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堂姐夫和堂外甥来拜年,茶没喝就走了,父亲一天心情不好

讲述:李和清

撰写:明豪兄

现在农村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让人怀念幼时农村浓浓的过年气氛。

时代在发展,已回不到过去了。

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不想麻烦,越简单越好,对过去繁琐的礼节能免则免。

以前一起去亲戚家拜年,吃饭喝酒,打牌聊天,畅谈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打算,主人家热热闹闹,虽然招待麻烦,觉得面子上有光,心里高兴。

现在大家都看得开,都很忙,不会拘泥于旧的风俗和形式,开车匆匆忙忙拜个年,酒也不喝,饭也不吃,喝杯茶就走人,不想多作停留。

但对于父亲这老一辈人来说,按传统风俗生活了一辈子,礼节有一点不到位,就觉得是很大的事,或者认为怠慢了亲戚,或者认为自己受到怠慢,徒增烦恼。

父亲有一个哥哥,也就是我的大伯,大伯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姐和堂哥。

两个堂姐早年出嫁,有自己的家庭。堂哥是个单身汉,没娶上媳妇,他已经五十出头了,这辈子注定打光棍。

说起堂哥这个人,真的是既可怜又可恨。

大伯和大妈生了两个堂姐后,四十来岁才生了堂哥,从小对他娇生惯养,捧在手心,养成了他自私薄情的性格。

堂哥读书时也是蠢得离谱,总是班级末名,给人感觉他的智商有问题,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

混到成年后,他去学泥瓦匠,学了几年学不会,后来发现,但凡要动点脑筋的工作,他是干不了的,只能做些不动脑筋的体力活。

人笨一点没关系,如果勤快、肯出力,做些搬搬货的体力活,也能混口饭吃。

但堂哥干活不行,偏偏又是好吃懒做,身上有一点钱就大吃大喝,用光为止,从来没有存钱为以后打算的概念,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有没有早餐钱。

到了成家的年龄,自然没有姑娘看得上他,后来还和离异妇人相亲,人家都看不上他,担心以后饿死。

堂哥就这样混到年过五十仍是光棍一条,好吃懒做,到处借钱吃喝消费,有借无还,经常是我父亲和堂姐为他善后。

大伯和大妈在农村辛劳一生,家境贫寒,又遇上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心情抑郁,看不到希望,于2014年和2017年先后去世。

两个堂姐和我父亲凑钱分别办了他们的后事,又帮他们家建了一栋简陋的红砖瓦房,指望堂哥有个安身之处,以后一个人好好过日子。

新房子建了几年,屋里漏雨,门口凹凸不平,堂哥没钱维修,还是父亲出钱请人维修。

我父亲和两个堂姐经常接济堂哥,弄到后来,他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认为一切理所应当,别人都是欠他的。

前两年,大姐夫不幸因病去世了,治病时花了很多钱,堂外甥娶妻生子也要花钱,没有能力再接济堂哥了。

加上堂哥这样不成器的人,再怎么帮也没用,借钱给他也从来不还,没有一点人情味,慢慢几家都心凉了,不怎么管他了。

后来堂哥经人介绍去工厂做保安,住在工厂宿舍,家里长年大门紧锁,也没有人上门。

他偶尔回来,家里冷锅冷灶,父亲总是让他来我家吃饭。

逢年过节,堂姐回娘家送礼,也都是到我家坐坐,在我家吃饭。我父亲也从不见外,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对待。

今年受雨雪天气阻碍,堂哥不回家过年,打电话告知我父亲,帮他家大门贴了春联。

大年初二,大堂姐家的外甥带着妻儿和小堂姐夫约着一起来我家拜年。

母亲正好去菜园摘菜,没来得及下厨做饭。

父亲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年纪大了,忘记端茶倒水,母亲还没回来。父亲留他们吃饭喝年酒,他们说还有亲戚要走,匆匆忙忙走了。

母亲从菜园回来后,父亲责怪母亲迟不去早不去,不在家招待客人,失了礼节。

父亲的说法是,堂姐的娘家父母不在了,堂哥又不成器,我们家相当于就是她们的娘家。可是他们拜下年就走了,连茶都没喝一口,会让人认为到底不是亲生的,受到怠慢,觉得我家不热情。

父亲是退休老教师,一辈子讲礼节,这件事觉得做得不到位,一整天闷闷不乐。

我外出拜年回来后,听闻此事,劝父亲说,是他想多了,大家过年走亲戚本来就忙,恨不得一天走完亲戚,再去忙自己的事,或打牌娱乐,或忙着赚钱,都不愿意留下来吃饭。包括我也是一样,出去拜年也不肯留下吃饭喝酒,聊了一会儿就走了。

另外,我大伯家没人了,冷冷清清,堂姐家过来拜年,留下来吃饭也没什么意思,只是完成这个任务,拜年后就走了。

所以说,有时候不能想太多了,亲戚间互相走动,太注重礼节也不好,就自己的方便,随意一点,反而轻松。

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