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县令夫人膝下无子,上山拜佛,和尚:贫僧保你生双胞胎

明朝时期,清水县有个县令,妻子长得如花似玉。

关键是夫妻二人情感较好。县令还没中举的时候,只是一个落魄秀才,这女人便靠卖豆腐养他,供他读书。终于秀才中举,于是当上了县令,这女人也跟着享福。

然而,女人本以为成了县令夫人后,便有幸福日子过了。哪想上天跟她开了个玩笑,结婚五年,夫妻二人竟没动静。县令呢,对老婆恩爱有加,也没想着要纳个妾。

“相公,你贵为县令,膝下无子,多次出去,在同僚中均抬不起头。不如纳个妾吧!让那小妾给你生个一儿半女,也算是弥补了你的缺憾。”

县令看娘子红着眼,便摆手道:“夫人想哪去了?没有夫人,我这县令从何得来?生孩子这种事情急不得,把心情放好,同时你我都吃些药,我相信一定能怀上!”

转眼又过了两年,依然没有动静,这县令夫人就急了。

“相公,我听说有座青峰山,山上有座寺庙,那儿的菩萨很灵,听说还能召唤送子娘娘,我这就去试一试。”

县令微笑道:“只要夫人高兴,无论夫人做什么,我都答应!”

就这样,县令忙着公事,夫人则带了一男一女两个仆人丫鬟,上山去了。

到了山上,才发现这座庙并不大,里面只有一个年轻和尚。

这和尚长得健壮,且帅气。

见到县令夫人的第一眼,这和尚便动了凡心。

原来,这和尚并非真正的出家人,早年在山上落草为寇,后来被官兵追捕,于是跑到寺庙去削发为僧,跟着别的和尚修行两年,因犯了色戒,被驱逐下山。

此后,和尚一路流浪,便到了这青峰山。

青峰山上面有座破庙,多年无人修缮。于是这和尚便拿出些钱财,请了工匠,将三间房屋修缮好,又塑了几尊菩萨,设了香堂,给自己改号叫净空,同时还摆了功德香。

说白了,这和尚修行是假,避难和赚钱才是真。

可惜当地人见这和尚白白净净,文质彬彬,竟不知其来头。

见他头上有六个香眼,还持有相关的佛帖,自然没有怀疑。净空和尚呢,靠着这庙宇,一年也积累了不少钱财。碰到有钱的,比如地主员外,或者钱庄掌柜一类,这和尚便想方设法,从他们身上搜刮钱财。尤其是一个名叫赵黑的浪荡公子。

此人给和尚不少钱财,对和尚道:“兄弟我别无他好,就好女人这一口。兄台在这庙里,每年有如此之多的女香客上山,何不帮我勾搭几个?”

这和尚一开始还虚情假意,后来在赵黑的利诱下,便答应了他。

此后,和尚变着法子,让那些身体不好的,祈福消灾的女香客,留在了山上。

表面上是修行,实则是安排他们跟赵黑亲近。

一部分女香客,见赵黑有钱有势,便依了他。

一些不想妥协的,却被和尚下了蒙汗药,送到了赵黑的屋里。

这天县令夫人刚上山,那和尚便怦然心动。

县令夫人雍容华贵,穿着绫罗绸缎,身边还跟着家丁丫鬟,一看身份不凡。

再加上平时很少干活,保养得体,这县令夫人,看上去既高贵优雅,又白皙窈窕,当下心动不已,往日的那些手段,竟浮上心头。当日,和尚不紧不慢,带着县令夫人在庙里,烧香拜佛。各种流程,让县令夫人感觉十分专业,毫不生疑。

只是拜完佛,当县令夫人想要离开时,这和尚才追上来道:“夫人既来求子,有句话贫僧不知当讲不当讲!”

县令夫人看了和尚一眼道:“师傅直说无妨!”

和尚道:“夫人只知今生业报,却不知,人有三生三世。前世今生和来世。贫僧见夫人慈眉善目,一定是个心善之人,实在不该断子绝孙啊!”

县令夫人问道:“师傅这话从何说起?”

那和尚道:“夫人今生的修行,只会在来生才能用得上。今生的不顺,却是那前世的孽在作怪。要想顺利怀上儿女,须找到前世的孽缘,再加以修行方可。”

县令夫人一听,觉得有理,便问:“大师,这前世的孽缘,如何寻得?”

和尚道:“夫人留在山上,把一些信物交给小僧,小僧自然寻得!”

“大师需要些什么信物?”

和尚看了看县令夫人身边的丫鬟和家丁。

“这里不方便说!”

那夫人便让家丁和丫鬟,等在佛堂外面,自己跟着和尚进了庙宇。

和尚道:“那信物,自然是夫人之贴身的物件。比如衣物首饰一类。”

县令夫人脸一红,此次出来匆忙,竟未带任何首饰。

和尚道:“没有首饰,便需要衣物罢!”

