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大战”硝烟未散,5月26日晚,外卖市场的战火因美团ceo王兴一句“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的最新表态而骤然升级。自京东高调入局外卖领域至今已逾百日,这场补贴与流量的争夺不仅搅动了行业格局,也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两大巨头——京东与美团股价的双双下跌,投资者对这场烧钱战争的可持续性充满了忧虑。
烽烟再起:王兴“不惜代价”言论加剧市场忧虑
“我们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北京时间5月26日晚,在美团(hk:03690)第一季度电话会议上,面对京东(nasdaq:jd,hk:9618)旗下外卖业务带来的市场冲击,美团ceo王兴的这番强硬回应,为本已剑拔弩张的外卖市场再添一把火。
王兴表示,过往美团也经历了几轮非常激烈的竞争,相信美团这次也能获胜,并指出当前行业竞争中,有些补贴伴随着低质量和低价格,显得非理性。此言一出,市场对双方投入及行业盈利前景的担忧进一步加剧。
从2025年2月11日京东正式宣告“跨界”外卖市场,到5月下旬,这场被业界称为“百日大战”的补贴与流量争夺战,已在资本市场引发京东与外卖霸主美团股价的巨大波动。这不仅是两家巨头的对决,也是一场裹挟着商家、骑手、消费者以及无数投资者真实情绪与利益的资本大戏。百日来,双方股价均如坐过山车,市场情绪在亢奋、质疑与焦虑中反复切换,对行业未来格局的激辩也日趋白热化。
京东“攻擂”百日:股价颠簸,盈利前景承压
2月11日,京东以“永久免佣+骑手五险一金”的颠覆者姿态入局,并整合达达快送作为运力,一度点燃市场热情。其美股(jd)当日一度涨超5%,港股(9618.hk)也有提振。
投资者中看好者认为,这是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亲自督战下,京东寻求高频业务突破、为核心电商业务引流的“阳谋”。一位支持京东的投资者分析:“京东最缺流量,外卖能大幅给自营带来流量和营收双增长,只要肯亏,美团扛不住。”还有观点认为,此举意在反击美团通过“闪购”业务对京东核心电商盘的渗透。
但高调开场后,资本的审慎迅速占据上风。截至5月22日的百日内,京东美股股价犹如坐过山车,虽在3月6日创下46.445美元的阶段高点,但随后在补贴的巨大消耗和盈利前景不明的阴云下持续探底,4月25日一度跌至31.8美元,区间最大跌幅逾三成。整体来看,从2月11日至5月22日,京东美股累计跌幅约17.75%,港股跌幅约15.82%。
京东外卖业务自身的技术和运营短板也时有暴露,4月16日、4月22日和5月24日先后发生宕机事件。
同时,其新业务(含外卖)在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亏损环比翻倍至13.27亿元人民币,令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担忧加剧。摩根士丹利等投行因外卖业务缺乏明确亏损指引而下调其盈利预测,给股价增添了下行压力。京东旗下负责即时配送的达达集团(nasdaq:dada)股价长期低迷,也被部分分析解读为京东急于盘活这部分资产、提升骑手使用效率的动因之一。
美团“守擂”百日:股价震荡与“护城河”的严峻考验
面对京东的凌厉攻势,行业龙头美团的股价首当其冲。2月12日,京东入局消息发酵的第一个交易日,美团股价盘中一度暴跌超6%,市值剧烈蒸发,市场对其“基本盘”可能被侵蚀的恐慌情绪显露无遗。
在百日鏖战中,美团港股从2月11日的161.8港元,经历多次大幅震荡。尽管期间有过反弹,如2月27日高见172.8港元,3月7日更触及183.5港元,但整体颓势难掩。至5月22日,美团收盘价136港元,较百日前累计下跌约16%,其间最大波动幅度超20%。一位持有美团股票的投资者直言:“美团这次估计比抖音入局外卖那次还危险,外卖是他的基本盘。”
