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赶考,好心背瘸腿乞丐上山,乞丐:交白卷能中状元

宋朝时期,四川有一个名叫潘臣的书生,潘臣自幼是个孤儿,靠着乡邻们接济才长大成人。有一年的夏天,潘臣在山上给财主放牛,潘臣远远看见地上有个绸布包裹,他打开一看,里面竟是真金白银。

潘臣虽然家贫,但是颇有志向,他明白一个道理,飞来横财便是横祸,而且这么多金银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想必那失主一定急疯了。潘臣将包裹放在身旁,然后一直在那等失主,最后等了大半晌,一个中年男子匆匆走来,低着头好似在找什么东西。

那中年男子见到潘臣身旁的绸布包,激动得差点眼泪掉下来:“小老弟,那个包裹是我的,你能不能还给我?”潘臣说道:“我在这等你半晌了,但是为了防止冒领,你跟我说一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倘若对得上的话我就还给你。”

那中年男子说道:“鄙人袁康,是从外地来的商人,本想来贵宝地采购一些货物,不承想竟将银子在路上遗失。那绸布包里总共是五百两银子,而且都是五两一个的小锭子,小老弟一看便知。”潘臣数了数,和那中年男子所言一致,这才将包裹还给他。

袁康不胜感激,要拿出一百两银子送他,潘臣笑着说道:“倘若我想要你的银子,我就不在这等你了,这是你做生意的本钱,不属于我的我不会要。”袁康十分感动,也非常敬重潘臣的人品,当他得知潘臣尚未娶妻之时,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后来潘臣才得知,那袁康竟是邻县的首富。当时潘臣有心考取功名,袁康便请来最好的私塾先生教他,几年过后,潘臣在当地声名鹊起,成了人人称颂的大才子。转眼到了仁宗三年,朝廷开科取士,潘臣也启程赶考。

潘臣行至途中一处山路时,远远看见路旁有个乞丐倒在地上,其他赶考的举子们怕惹上是非,对乞丐视而不见。但是潘臣心地善良,上前一看,这才发现那乞丐的腿不知为何受了伤。潘臣问道:“老伯何故受的伤,你家在何处,我送你回家可好?”

那乞丐十分感激地看着潘臣说道:“你真是一个大好人,我是被山上的滚石给砸伤的腿,我家就在山的背后,倘若你能将我送回家中,那真是感激不尽,您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潘臣摆摆手说道:“恩人谈不上,任谁看见都不会见死不救的。”

说罢,潘臣解开自己的头巾,给老乞丐受伤的腿包扎一番,然后背着老乞丐上山。那老乞丐说道:“你上山的时候记得数一下多少个台阶。”潘臣疑惑不解问道:“数台阶数干啥?”那老乞丐说道:“到时你自然会知晓。”

就这样,潘臣背着老乞丐走了大半晌,终于将老乞丐送回家中。临别之际,老乞丐嘱咐潘臣说道:“交白卷能中状元。”潘臣听罢之后十分诧异,他心中暗想,看来这个乞丐神志有点不清楚,那些各地的举子们使出全身的本事,写出锦绣文章,还不一定能上得榜,这老乞丐却说交白卷能中状元,岂不是痴人说梦?潘臣笑了笑没说话,便继续赶路了。

转眼到了考试那天,潘臣刚写好了名字,便感觉腹痛难忍,便跑到茅房拉肚子,结果等他从茅房出来的时候,考试已经结束了,卷子已经被主考官收走。这下可让潘臣慌了神,自己交了个白卷上去,看来今科自己与功名无缘,只能期待明年再战了。

结果令潘臣惊讶的是,就在他准备离城返乡的时候,皇榜贴了出来,潘臣高中榜首。原来,那年的主考官名叫徐言志,他见收上来一张白卷,一时技痒,在潘臣的卷子上写了一篇锦绣文章,然后塞到众考生的卷子当中,他想看看自己的水平在其他主考官眼里到底如何,结果所有主考官一致认为潘臣的那份试卷最出彩,于是便将他点为头名的状元。

徐言志心中十分欢喜,证明自己的文采不减当年,当他看到潘臣之后,见他相貌堂堂才华横溢,心中更是喜爱,在皇上面前力荐潘臣,最后朝廷封潘臣为四川知府。潘臣对徐言志感激不尽,并表示一定要努力做出一番政绩来,不辜负朝廷和恩师的厚望。

等潘臣返乡的时候,他再次经过那座山时,想起了那个瘸腿的老乞丐,果然如老乞丐所言,自己交白卷中了状元,但是当他凭着记忆来到老乞丐的家时,发现山上一户人家也没有,只有一座破旧的山神庙。潘臣这才明白,原来那日自己见到的乞丐,是山神的化身。

当夜,潘臣再次梦见那老乞丐,老乞丐说道:“当日你背我走了十二万四千一百步的台阶,一个台阶算一天,我保你四十年的荣华富贵。希望你在以后继续积德行善,造福百姓。”此后四十年潘臣果然步步高升,到了六十岁时官至王侯,最后告老还乡,又过几年无疾而终。

后记:

积善之家有余庆,行善之人有神帮,潘臣拾金不昧,遇到了自己的好岳父好妻子。他好心搭救乞丐,结果遇到自己的贵人徐言志,还有山神的庇佑。这就是善有善报的最好见证。

【郑重声明】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纯属文学创作,故事情节人物均为虚构,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请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