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大闸口的英魂||魏祥盛

作者:魏祥盛

慈善而俊秀的小脚大娘,是我印象最深的好邻居。

她的脚太小了,可谓“三寸金莲",有时我会耽心轻风也会把她吹倒。

那是旧社会伤害女性的裹足,鬼话美其名曰,女足越小越是贤德。

她嫁到陈家,庄上晚辈一律称“陈大娘”,更往后,就是陈大奶奶。

在我的心里,她又是“冯氏嫂嫂“,这个称谓只有我知道。

解放后,我读初小二年级的时候,算是庄上识字人。

其实还有一个识很多字的人,前后庄都叫他"识字先生“,富人,与平民不答话。

一天,小脚大娘一扭一扭地到我家,说,二子,给我写一封信好吗?

那时,我也说不清楚自已识几个字,怕写不好,建议她找那个“识字先生”,大娘摇头说,二子,我就认你了,那“先生"不是我们一路人。

大娘目不识丁,却能说“文话”,她可能知道我墨水不多,总是提醒教我,开头的称呼是“开昌贤弟”,末尾的著名是“冯氏嫂嫂"。

开笔成功,不久,她的“开昌贤弟"果然收到“冯氏嫂嫂"的信,她又一扭一扭地到我家,说,二子,来信了,来信了,快给大娘唸唸。

那一刻,我很有成就感。

就这样,我成了大娘固定的写信人兼唸信人。

冯氏嫂嫂,自然也就成了信文格式化的落笔。

她的娘家姓冯,她是“贤弟”的兄嫂。

她是烈士遗孀,“贤弟"是解放军的军官,自丈夫牺牲后,孩子幼小,视“贤弟"为依靠。

应该是1947年前后年间,苏北解放区常有“还乡团”骚扰破坏,冯氏嫂嫂的丈夫、中共党员陈※江被敌逮捕。

秋夏一日,“国军”扫荡到新元镇,地方反动势力欲借机公开处决陈*江,冯氏嫂嫂扛着收尸的芦席筒,救夫心切的动力,扭动着“三寸金莲",奔赴新元镇街头大巷口,见着一队“国军”人马,押着丈夫去街南乱坑刑场,准备执行枪决。

她杠着芦席筒,勇敢的出现在骑着军马的军官面前,高声疾呼:军官大人,你们要枪毙的那个人,是我的丈夫,天下奇冤,都是自家人捣窝包,抗日时,你们并肩作战,打败了鬼子,现在为什么又来打内战,中国人打中国人,冤枉呀……一字不识的普通妇女,声泪俱下,智勇动地,她的指控的呼声,惊天地,泣鬼神。

天灵灵,地灵灵,天地有灵,此时此刻,天空突然出现一片乌云,紧随雷暴活闪,“国军"军官勒马止步,不知是他良心发现还是害怕天遣,连忙说,老大娘,回家吧,不杀了,不杀了,你的男人就当我们随军“挑夫”吧。

说完,在暴风雨中,一队军马掉头向东,押着“挑夫”去往清江浦。

冯氏大娘挟着芦席筒,回家了,她暂时救了男人的命。

她到我家诉说了经过,一边说,一边哭,我们一起哭。

那时,我应该是9岁大小。

自此,冯氏嫂嫂隔三差五到我家与母亲诉说,我听到最多的话语是“不知他怎么样了?” 还有就是“他还活着吗?”

过些日子,突然一天,冯氏大娘哭成泪人,死去活来地诉说,男人没有了,我的“天”塌了(我们那儿旧时妇女称丈夫为“天" )

她告诉我母亲,接到报告,知道了丈夫遇害的全部经过。那几个地主心太狠毒了,尾随“国军”到了清江浦,在“国军"面前搧动说“陈*江是共产党……",遂,国军将其移交给“还乡团”。

在清江浦的大闸口,在“共产党万岁”的呼号中,共产党员陈※江从闸口高处五花大绑被刽子手推进了滚滚东流的大运河。

解放后,冯氏大娘享受着烈士遗孀的烈属待遇。

随着年龄的上升,那小脚似乎越来越小,我会常到她家看望,主动给她“开昌贤弟”写信,结尾照旧是“冯氏嫂嫂”。

当我进入清江浦读书之后,大娘她高兴极了,甚至比我还兴奋。

像是看到一种希望,急急到我家,说,二子,清江浦离大闸口有多远?

我详细告诉了她,大闸口就在清江浦,过了花街就到,见到“若飞桥”就是大闸口。

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恳切地说,乖,好二子,我有希望了,大娘走不动,摸不着,就靠你,代我常去大闸口,看看你大爷,回来告诉我。

大娘很严肃认真地说,你大爷还在大闸口,他没有走,走的是尸骨,留住的是英魂,他永远都在大闸口。

我特别理解,大娘不是迷信,是对人生最高境界的诠释。

她虽不识字,或许比识字人更识事。

每次从清江浦回家,必去看她,告诉大娘,我看望大爷了,还说,如今的大闸口,是清江浦的繁华之地,一派温馨祥和。

大娘激动得眼泪花花。

她总是塞给我两个煮熟的鸡蛋。

自丈夫牺牲后,人们常看到大娘微微改变了原来的装束,头上多了白毛巾,那是祭奠、念夫的表达,她又多了一个生活习惯,常常一个人挎着篮子静静地依傍在门前一棵粗壮的树干旁,沉思着,望着东方,想像大闸口,意念着篮子里有丈夫爱吃的白甜瓜。

再以后,大娘对丈夫的思念逐步升华到无意识的政治高度。

一次,她颤颤巍巍地给我一个小小红布包裹。

我摸摸,里面仍然有两个鸡蛋,还有纸质物。

大娘告诉我,她用冥钱叠成30只和平鸽,有三层意思,一是,那30,是她与丈夫永别30年的纪念,那冥钱,虽是迷信,那是像征,是对大闸口英魂的祝福,希望丈夫过上有钱的生活,至于和平鸽,她说,两岸本来是一家,家和万事兴,过去的恩仇都已翻篇了,和平,才是大娘的心愿。

她嘱托我,去大闸口,悄悄地将“和平鸽”放飞大运河,一次放一只,少少的,细水长流,流向长江黄河,流到台湾澎湖,流向全球角落。

我忠实地履行了大娘的寄托。

每一次回家,我都会给大娘一个回报,不是想吃鸡蛋,而是为了给一位烈士遗孀心灵的“抚恤”。

大娘已经过世了,但“冯氏嫂嫂”的“内存"已经成为我脑海里永远抹不去的“字节"。

2022.8.30发于深圳

作者简介

魏祥盛,江苏泗阳人,1937年6月30日出生。

国家电网淮安供电局退休职工。高级工程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

随子女在深圳安度晚年。

深圳志愿者。

往期荐读

▼▼▼

【过往】 血与火的童年岁月

【过往】 汗滴清江浦

【过往】 麦田里的生命

【过往】茶豆缘

【乡情】乡花

【过往】《清江好》的情缘

【过往】一碗蚕豆

【过往】苦恋在浦楼

【过往】从浦楼到电世界

【难忘浦楼人】刘三姐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投稿邮箱

haqjprj@163.com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现代诗每组不少于五首,格律诗不少于十首。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2.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

投稿务必3. 原创且且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

你会更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