美团迅速展开反击。4月14日,该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将豪掷1000亿元人民币扶持餐饮生态,被视为对京东补贴战的强力回应。同时,正式推出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意图在巩固外卖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本地零售边界。
但这些防御性举措代价不菲。4月22日,因骑手“二选一”风波及京东指责其不正当竞争,双方股价双双大跌,美团当日跌幅4.62%。此前,2月20日美团宣布将为骑手缴纳社保,尽管有投行认为财务影响可控,但当日股价仍应声下跌7%,反映出市场对成本上升的敏感。
尽管股价承压,但美团的“护城河”依然深厚。多位用户和商家在反馈中提到,尽管京东补贴诱人,但美团的商家选择更多、使用习惯更强。一位大众点评的重度用户表示:“大众点评才是美团最坚固防线……不管新店老店,大众点评上的评论数量都是抖音上评论数的10倍。”这种说法背后是美团依托“外卖+到店(点评)”构建的强大生态壁垒。
“不惜代价”的连锁反应:多方博弈与行业拷问
这场外卖大战,也引发了投资者、从业者与消费者群体内部的激烈观点碰撞。
4月中旬,一名美团骑手表示,“个人收入从日均300+,到现在200甚至100出头,美团单量明显下跌。”竞争对存量市场造成了直接冲击。而京东骑手则面临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我个人如果有时间应该会和美团、饿了么比价,一般谁低买谁。如果价格一样,在京东下单概率大,因为相信京东对品质的追求。”这代表了一部分对品质和性价比敏感的用户。
但也有用户表示:“在京东看了半天,最后还是默默地用美团点了外卖,商家还是太少了。”这体现了京东在供给丰富度上的短板。还有用户吐槽京东外卖配送时效和细节优化不足。
从估值与战略的角度来看,有投资者认为京东市值(约4151亿港元,pe约8.86倍)相较美团(约7955亿港元,pe约20.91倍)存在低估,进军外卖或有助于提升估值。
但也有观点分析:“资本无序扩张苦的是股东,得利的是消费者和劳动者。”一位冷静的投资者认为,京东的核心是解决达达持续亏损的问题,“但我不觉得京东能触碰到美团的基本盘,最后就是两家今年分别投入巨额补贴,利润表都变得难看了。”
一位自称看透商业逻辑的投资者评论道:“不管美团抽几块钱,京东进来,无非是少赚1块,等把京东打消停了,还是会回到2块。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就是强者恒强,赢家通吃。”但这一观点也遭到反驳,认为不合理的抽佣必然会引来搅局者。
京东入局外卖百日已过,王兴的最新表态预示着战火远未平息。双方股价的剧烈波动,是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直观体现,反映了市场对这场高成本战争可持续性的疑虑,对行业盈利前景的担忧,以及对两家公司战略执行能力的持续评估。
目前来看,京东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和资金实力,在外卖市场撕开一道口子并非难事,但要撼动美团的根基,实现可持续的盈利,仍面临巨大挑战。其“品质外卖”的差异化定位能否真正跑通,流量能否有效反哺主业,都有待时间检验。
而美团,虽面临严峻挑战,其多年积累的规模效应、用户习惯、商户网络和技术壁垒依然强大,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利润率,平衡股东、商家、骑手和消费者多方利益,尤其是在“不惜代价”的竞争策略下,将是其未来股价走向的关键。
这场外卖大战,短期内无疑利好消费者和部分骑手,但也可能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受损。一位投资者认为:“电商行业玩法太多,总会有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导致这个行业难以出清,不是一个可以长期投资的好行业。”京东与美团的股价何时能走出波动的泥沼,或许取决于这场战争何时能从“烧钱换增长”的初级阶段,进化到更注重运营效率和盈利质量的成熟阶段。在此之前,资本市场的焦虑与博弈仍将继续。
记者:杜林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