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灵Q1营收1.5亿元超预期 快手:AI将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05月28日11:30:18 科技 9202

【techweb】5月27日,快手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ai成为一大亮点。

财报显示,本季度可灵ai商业化加速落地,营收超过1.5亿元。上个季度,快手披露,自商业化以来截至2025年2月,可灵ai累计营业收入超1亿元。

快手创始人兼ceo程一笑直言,可灵ai营收超预期。关于大众关心的可灵ai主要的增长驱动因素、后续的增长策略,以及加大投入后对集团盈利能力的影响等问题,程一笑等高管在财报电话会上给出了回答。

可灵ai近七成营收来自p端付费订阅

基于全球领先并持续迭代的技术和产品能力,自今年年初开始,可灵ai的商业化变现规模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今年一季度,可灵ai的收入规模已经达到了1.5亿元。

据快手创始人兼ceo程一笑披露,目前可灵ai近70%营收由p端付费订阅会员贡献,“p端用户兼具了c端用户的传播属性和b端用户的付费能力,比如专业的自媒体视频创作者和广告营销从业者等。”

具体来看,p端付费订阅会员数量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均呈现出较高的增速,双轮驱动可灵p端付费订阅收入增长。不过,程一笑未透露可灵ai的具体付费订阅会员数量是多少。

与此同时,可灵也面向b端商家提供api接入的合作方式。目前可灵已经为超过1万家企业客户提供api服务,涵盖专业创作平台、广告营销、影视动画、游戏制作和智能终端等多个行业,且企业客户的续费率较高。

据悉,在ai领域,快手已经打造了包括可灵视频生成大模型、可图图像生成大模型、快意语言大模型、推荐大模型在内的大模型矩阵,以及女娲数字人直播、智能客服π、磁力开创aigc短视频素材等ai业务应用产品,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布局。

今年4月,可灵ai面向全球正式发布2.0版本视频大模型,新模型在动态质量、语义响应、画面美学等维度均有显著提升。此外,可灵ai还正式发布ai视频生成的全新交互理念multi-modal visual language(mvl),让用户能够结合图像参考、视频片段等多模态信息,将脑海中的多维度复杂创意,直接高效地传达给ai。新发布的可灵2.0大师版也基于此理念全面升级视频及图像创作可控生成与编辑能力,上线全新的多模态视频编辑功能,能灵活理解用户意图,支持对视频内容实现增、删、改。

根据财报,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可灵ai全球用户规模突破2200万,累计生成1.68亿个视频及3.44亿张图片,月活用户量较上线初期增长25倍。

ai已与快手电商、广告等业务深度融合

除了上文提到的p端专业创作者,目前ai技术也已经全面融入快手的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赋能快手广告、电商等业务。

可灵Q1营收1.5亿元超预期 快手:AI将成第二增长曲线 - 天天要闻

线上营销场景下,ai在营销素材生成、营销投放智能体(agent)和营销推荐等环节实现了赋能。以女娲数字人直播为例,过去一年快手通过大模型增强了数字人的情感表达和互动能力,让数字人直播间的转化率有效提升。q1快手aigc营销素材的日均广告消耗达3000万元。

智能投放方面,ai也正在深度影响客户的投放习惯。以短剧为例,投放agent可以根据剧集的内容总结出核心剧情、人物关系,再叠加对用户过往付费行为、观看行为的分析,更加高效的为用户找到喜欢的短剧内容,并自主的完成广告创编、投放监控、优化调整等一系列流程,大幅提高投放效率,从而撬动客户预算。2025年q1,短剧行业的营销消耗同比高速增长。全自动投放uax产品的客户渗透率则从2024年q2的30%逐步提升至2025年q1的60%。

对于电商业务,程一笑介绍称,快手借助ai大模型能力,从内容生产、精准匹配和智能客服等层面,帮助提升商家经营效率。其中,在内容生产方面,基于大模型视频识别和deepseek语义文本能力,自动生成直播高光短片素材,展示商品卖点,帮助商家承接直播长尾流量。在2025年第一季度,ai自动生成的直播切片日均gmv(商品交易总额)超过了300%。

在精准匹配方面,结合大模型思维链、跨场景需求预判、自动识别强关联类目和信息标签,让算法更理解用户群的需求,提升人货的匹配效率。在智能客服方面,将商家特征、用户行为、历史对话、商品和订单信息、电商规则等信息输入给大模型,并形成智能工作流快速响应并高效解决用户咨询,实现智能客服解决率提升至80%。

受益于ai赋能,q1快手线上营销服务收入达180亿元。其中,内容消费行业和本地生活行业增长尤为突出。截至2025年q1,短剧行业的单日消耗峰值突破3000万元,小游戏行业的单日消耗峰值突破1200万元。一季度本地生活行业的消耗同比增长超50%。

ai将成为快手第二增长曲线

去年以来,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均在加码对ai的投入,快手也不例外。

在财报电话会上,快手cfo金秉表示,今年会在ai相关的费用支出方面有所增加,主要用于ai技术人才的吸引、保留和团队建设。

快手已经连续两年实现规模化盈利,今年一季度经调整净利润46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率14%。加大对ai的投入将对集团全年盈利能力带来怎样的影响?

