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跑路了吗?

2025年07月10日17:12:04 科技 1787

衡宇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Manus,真的从国内撤了?!

4个月前一夜蹿红起飞的AI Agent产品Manus,刚被曝出背后公司一举裁掉国内七成团队

事实上,Manus总部已在5月搬到了新加坡,国内员工何去何从?现在答案终于落定,一言以蔽之:大刀阔斧地裁员。

Manus国内团队约120人,仅有核心研发团队40人迁往新加坡,其余约80名非核心员工被裁。据称裁员补偿待遇优厚,被裁人员能拿到N+3或2N的赔偿。

现实情况是,Manus的离开似乎十分丝滑和平静。

现在再来到Manus北京办公室曾经所在地epark海淀花园路社区,园区人员并不知道这家公司撤离的具体时间,园区也不同于3月爆火时媒体往来与驻扎,一片喧嚣模样。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当量子位问及相关事宜时,联合创始人兼CEO肖弘以他昨日午后在即刻的一篇帖子作为回复。

其中写道:

想要在全球化的市场里做好产品,有很多不是来自业务本身和用户价值本身的烦恼。

但这一切是值得的。一方面因为旅程本身就有很多开心的、让自己和团队成长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如果最后有不错的结果,证明作为中国出生的创始人,也能在新的环境下做好全球化的产品,那就太好了!

Manus一夜蹿红后这125天,也真没少干活

就大规模裁员传闻,Manus官方对外给出的回复是,“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因此“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

不少人将这一回应解读为Manus在华溃败,以至于消息传出后很多人表示疑惑,第一反应是:这么快?不是还火得一塌糊涂吗?

是的,Manus火得一塌糊涂,而且从发布起一直火到今天——

天价邀请码给予了大众对这家公司最深刻的记忆烙印,以至于其它新闻关注者寥寥。

其实梳理后不难发现,发布至今的125天以来,Manus都持续在对外释放好消息。

3月,关键词:一炮而红

3月6日凌晨,Manus突然上线,名称取自拉丁语 “Mens et Manus”,意为大脑+双手。

它的定义为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产品,强调其独立思考+任务执行能力。

发布3日内,等待名单突破200万,官网因流量过大宕机;发布当周即超越OpenAI的DeepResearch等,登上GAIA基准测试榜首。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由于采用邀请制内测,一码难求,市场一度哄抬到10万元/码。

部分内测人士开始发布实测反馈,“套壳”“无护城河”等舆论开始发酵。

3月10日,Man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直接表示产品“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及Claude等模型微调而成”,并强调这是自主整合框架,不惧“套壳”争议。

同日,也就是产品发布后第五天,Manus官方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团队达成合作

一是宣布计划基于通义开源模型实现国产化替代。

同时宣布的还有接入QwQ-32B模型降低推理成本。当时,内测用户日均调用成本已经来到2美元水平线。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此后,Manus官网逐渐完全汉化。

3月18日,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季逸超发推文透露,Manus这样的Agent环境下,每个用户的平均token消耗量是聊天机器人的1500倍,“这仅仅是个开始”。

3月28日起,Manus开始推出付费订阅计划,Starter档39美元/月,Pro档199美元/月。

3月底,Manus在旧金山举办了第一次线下用户聚会。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4月,关键词:B轮融资

整个4月上旬,Manus显得比较沉默,但朋友圈里可以看到创始团队全球飞来飞去参加各种活动、论坛与交流会的身影。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不过到4月下旬就有好几个比较重磅的新消息传出。

一个是4月16日,Manus集成到了Google Drive,用户点击上传文件按钮,就能连接Google Drive开始使用。

另一个是传出了融资进展。

彭博社称Manus完成7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亿元)B轮融资。

领投的Benchmark是一家美国老牌VC,以少而精、长期陪跑著称,曾投资过eBay、Twitter、Instagram、Uber、Snapchat,2024年募资后重点投向AI领域。

此时,Manus估值已经较上一轮融资时翻了5倍,来到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5亿元)

