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儿媳大年三十不回家,80多岁父母亲暗自垂泪:以后永远别回来

大年三十除夕这天,一大早80多岁的父母亲就忙开了。冬天的农村特别寒冷,早上6点多钟天还没亮,他们就起床了。忙活了一整天,准备了一大桌菜,就等着儿子儿媳回来吃顿团圆饭。

可是从中午12点钟,等到下午2点多钟,还是没看到人回来。

于是老母亲忍不住打电话给儿子:"强儿,你和月娥什么时候回来吃团圆饭?我和你父亲忙活了一天,已经做好了,再不回来,菜就凉了,天那么冷。"

儿子接了电话说:“月娥还在我岳母村里打麻将。她说今天就住这里,大年三十不回来了,我们年后再回去吧。”听到儿子的话,老母亲失望地把电话挂了。

儿子已经在城里买房安家了,买了两间门面做瓷砖生意,还买了一部车了,既坐人又可以拉货。

儿媳月娥平时帮忙看店,特别喜欢打麻将,有两个孙子,大孙子已经大学毕业出来工作了,小孙子还在上大三。

小城市的生意难做,主要靠自己到处找客户。卖货还要赊账,货卖出去了,钱很难收回来。

两个孙子腊月28号就来到农村陪伴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特别开心,每天做好吃的给他们吃。他们也很勤快,帮忙去菜园摘菜,做芋头丸子。

大年三十,儿子儿媳还未回家,老母亲做了满满的一桌子菜,等着儿子儿媳一起回来吃团圆饭,然后一起边看春晚边守岁。

等了半天,还没有看到儿子开车回来。老母亲等不及了,便打电话给儿子。儿子说儿媳在打麻将不回来了。

老母亲说:"打麻将明年可以再打,今天先回来吃顿饭。"

儿子终于说实话了:"月娥说农村的茅坑她蹲不习惯,又臭又脏。晚上在家里上厕所还用痰盂。"

老母亲说:"农村就这条件,我都蹲了几十年了,她忍一两天不行吗?"

儿子说:"她不愿意回来,我也没办法。我总不能拉她回来,大过年的也不能和她吵架。"

老母亲没听完,便生气地把电话挂了,坐在椅子上气得脸色铁青:"大过年的他们不回来吃饭,以后永远也别回来了。"

小孙子马上安慰道:“奶奶,你不用难过。有我和哥哥陪你们就够了。我爸这辈子娶了我妈,你们是指望不上他了,以后我和哥哥来养你和爹。”

奶奶心里很是生气地说:“你看,我对你爸妈还不好吗?有几个父母能做到像我们这样的?你爸妈吃的大米是我们种的,瓜果蔬菜是我们种的,花生油、菜籽油是我们种的,鸡鱼虾是家里养的,桔子、西瓜也是我们种的。”

"有时候,你爸没空回来,我还把家里的米、菜、鸡等用蛇皮袋装好,用扁担挑到镇上,然后坐一个多小时的大巴车送到你们家。我一个月送一次,而你爸妈从来没有留我吃一顿饭。每次我送过去就马上回来了,外面吃饭要花钱,我都舍不得吃。"

"但是我还是会送,因为我多送一点,你爸妈在外面就可以少买一点。他在城里赚钱也不容易。以前家里就你爸爸一个人挣钱,你妈妈大部分时间都在打麻将,也不干活。以前还要供你们两个人读书,现在你哥哥出来了还好一点。你们家里压力也大,我能帮衬一点就帮衬一点。"

"那天我生气地和你爸爸讲,说你家吃的大部分都是我种的,你爸还说我们用的电费都是他承担的。我查了一下,我一年才用500多元的电费。这就是我把儿子养那么大的好处。"

"你爸从结婚到现在,买房子我出钱了,买车子我也出钱了,每年都是姑姑给钱我用。你爸从来都没给我一分钱用。我知道他挣钱也不容易,你妈又不干活,他爸没多少钱,但是心里还是不舒服。"

大孙子在旁边安慰奶奶说:"奶奶,你别生气,我爸妈就这样子,我们做晚辈的也没办法,也不好意思说他们。我们就当做不知道,但是我们心中是有数的,是非对错我们都知道。如果说了,我妈就会找我爸吵架,我们也不想家里天天吵架。"

小孙子马上表态:“奶奶,你别生气。我爸妈这样对待你们,以后我也这样对待他们。他们不孝敬你们,我以后也不孝敬他们。”

爷爷听了连忙说:“你爸妈对我们不好,你别千万别学他们。他们以后老了,你还是应该孝敬他们。这是两码事,一码归一码。”

奶奶说:"我刚才说的也是气话,只是觉得心里委屈,把话讲出来舒服一点。你们还是要孝敬你爸妈。我现在能动,你们也不用孝敬我。等我以后不能动不了,给我一点钱用就可以。"

奶奶接着说:"大孙子,你在外面好好干,争取明年带个女朋友回来给我看看。小孙子,你好好读书,学好本领出来找个好的工作,赚到钱了也带个女朋友回来给我们看看。如果我和爷爷能看到你们成家立业,真是太好了。"

两个孙子都笑着说:"行,爷爷奶奶,我们努力,你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小孙子说:"爷爷奶奶,我们吃饭吧。"

奶奶笑着说:"行,我们现在吃饭,好好吃个团圆饭。吃完饭咱们一起看春晚,一起守岁。"

大年三十,你们有陪老人家一起吃饭,一起看春晚,一起守岁吗?

口述:王德容 / 撰写:邻家十月姐

#我来唠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