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外的故事(三)

病人进入病房,冰冷的铁门,砰,一声关上,隔断了思念,隔开了希望,隔绝了骨肉亲情。

又是无尽的等待和无休止的焦虑。

晚上,儿子问母亲:“如果…”

“没有如果,他一定能好起来,你不要和我说这些。”母亲情绪很激动,不等儿子说出来,就厉声制止。几天来,她第一次对儿子发了脾气。

然后便是沉默……


病房内有个老太太一直闹脾气,她是少数意识清醒的人,她不想待在那里,那里没有她亲爱的孙子。

她是重症监护室里唯一一个每天都需要吃三顿饭的重症病人。

每天她的大孙子过来为奶奶送饭,总是因为不合格被打回去,要么是太咸,要么是太稠,总之他来送饭,总是提心吊胆,病房外守护的其他家属都帮他出主意,想办法。

今天护士向孙子投诉,奶奶一直在病房里骂脏话,护士们已经没办法安心工作咯。

大孙子一直弯腰道歉,莫名的喜感。

大概是护士被闹得受不了,或许,奶奶恢复也不错,便让老奶奶去做检查和评估,如果评估通过,就让奶奶进入普通病房去。

重症监护室门口的病人,无不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

唉,何时我们的亲人也能开始送饭呢?何时我们的亲人也有力气闹了,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病房里的老奶奶,最近又安生了。前两天,她闹腾了一阵子,嫌病房里孤独、恐惧,没人陪,想要离开重症病房。

医生护士被闹得没办法了,就让她提前评估检查,如果合格,他们也愿意把这个老祖宗送出重症监护病房,送进普通病房。

奶奶被推出病房的时候,还有一些迷糊,但是看到心爱的大孙子,老奶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她没有说话,表情很安详。

和护士说得骂人老太太一点不搭边。大概她心里也在想着,出了重症病房以后,有孙子陪着,一切都好。

事不遂人愿,老人评估当晚上又不合时宜地发起了高烧。出重症病房的梦想彻底幻灭了,老人家便老老实实地待在里面。

一日三餐就这么过着,唯一与孙子沟通的方式就是,嫌孙子给她送的饭不合口味,不合心意。一言不合便不吃,无奈孙子自己把饭吃掉,然后重新送一份奶奶需要的食物。

奶奶再没有闹腾,安心待在病房里。


守护在重症监护室外的家属中,有一位年纪最大的爷爷今年80多岁,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他的爱人在重症监护室内,老人日夜守在门口,身体和精神的疲惫没有抹杀他的希望,殷殷期待妻子能安然归来。

老人的妻子身体本身就弱,今年多次住院治疗,进入重症也已经有40天,每天的费用大约2万元。老人的积蓄已经花光了,无力再救治。今天,到了他作决断的时间了。

老人平静地收拾东西,今天儿子和媳妇也过来接他母亲回家,这样的出院就等于宣判死亡,门口停放着120救护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个时候,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也没有遗憾。老人已经尽了全力,得到这样一个无言的结局。


过道上,一对兄妹面对面坐在地上,低垂着脑袋,眼泪扑簌簌淌下来。

妹妹生得白白净净,两道英气十足的眉毛,一双含威大眼,一个俊俏笔挺的鼻子,配上一个棱角分明的嘴唇,让整个气质变得干脆利索,多了俊朗直率少了阴柔妩媚,有巾帼须眉的风度。

哥哥身量不足一米七,双臂臂几乎要长过膝盖,皮肤黝黑,与妹妹白形成鲜明对比。

闷热的夏天,始终穿着一双早已没了型的皮鞋,皮鞋上巴着几块油漆污渍,活像贴了狗皮膏药。哥哥眼神有点飘忽不定,莫名给人一种柔媚入骨的感觉。

他们的母亲在重症病房内已经半个月了。兄妹俩每天吃方便面,想来经济条件也不甚宽裕,但每天也积极乐观,按时给家人报平安,哥哥在和妻子与小儿子视频的时候,总是笑的那样没心没肺,那样无忧无虑。似乎,那是一道幕布,阻挡了现实的无力与无奈。

兄妹俩的母亲得的是胰腺炎,这两天病情恶化,医生说连胰腺也看不见了。

大概老人也知道重症病房价格昂贵,子女们也都也不富裕,便不再配合治疗,嚷着要回老家,可是医生从救死扶伤的角度又不能放她出院。

为省钱,兄妹俩从网上批发医疗物资,自制医生需要的药袋。他们不是本地人,两人吃睡都在重症监护室门外,能省得一分都不多花。好在兄妹俩感情很好,常常互相鼓励。

重症病房,没有钱,大夫都不建议你进来。可是,他们的母亲脏器感染,不能不进。

兄妹俩大概已经花光了积蓄,怕是没有更多的钱支付了。可是母亲在那里,不治疗就意味着死亡。兄妹俩一遍遍回忆大夫的话。

“这个病,不是要命的病,可以治好,但是需要你们继续准备30万元。

兄妹已经无计可施。哭也哭过了,电话也打了好多。最后,兄妹俩决定等的另外两个哥哥来了,再商量。

哥哥低头不语,妹妹低头啜泣。一种绝望的气息,弥漫在兄妹俩的脸上。


大夫不残忍,残忍的是生命和金钱直接画上了等号。生死困窘,就在那几两碎银之间。

人生道理万千,终究抵不过现实的直白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