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汽车企业高负债再次引发市场和用户关注,是暗藏玄机还是危言耸听,一时间网络上各种说辞都有,那么如何看待全球车企的高负债呢?高负债会不会成为压垮部分车企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其实,作为重资产行业,汽车行业需要大量投资与研发投入,用于生产设备、设施的新建、改造、升级。以一条完整的汽车生产线的价格为例,大约就需要几千万到数十亿人民币不等。从全球范围来看,车企的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且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总负债也越高。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以全球主流车企为例,2023年,大众集团营收2.5万亿元,总负债达3.2万亿元;丰田营收2.1万亿元,总负债达2.6万亿元;通用汽车营收1.24万亿元,总负债达1.48万亿元。

与全球车企相比,国内车企的总负债相对较低,2023年上汽集团营收7447亿元,总负债6637亿元;比亚迪营收6023亿元,总负债为5291亿元;吉利控股营收4981亿元,总负债为4517亿元。可见,高负债是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
不过,单个负债率数字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有财经常识的朋友应该知道:一个企业的负债,包括了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有息负债是指公司向金融机构借钱、以及在资本市场发行的债务,需要支付利息。无息负债是指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性负债,没有利息成本。负债中大部分是有息负债、负债利率也高、负债期限短需要不断借新还旧、经营利润不能支撑负债利息等这些危险因素时,才是要命的。

2023年比亚迪有息负债303亿元,在总负债占比6%,超过90%都是无息负债。而无息负债结构中大多是还没到期的供应商货款。这种较高的无息负债状况,恰恰反映出比亚迪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能够利用商业信用实现先拿货后给钱或者先收钱后给货的经营模式。作为供应商,也更愿意选择像比亚迪这样体量大、效率高、盈利稳定的车企合作,订单稳定性有保障,自身承担的风险成本就更低。

而且,比亚迪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更不会长时间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从2023年年报来看,比亚迪与供应商合作的账期是128天,上汽集团是140天,长城汽车是163天。比亚迪与供应商合作的账期,在主流车企中是最短的。

此外,衡量一个企业的债务风险不能单看资产负债率,谈负债要谈企业规模和营收。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品牌,比亚迪在研发投入上从来不吝啬, 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高于特斯拉约人民币161亿。巨额的投入最直观的是比亚迪超乎寻常的销量增速,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保持在35%左右,相当于每卖出三辆新能源汽车中便有一辆是比亚迪。

根据2023年报,比亚迪拥有货币现金1200亿,这个现金规模,达到了其有息债务(300亿)的4倍,刚性兑付完全没压力。可以说,比亚迪正常商业运营,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可以完全覆盖短期债务,兑付低压力的弹性无息债务,同样是没问题的,完全不用担心高负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