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则故事,你还想说养儿防老吗?

养儿防老

人,最怕的不是衰老,是不治之症。

娥嫂子老了,但矍铄,康健。和丈夫卿哥俩人养牛、种地、采药、家务,日子忙碌、辛劳,却有明天,有方向,有情有调。


突如其来地,娥嫂子病了,是肺癌。

所有的忙碌、将来和攒钱,于娥嫂子,都成了虚无缥缈,她实实在在需要的,是有人陪她看病,和正常的衣食住行。

娥嫂子想去市医院看病。

她觉得她不是大病,她的病也许能好,也许她还能再陪卿哥(她丈夫)几年。她不放心她的牛、她的田,还有不会做饭、离开她就会饿肚子的卿哥。她和卿哥约过,他要走到她前头,因为没了她,他跟着谁都不行。

但,她找不到陪她看病的人。卿哥年龄大了,市里的路他摸不着,进一趟县城他也会迷路。

可,孩子们忙。大儿子搞水电装修,业务一桩接一桩,真忙;小儿子干村长,怎能不忙?大女儿要带三个孙子,自然是忙;二女儿、小女儿打工在外,远,且忙。

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怀疑县城医院的结论,没有人主动提及,带她去市医院再看看。

娥嫂子还想要个和我妈用的一样的坐便器。她这一段上厕所越来越艰难,好半天蹲不下去,蹲下去又怎么都起不来,以往瘦削、麻利的身体开始和她作对,哪、哪儿都不听使唤。

但,街上没有卖。

可,除了日常赶集的街上,她实在不知道哪儿可以买得到,她的能力也不允许她把视野伸到更远的地方。

她这想法不能和儿子们说,儿子们会说她不体恤。又不敢和她住同村子的大女儿说,前几天因为她实在咳嗽厉害,自己去街上买了一瓶蜂蜜,准备冲水喝缓解一下咳嗽,就被大女儿狠狠训了一顿,说她胡乱买,说街上的蜂蜜又假又贵。其他俩女儿,就更不能说了,他们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就别扰他们了!


我妈去看望娥嫂子,娥嫂子就把这些话说给我妈听。她说:“我不要他们花钱,我有钱,只要他们陪我去看病、帮我买个坐便器就行,可我不知道找谁啊!”

卿哥当时也在旁边。他啪嗒啪嗒抽着烟,一语不发。

我回去看妈,妈把娥嫂子这些话说给我听,留老家照顾妈的大姐也在一旁补充和感叹。妈的眼里、声音里、脸上,满是不平和难过。

怎能不难过?短短一年来,和妈年龄相仿的几个老人,都故去了,和妈能说得上话的几个年龄小一点的老人,也只还剩娥嫂子。如今娥嫂子患病,又遭这种待遇,妈的心情可想而知。


只记得,娥嫂子平日讲起几个闺女、儿子时候,神采奕奕;只记得,娥嫂子平日做某某好吃东东时候,都会一分六份,哪个孩子也不肯少;只记得,每逢春节,娥嫂子都把老两口摘枣采药卖得的钱,为每个孙子女发红包200元;只记得,每逢暑假,娥嫂子的孙子女、外孙子女都上她家过假期,娥嫂子就每天变着花样给孩子们做好吃的......

而,今天病的是娥嫂子,一病就是不治之症。她有钱、有眼睛、有双腿、有老伴、有满堂儿女,却唇焦口燥呼不得,只能倚杖自叹息!

不治之症,不仅预示着来日无望,还预示着,过去的、现在的所有、所有,都成梦、成尘,都再啥也不是!

娥嫂子夫妻一生勤俭、努力赚钱,他们一直以为,攒点钱就养老有望,此刻才发现,比没钱和不治之症更可怕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听妈他们愤愤讲述的当儿,我打开淘宝,搜索“老人坐便器”,顺手拍下一款,折扣下来,88元,式样蛮好看,数字也吉祥。

姐为难说:人家有儿有女,你买这个,她那一堆孩子会咋想?


我不知道。因为,我自己啥都没想,以我的情商也想不好。只是觉得,我想这样做,我得这样做,趁娥嫂子还能用上,趁我还能达成一个无助老人的一点点心愿。

其他的,随它去吧。

谁说,养儿防老?

谁说,女儿是她妈的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