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支付宝的大爷在山东发生了一场有趣的对话。这位大爷起诉马云,声称马云的支付宝软件侵犯了他的姓名权。马云以没有注册商标为由辩解称他的行为并不违法。此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大爷起诉的结果如何。
这位名叫支付宝的大爷出生于1962年,来自山东临沂的一个支姓家族。根据家族族谱,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叫付,常被人亲切地称为宝儿。因此,大家就叫他支付宝。支付宝大爷过去一直过着勤劳朴实的生活,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雨兼程。他是那个艰难年代的见证者,经历了各种困苦。曾从事过木匠和维修工作,甚至卖过豆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体力已经无法跟上。
1992年,支付宝大爷攒下了十几年的钱,在村里开了一家小综合商店,生意非常红火。最初,他的店主要销售副食品、日用品和农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种类也变得更多样化。宝大爷的店铺里应有尽有,常常人满为患,比集市还热闹。
2004年,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推出了第三方支付软件支付宝。这款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让大家感受到科技的发达。但是支付宝大爷并不了解这项新技术。
一天,一位妇女带着孩子来到了大爷的店里。她走进店铺,看到满屋子的货架,琳琅满目却有些杂乱无序。
当结账时,她掏出手机问:“可以用支付宝支付吗?”大爷一听愣住了,难道还得我来支付?他立即回答:“如果你没有零钱,我可以找零钱给你啊,为什么还要用我支付?”类似这样的情况支大爷每天都会遇到好几次,让他越来越困惑。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要用“我”付款?
直到过年期间,支大爷的孙子来拜年,他对自己的母亲说:“扫支付宝领红包。”支大爷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连自己的孙子也要扫自己呢?这次支大爷抓住机会,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通过和孙子的交谈,支大爷终于了解到,支付宝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于是,支大爷带着孙子去镇上游玩,发现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甚至地摊都已开始使用支付宝收款。他这才彻底明白,别人并不是在扫他,支付宝是一款方便的软件,可以通过手机绑定银行卡进行支付,不需要找零钱。
随着支付宝软件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在村里也开始流行使用支付宝。支付宝大爷逐渐感到不太平静了!开始时,支大爷被戏称为“支付宝,该发红包啦。”“支付宝,今天被扫了几次啊?”对于这些玩笑,他只是轻描淡写地附和了一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支大爷开始感到不自在。尤其是在过年期间,年轻人都回到老家,习惯使用支付宝支付、转账,甚至发红包都使用支付宝。他的名字无处不在,尽管村民们并无恶意,但支大爷仍感到有些尴尬。
支大爷渐渐习惯了这种情况。他在自己的店里贴了几张支付宝的收款码,走在街上,到处都能看到支付宝三个字。尽管他不太习惯,但又能怎么样呢?毕竟,他已经是这个年纪了,不能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改变自己的名字。听说现在改名字也很麻烦,所以支大爷只能选择顺应现状,接受现实。
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支付宝”大爷感到好奇,纷纷找到他要求合影。这位大爷由于一个软件的名字而闻名,他也逐渐适应了这一点。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之快超出了大爷的预料,有人开始怀疑他蹭流量,质疑他是否是在支付宝火了之后才改名字。还有人怀疑他的身份证上的名字是否伪造。
当“支付宝”起诉阿里巴巴的消息传到支大爷耳中时,他更加郁闷了:“我这个名字已经用了几十年了,怎么能说我的名字是假的呢?