可灵Q1营收1.5亿元超预期 快手:AI将成第二增长曲线 - 天天要闻

对此,金秉回应称,“因为可灵ai已经在推理层面实现了边际利润达正。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张,即便我们追加投入推理算力,对于集团利润的影响也会比较小。同时,我们也非常有信心通过技术的迭代实现推理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他指出,随着营业收入规模的扩张,对训练成本和人力成本等固定性质成本的摊薄,可灵ai的整体亏损和亏损率都会缩窄。

金秉称,从全年来看,ai战略包括可灵对集团的整体利润率的影响会在1到2个百分点的范围。而从中长期来看,他相信ai能够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之一,为公司贡献营收和利润。(周小白)

可灵Q1营收1.5亿元超预期 快手:AI将成第二增长曲线 - 天天要闻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Neo7 Turbo对友商下狠手 一加对比真我显单薄 - 天天要闻

Neo7 Turbo对友商下狠手 一加对比真我显单薄

#双11国货出行好物#对比同门品牌一加推出的 Ace 5 竞速版,真我Neo7 Turbo 直接用实力完成了一场“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无情对决,具体怎么说,不妨跟着我们一起了解下这款新机吧!
“猴脸识别2.0”上线——不但“辨”猴脸,更“懂”猴子心 - 天天要闻

“猴脸识别2.0”上线——不但“辨”猴脸,更“懂”猴子心

人民网西安5月29日电 (记者李志强)“这只猴子叫‘洋葱’,可信度85%。”打开手机小程序,对准电脑屏幕上的一张猴子照片进行识别,不到5秒钟,结果就出来了。随后的演示图像中,“洋葱”的整个身体被标记上了若干个点位,通过分析这些点位的运动规律,就能深度解析它的行为意图。 5月29日,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此前研发出“...
AI眼镜将取代手机?对话因眼镜提词器走红的杭州公司联创 - 天天要闻

AI眼镜将取代手机?对话因眼镜提词器走红的杭州公司联创

戴着一副透明的眼镜,你可以在路上导航、脱稿在台上演讲,同时还能启动声纹支付、语音唤起AI点餐和打车,这些充满科幻感的场景已经被智能眼镜头部厂商Rokid(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Rokid即将在6月上线新一代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伴随AI关键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快速推进,AI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
黄仁勋:无论有没有美国芯片,中国AI发展都会继续 - 天天要闻

黄仁勋:无论有没有美国芯片,中国AI发展都会继续

5月29日,英伟达发布了第一财季财报。随后,英伟达CEO黄仁勋、CFO克莱特·克罗斯出席电话会议。会上,谈到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对英伟达的影响,黄仁勋表示,出口管制对英伟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这并不能阻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会刺激中国的创新,增强中国在海外的实力,削弱美国的地位。他认为,AI竞赛不仅仅是关于芯...
川南大数据中心即将投运 政府搭台促成企业间合作 - 天天要闻

川南大数据中心即将投运 政府搭台促成企业间合作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5月28日下午,内江市举行“云上甜城·算网为先”川南大数据中心助力内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介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即将投入运营的川南大数据中心总投资4亿元、设计机架500个、算力超过10000VCPU、存储能力50PB,是四川
当手机叫车融入大众日常,出租车为何开始到处排队趴活? - 天天要闻

当手机叫车融入大众日常,出租车为何开始到处排队趴活?

在商场边,打出租车似乎越来越好打了,而且直接上车就能走。笔者近日在广州深圳等地,感受到了街头打出租的变化。一个工作日的晚7点半左右,广州北京路天河城门口,停着几辆出租车,车顶的“空车”灯在暮色中格外醒目。司机阿强摇下车窗,望着匆匆而过的行人:“三年前这里根本不担心没活,现在蹲半小时能拉一单就算快了。...
数量锐减30万台,ATM机借势AI卷土重来 - 天天要闻

数量锐减30万台,ATM机借势AI卷土重来

在移动支付全国普及的今天,当你路过街角的ATM机时,是否曾疑惑:这些金属柜体是否终将沦为数字时代的遗迹?最新数据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现实,2024年全国ATM保有量降至80.27万台,较峰值缩减近30万台,但每台设备的价值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这场静默的变革背后,是一场关乎金融普惠与科技革新的生死蜕变。ATM行业的冰火两...
大模型牵手手机银行,开启无菜单时代|银行APP测评 - 天天要闻

大模型牵手手机银行,开启无菜单时代|银行APP测评

2025年上半年,银行依旧以将大模型装进手机银行作为要务,六大行率先对其大模型进行了升级优化,例如工商银行在同业中率先发布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 “工银智涌”,累计调用量超 10 亿次,赋能 20 多类业务、200 余个场景,较 2024 年在应用场景数量和调用量上有显著提升,其大模型技术能力在同业中率先输出至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