
2. 德赛西威
公司专注汽车电子三十余年,至今已成为国内头部厂商。当前,公司已形成三大业务群:
智能驾驶舱(包括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 显示终端、车身信息与控制系统等系统);智能驾驶(如360度高清环视系统和T-Box 产品);网联服务(如各厂商车联网平台、整车OTA等)
2020年以来,尽管国内乘用车市场景气度仍然较弱,但公司业绩持续回暖,尤其利润端表现突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43亿,同比增长21.2%,归母净利润3.2亿,同比增长123%。
智能座舱:
公司披露,2020年上半年,公司智能座舱新产品(如多屏互动驾驶舱、高清大屏信息娱乐系统、全液晶仪表、显示模组及系统产品)在多家核心客户的众多车型中配套供货,带动首批新产品研发的效益回收。
智能驾驶、网联服务:
2020年上半年公司多款智能驾驶产品,如全自动泊车系统、360度环视系统等也在多家核心客户的众多车型中配套供货。
公司L3级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IPU03 正式量产,配套供货小鹏汽车P7车型,并积极向更多客户推广;网联服务事业部也助力一汽-大众捷达品牌首次车联网 OTA 升级。
下半年以来,公司智能驾驶领域再获突破。例如与理想、英伟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为理想汽车提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当前,公司客户以国内自主品牌车厂、欧美系车厂、日系车厂为核心。国内自主品牌车厂主要包括广汽乘用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奇瑞汽车、长 安汽车、比亚迪等;欧美系车厂主要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日系客户主要包括日本马自达、长安马自达、一汽马自达、广汽丰田、一汽丰田、雷克萨斯等。新客户的持续渗透、老客户的加大合作有望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3. 四维图新
公司以前装电子导航地图起家,业务逐步拓展至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芯片业务、车联网业务及位置大数据业务。
2017年,公司明确提出“智能汽车大脑”的战略愿景,围绕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以及应用于ADAS和自动驾驶的车规级芯片等方向布局,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核心,打造面向自动驾驶时代的“数据+云+AI+芯片+软硬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构建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未来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头部地位。
2020年以来,尽管车市不佳但各项业务取得积极进展。公司第一代智能驾驶座舱芯片斩获德赛西威订单,并获得其他 Tire1 和系统设计公司认可,多个项目开始进入到 design in 阶段;第二代车联网芯片、第一代 MCU 车身控制芯片,TPMS胎压监测芯片开始量产出货;第二代 MCU 的工程样片验证成功,第二代的 AMP 和 TPMS 芯片完成流片。
2020年11月30日,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拟募集资金40亿元,投入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研发项目、自动驾驶地图更新及应用开发项目、自动驾驶专属云平台项目。
持续加码智能汽车相关业务,既反映出公司对行业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预期,也反映了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