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就算他们都在舟山,因为不在同一座岛上,往往一年也联系不上一两次。有什么事情,提前写信告知。在小说与影视剧中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主人翁收到电报那一刻的紧张不安。没有紧急的大事,不会收到电报。打电话?很难。要到邮局排队,打给临近的单位请人去叫。话没说几句,钱没少交。
九三年前后,几家先后装上了电话。相互间的联系方便了许多。有什么事情,一通电话告知或解决。就像广告里说的那样,“二十年前,如果有人告诉你,不出门会实现面对面交流,你根本不会相信”。WX、QQ等的视频聊天,见面成了最简单的事情。千山万水,不过一秒钟而已。
对年长者而言,三四个人同时聊天的操作,有点麻烦。小D便应运而生了。最早使用小D的是我家公婆。孩子叔叔担心他们,买了一只放桌上,随时可以监看家中情况。随后,他们老一辈都用上了。
现代科技,本来以为距离我们很远。九三年在回舟山的轮船上,第一次看到一位手持“大哥大”的显摆者。那时候,拥有一只大哥大的人,绝对是富豪。不但购买一只超过万元,入网费更是吓人得紧。大哥大被戏称为“砖头”,无处安放。今天的手机,当年无法想象。
但是,大哥大是前行者。在大哥大基础上不断改进,才有了现在各种各样价格不等、性能不等、长相不一样的手机。而现在手机的功能,强大到当年无法想象。
今年八十九岁的公太爷,小两岁的婆老太,每天抱着手机看新闻,看视频,在平台上购买次日达的各种小吃和方便食品。老人手机像噪音一般存在着,请不要厌烦。因为很多老人到了一定年龄后,听力明显下降。好像只有老人机才能让他们听得清楚。
相比公众场合不断指点江山布置工作的人,老人机的持有者、打电话时的高喉咙大嗓门反而不那么讨人嫌。人都会老的。老了后的情况都一样。老话所说的“人到八十八,不知瘸和瞎”,对谁都有用。而“真伪老板”们在公众场合的不知趣,一个电话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等,一点公德心都没有。
我们家老人的智能机,没有老人机震耳欲聋的声音,功能更是强大。强大到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但是他们微信或打电话的时候,声音变成了“老人机”。
小D则不然。每晚五点,三家都在准点呼叫“小度”。倘若有一家不在线,挂念担心会油然而生。这样的呼叫会不断进行,直到连接上才结束。于是,今天如何,做了什么菜,干了些什么等等,在一饭一菜“进口”的过程中,慢慢完成。假如有一家一直没有应答,微X、电话的轰炸,绵绵不绝。
好吗?不好臧否。年轻人或许觉得有点烦。老人们则不然。生活在不同的岛上,虽然现在的交通便利程度非当年能比,可是七老八十的老人们,出门相互走走看看,早已经力不从心。能在如此岁数,还有哥哥弟弟妹妹互相叫着,很幸福啦。一娘所生的同胞,几十年亲密无间。
本以为岁月与年龄,会让他们的见面变得奢侈。没想到一件几百块钱的数字产品,让奢侈变得如此简单与容易。每天看到他们亲亲热热地聊天,便会忍不住心生感慨。现代人的生活,只要想得到就能实现,是历史上任何王朝都无法办到的事。
不要将“科技”想象得过于高大上。对于使用者来说,不需要弄懂研究、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也不需要去知道创意与灵感来自何时何地,只要会用就好了。而现在的研制者与生产者都很贴心,操作的过程被称为“傻瓜”。
老人们不是傻瓜,可是使用的过程,可不是越简单越好?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就看用什么心境去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