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海,在一家汽车配件生产厂做技术主管,已经工作十几年了。这家厂刚刚起步时,我就是技术骨干,对这里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了如指掌。
老李是我的老同事,他跟我一样都是这家工厂的老员工。他平时教育后进新人特别认真负责,老板都夸他是个好老师。
今年厂里来了个叫小赵的大学新生应届生,分到了老李手下。老李把小赵当成亲弟弟一样教导,经常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小赵。
小赵刚来的时候,对工作还不太熟悉。老李就给他做示范,耐心讲解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小赵学习能力强,很快就上道了,成了老李的得力助手。
可没过多久,小赵就不见了踪影。我问老李,小赵人呢,怎么没来上班了。老李脸色很难看,说小赵辞职走人了。
我很吃惊,刚来没多久的新人,受了老李的悉心教导,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追问原因,老李这才告诉我。
原来,上个月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小赵看了自己的工资条,发现工资只有两千块。小赵找老李问清楚,厂里给应届生的起步工资确实就是两千。
小赵立刻就不高兴了,说他大学专业对口,又在老李手下认真工作了一个月,怎么能只发两千块工资。他认为自己的劳动价值不止这些钱。
老李劝他平息心情,这是按规定发放的工资,等他工作期满了,如果表现好,工资还是会涨的。然而小赵不听解释,直接拍桌子辞职。
我听完老李的叙述,搞不明白小赵脑袋里在想什么。他不就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吗,有本事不来我们厂,看哪家企业会给他开高工资。
老李也很无奈,说小赵可能是生活在校园里太久,不懂社会的规矩。刚步入社会,就指望企业破例提高他的工资,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安慰老李,也许小赵气一过就会回心转意的。谁知第二天,老李跟我说,他打电话给小赵,小赵就直说不回来了,再见!看起来是铁了心要离开这里。
我和老李叹气,年轻人现在脾气是越来越急了。刚参加工作就指望能轻轻松松进管理层领高工资,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就在小赵离开的第二天晚上,我们的生产车间突然起了大火,造成了巨大损失!
接到火警电话赶到现场时,我看见整个车间已经成了一片火海,橙红的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消防队救火很快,但有些设备已经被烧毁。
初步评估,这场火灾给公司造成了近百万元的损失!车间需要停工检修,很多订单无法按时交付,损失还在计算中。
火灾发生后,老板立刻找来了公安的火灾鉴定人员。但由于现场已经严重焚毁,根本看不出火源。据我推测,可能是电路老化引起的短路火灾。
老板一筹莫展,本想找老李商量对策。谁知老李已经失踪了!我给老李打电话,他直接说请假回老家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由于老李是技术骨干,又对车间情况最熟悉,他的离开给公司救灾增加了难度。我建议老板打给老李的家属,给他加点工资津贴,软硬兼施把人留住。
没想到老板直接开车去了老李老家,跪地求他回来处理善后。老李这才慢悠悠地回到公司。
我让老李检查损坏设备,评估维修周期。谁知老李开出一个天文数字,要老板首先接受他的条件,否则他立刻离职不管善后事宜。
我好奇老李提出了什么条件,听他说了之后也很吃惊。
老李的条件就是:第一,他要升职加薪,不仅加工资,还要加入公司股东;第二,要老板给小赵加薪道歉,争取小赵回公司。
我看老板两眼冒火,恨不得一巴掌呼过去。哪有员工提条件的?!
但是老板也没办法,老李手里握着公司经营的生死大权,只能选择接受条件。于是老李如愿以偿,小赵也回到了公司,直接加薪一倍。
这件事让我看到,老实人也会有反抗和讨价还价的一天。我们做老板的,还是要多站在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员工的劳动价值确实不止工资这么简单,要合理分配利润,让员工获得对劳动的尊重。
小赵和老李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看起来老李教给小赵的,不仅是技术,还教会了小赵勇于争取自己价值的精神,这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