而此轮资金的主要流向之一,就是“主要用于扩张美国、日本、中东等海外市场”。

5月,关键词:开放注册

5月12日,翘首以盼的等待者们终于迎来了Manus向所有用户开放

所有新用户获1000积分奖励,此后每日免费赠送300积分。

开放首日,Manus注册量即破100万。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5月14日,市场出现该公司估值飙升至15亿美元的传闻,很快遭合伙人张涛否认。

5月15日,关联公司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Manus联合创始人兼CEO肖弘新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经理、董事职务,同时该公司增资至2000万美元。

5月16日,Manus趁热打铁上线图像生成功能

这是一个综合性AI Agent图像生成功能。

不仅能生成图像,还能理解用户意图,规划解决方案,并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图像生成工具及其他工具来完成任务。

紧接着,5月21日,Manus宣布了与微软的合作

与微软/Azure AI Foundry之间协同,以期推动快速扩展并解锁新的企业应用场景。

6月,关键词:总部迁徙

6月4日,Manus针对付费用户开放了原生AI视频生成服务,强调输出有故事性的视频内容,单次生成片段约为5秒。

6月8日,官推宣布上线PPT功能。

直到这个时候,一切看上去还是有条不紊,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早已涌动——

6月13日发布的官网博文显示,Manus在新加坡招聘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软件开发经理等岗位,月薪8000美元起步。

同时,加州、东京也设有办公室。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6月18日举办的新加坡Super AI活动上,产品合伙人张涛表示:

公司总部已经迁至新加坡。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6月26日,Manus官网发表文章,披露:

在过去三个月中,Manus通过架构增强和基础设施优化,将速度提高了2倍,成本降低了5倍。

7月,关键词:国内裁员

7月8日,网络平台传出消息,称Manus将裁掉国内约80位员工,占国内员工总数七成左右

针对此消息,Manus方面回应澎湃新闻称:

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
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业务发展,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看起来真走了,但说实话也不意外

Manus真的走了吗?

先是张涛公众场合公开表示总部已搬迁,后是裁员消息得到官方证实。虽然官方并没有正式发布任何“总部迁移”公告,但从各种信号来看,Manus已经悄然完成了转场。

不过目前的工商资料显示,截至推文发出,Manus背后的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蝴蝶效应)、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还处于存续状态。

但是日历往前翻,Manus母公司蝴蝶效应在新加坡的实体Butterfly Effect Pte. Ltd.,早在Manus产品上线之前——2023年8月就完成注册,并由开曼群岛注册的母公司全资控股。

简单概括结构:

开曼控股公司→新加坡实体Butterfly Effect Pte. Ltd.→Manus产品团队。

这是一套典型的出海架构,用于便利海外融资、运营和拓展海外市场。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所以Manus从一开始,就心放全球了。

但国内市场该产品依旧在线,订阅服务仍可购买,用户并未被断供。

只不过约等于Manus终于明目张胆地表示,今后的资源和主力转向了海外,这是一种典型的重心转移。

普通人或许没有探究其背后各种公司注册的运作,但一定能从最初的产品发布视频中发现线索。

这家公司针对Manus推出的首个宣传视频,这个后来被无数Agent产品发布时竞相效仿的宣传视频,从头到尾都在用英文介绍这款横空出世的产品。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说白了,Manus爆火4个月后的核心力量大迁徙,主攻海外,早就在与公众见面的第一天就埋下了草蛇灰线

所以才说这种选择毫不意外。

一方面,Manus做的是通用AI Agent,验证了标准化工具集成的可行性,这种与MCP类似理念的生态在海外更成熟。

不论是模型的API可接入性,还是开发者生态、企业客户付费意愿,都更适合他们当前的产品形态。

另一方面,国内用户对ToC软件的付费习惯依然较弱。

哪怕是AI应用,大部分仍倾向于“体验为主”,用户粘度不高。

量子位智库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6月,DeepSeek在Web端的国内总访问量市场总占比也持续下降至39%。

名声最盛且免费使用的DeepSeek尚且遭遇这样的断崖式用户流失,更别提任何一个订阅制的AI产品了。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国内当下的环境,想要维护高粘性用户群体,建立稳定订阅,真的并不容易。

更何况你也看到了,Manus一开始的野心就是全球市场,应该也从未有一刻想过放弃。

选择从一个更利于融资、开发、落地的地方出发,是现实驱动下的策略选择。

就像合伙人张涛昨日在即刻的发言:

选择正确的激励函数,比函数值本身更为重要

Manus跑路了吗? - 天天要闻

究其本质,Manus和所有做出海业务的公司没什么两样。

只是这家由中国团队攒局,并在全球打出一片天的AI Agent公司,在破圈式爆火125天后,间接宣判了自己的下一步:

业务重心、核心人员和公司总部,从今以后一起“物理”出海去了。

说白了,Manus现在优先赚外国人的钱,做给海外用户用的工具,算不上溃败,也不是跑路,更多是一种选择

不过话说回来了,面向出海后就不卷了吗?