我1962年出生,支付宝还不存在呢。”听到支大爷的解释,村里的人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以侵犯名誉权为由起诉支付宝,因为他的名字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而支付宝才成立几年。
支大爷觉得这个主意很有道理,因为他希望维护自己的名誉和清白,愤怒地向阿里巴巴公司提起了诉讼,要求马云赔偿100万元的侵权费,并要求发表声明来证明自己清白无罪。
类似的案例也曾发生在港星刘德华身上,他起诉一个烤鸭店,但被店老板回击。烤鸭店老板出生于1942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崇州人。
为了谋生,他开了一家烤鸭店,这家店已经开了几十年,成为了一个老字号。刘德华的粉丝对此感兴趣,立刻前往四川崇州调查,发现确实存在一个名为刘德华的烤鸭店,门口排着长队。
他们有些粉丝认为老板蹭了刘德华的名气而去购买东西时问道:“这家店真的是刘德华开的吗?”老板对这种问题早已见怪不怪,非常平淡地回答说,这家店确实是刘德华开的。
但粉丝对此表示怀疑,他们抬头看到了店名的招牌上有一个老人头,于是确定这家店与刘德华没有关系,然后将事情报告给了刘德华的经纪人。经纪人随即派人去调查,结果发现这家店是真实存在的,而店名上的“刘德华”也完全相同。
于是经纪人给店老板发了一封律师函,要求他取消注册商标。店老板收到律师函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取消商标,只因为他的名字叫“刘德华”吗?经过刘德华团队的深入调查,发现烤鸭店老板本人就是叫刘德华,而且实际年龄还比港星刘德华要大。
在2004年,他就已经注册了这个商标。因此,老板使用自己的名字并不构成任何违法和侵权行为。刘德华得知此事后,确认老板所说的都是事实,他亲自向其团队道了歉,表示是团队冲动带来了麻烦,并撤回了对烤鸭店老板的投诉。
阿里巴巴公司因起诉而让支大爷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人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有些奇怪,并越来越关注此事。人们了解到大爷的名字叫“支付宝”,很多网友觉得有趣。
法院对支付宝大爷提起的诉讼感到困惑,并向他解释了相关事宜。他们科普了一番,指出侵权的前提是支付宝大爷的名字必须已注册为商标。
显然,支付宝大爷并不是出于金钱的目的,只是因为他的家人听信了别人的谣言,做出了不明智的行动。支大爷也因此事在网络上彻底爆红,被越来越多的人邀请合作。
官方对此事也觉得很有意思,你叫支付宝,我也叫支付宝,还挺奇妙的。于是,支付宝派了一名专员上门,提出了将支大爷的店面打造成支付宝官方体验店的方案。他们愿意出资帮助支大爷重新装修门店,并安排专职人员协助管理。
这是一个双赢的方案,可以极大提高支付宝大爷店铺的盈利能力。这样的许可也可以避免那些看热闹之人的口舌之忧。支大爷没花一分钱,看着商店焕然一新,内心感到很多感慨。他不仅没有恼怒支付宝,反而感激他们!
最关键的是,支付宝官方在门面重新装修后,直接以官方的名义授权给支大爷经营,并帮助他获得了营业许可证。经营者标示为支付宝,当有人消费时,付款页面显示收款人为支付宝。
这给予了一种给支付宝赚钱的快感!现在,支大爷一家成为了“支付宝”产品的忠实支持者,他们家中的许多家电和生活用品都是通过与“支付宝”合作后获得的赞助品。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老农民,他被称为支大爷。在2016年,《天天向上》节目组联系支大爷参与节目,但被支大爷误认为骗子,并挂断了电话。导演并不气馁,决定亲自去拜访支大爷。
当他们到达支大爷所在的村庄时,被当地村民当成骗子,全村的人都赶他们走。面对这种情况,节目组只好报警求助。经过警方多番努力,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节目组真诚地向支大爷解释来意,并邀请他参与节目。
支大爷被节目组的努力所打动,最终同意参与。他还趁此机会,举起自己的身份证,向全国观众证明自己就是支付宝。观众们被支大爷逗得哈哈大笑。参加完节目后,支大爷变得非常火,每天都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目睹真人版“支付宝”。
他们不仅观光,还在支付宝的商店消费,将收款人写成“支付宝”。越来越多的人来看支大爷,都想看看他的身份证。为方便游客拍照,支大爷将自己的身份证放大100倍立在商店门口,成为网红打卡的热门地点。
几年过去了,支大爷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买了车,翻新了家,生活变得富足。他还学会了卤肉,开始卖熟食。现在,他的女儿和女婿接手了他的事业,并开设了一家支付宝示范商店。
他们计划未来开设一家更大的支付宝商店。
总结来说,支大爷展现了一种珍贵品质:无论红与不红,他依然保持着踏实和平常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成为网红,人也应该保持初心,不被虚浮的名利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