硅谷那边最新的风投消息是,Agent创业赛道里,挤满了中国人……哈哈哈哈。

参考链接:
[1]https://manus.im/blog/PNtc7qSQPM8rCWfGxVrfot?utm_source=chatgpt.com
[2]https://x.com/peakji
[3]https://manus.im/careers
[4]https://mp.weixin.qq.com/s/xUtfoF4M2YWHo7vNXAZeJw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引领健康新潮流,三星Galaxy Watch8系列让健康生活大踏步 - 天天要闻

引领健康新潮流,三星Galaxy Watch8系列让健康生活大踏步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新闻】要想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很简单,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就能轻松达成目标。这也是智能手表越来越盛行的原因之一。在科技手段的帮助下,管理健康生活将变得更加简易方便。尤其是近日推出的三星Galaxy Watch8系列,还针对自律和健康管理推出多项创新功能,可量化不同行为对健康的...
理想i8月底来袭!720km纯电续航+10分钟充500km,家用首选? - 天天要闻

理想i8月底来袭!720km纯电续航+10分钟充500km,家用首选?

7月9日,从理想汽车官方获悉,旗下首款纯电SUV——理想i8将于7月29日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中大型六座SUV,轴距3050mm,动力上将全系标配双电机智能四驱,标配5C三元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最高720km,同时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预计售价35万元左右。理想汽车CEO李想发文表示:近期有购买SUV、MPV意向的用户,看完发布会再做购买决...
中国卫星上半年预亏最高4120万元:商业航天竞争承压,拟加快业务转型突围 - 天天要闻

中国卫星上半年预亏最高4120万元:商业航天竞争承压,拟加快业务转型突围

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魏文艺7月10日晚间,中国卫星(SH600118,股价27.88元,市值329.68亿元)公告称,预计2025年半年度报告将出现亏损,与上年同期相比将由盈转亏。至于亏损原因,中国卫星列举了以下几点:上半年公司可确认收入同比下降,相关产品交付增量是以毛利率较低的商业航天产品为主,以及几家子公司的经营状...
非营利研究机构 METR:资深程序员使用 AI 反而会拖慢开发速度 - 天天要闻

非营利研究机构 METR:资深程序员使用 AI 反而会拖慢开发速度

IT之家 7 月 10 日消息,据路透社今日报道,非营利机构 METR 的最新研究发现,和大家普遍认为的相反,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者在使用最先进的 AI 工具辅助熟悉的代码库时,反而变得更慢,而不是更快。该机构对一批资深开发者进行了深入调查,他们用流行的 AI 编程助手 Cursor 来完成自己熟悉的开源项目任务。研究开始前,这些...
华为启动全球教育医疗伙伴联盟,倡议推动 AI 诊疗商业模式落地 - 天天要闻

华为启动全球教育医疗伙伴联盟,倡议推动 AI 诊疗商业模式落地

IT之家 7 月 10 日消息,在 2025 全球教育医疗合作伙伴中国周期间,华为今日成功举办教育医疗行业合作伙伴峰会。来自 40 个国家的 300 余位伙伴嘉宾参会,共话教育和医疗行业数智化转型新未来。会上,华为启动全球教育医疗伙伴联盟(GEHPA)计划,旨在增强行业伙伴的交流,互补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华为全球教育伙伴联盟...
智元机器人“跃上”科创板:创新实业,落地商业 - 天天要闻

智元机器人“跃上”科创板:创新实业,落地商业

作者|何文一石激起千层浪。7月8日,智元机器人通过其持股平台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585)及其控股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通过协议转让及要约收购方式,取得上纬新材控制权,预计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