县令夫人无奈,只好把一肚兜交给了和尚。

和尚得了信物,转身走进了另外一间佛堂,将其房门紧闭。

过了良久,和尚才出来道:“夫人前世的孽缘,小僧已经帮你找到。刚才小僧已经问过菩萨,菩萨说要化解这段孽缘,夫人须在山上住上一月。”

县令夫人顿感为难。

可是为了怀上孩子,这山上一月的清苦,她还是忍受得了的。

更何况她身为县令夫人,并不需要下田劳作,在家里修行,和在山里修行,也都是一个样。于是,县令夫人对身边的家丁道:“你独自回去,跟老爷说,我在山上修行,一月后回。杏儿留在我身边,相安无事,让老爷放心。再说,我乃县令夫人,何人敢造次?”

那家丁于是便独自回去了,只留丫鬟跟县令在山上。

这下,正好中了和尚的计谋。

这和尚,淫虫上脑,自然已经没了个轻重。明智眼前的女子是县令夫人,他也没放在眼里。总之这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事儿,都做过了,还怕一个小小的县令么?

县令夫人呢,留在佛堂,便向和尚问起,这修行之法。

和尚装模作样道:“这修行之法,分为内修和外修。外修需要念经磕头,每日往功德箱里面放些钱财,点些香火便好。这内修,则需要夫人跟大自然融为一体。”

“如何才能跟大自然融为一体?”

和尚道:“后山有一水潭,平日荒无人烟,那水潭的水清澈见底。夫人需要在水潭中打坐修行。这有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汲取大自然的浩然正气,以后才好保胎。”

“大师,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当然!胎气正,则孩子生下来既聪明又英俊帅气。”

这县令夫人虽觉有些荒唐,可有句话叫病急乱投医,况且只是泡个山泉而已。

于是,当天,趁着天气好,县令夫人便去后山泡澡去了。

按照和尚的交代,这夫人自然将衣物放在岸边,让丫鬟守着。

那和尚,则躲在附近的树林,爬上了一棵松树。

如此这般修行了几日。这天,和尚拿来一包药粉,对县令夫人道:“这是观音土配置的药材。夫人喝下去以后,晚上睡梦中,那送子观音便会到来!”

县令夫人欣喜若狂,问道:“大师,送子观音真会来看我吗?”

“夫人只管服了药,早些休息变好!对了,丫鬟也服一些吧。这观音土是为了隔绝凡人的气息,若丫鬟不服,那送子观音便不来罢!”

县令夫人此时已经把生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和尚身上。

加上缺乏社会阅历,便让丫鬟和她一起喝了药。

和尚看在眼里,当天下午便下山,找赵黑喝酒去了。

“赵兄,今日你须杀只鸡招待兄弟我,只因兄弟给你找了上等的货色。”

那赵黑,就是一个无耻之徒,听闻有好货上门,自然将和尚好生款待一顿,还报出自己多年的陈酿,去镇上的牛肉馆,切了三斤牛肉,跟着那和尚去了寺庙。

“赵兄,如若对方醒来问起,你就说自己是送子观音派来的神仙!”

“好!好!一切都听大师的!”

两人借着夜色,便分别潜入庙堂去了。

第二天,那赵黑兴高采烈道:“没想到大师还有这等手段!昨日高兴,今日自当杀羊招待兄弟。以后有这等好事,别忘了兄弟我。”

那和尚春风得意道:“自然不会忘记,但赵兄也别害我。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一定!一定!”

就这样,那县令夫人在庙里,一共被送子观音给送了三四次,这才住满一月下山。

下山那天,县令夫人还蒙在鼓里,竟对来送别的和尚道:“若此事回去怀上孩子,我自当捐献白银数十两,犒劳大师。他日,这寺庙,便是孩子的再生父母。”

那和尚道:“曾有人在此修行,回去怀上了双胞胎,也祝县令夫人早日儿女双全。”

就这样,县令夫人带着丫鬟下山了。

只丫鬟不明白,问县令夫人:“那送子观音为何也来找我?”

夫人一问,脸色微红道:“此事万万莫向他人说起!”

就这样,回去的第二个月,县令夫人忽然有了壬辰反应。

不仅如此,就连丫鬟也都怀上了!

县令起初万般高兴,可当得知丫鬟也有了孩子时,瞬间明白过来。

不过县令并未将此事传出去,而是给了丫鬟一些钱财,将她打发走了。

等孩子出生后,县令道:“那寺庙果然灵通,待本县令去好好还愿!”

当日带了银两,布匹,等礼品,足足两三箱,让随从挑着,上山去了。

这些礼品里面,竟然还有些好酒。

还了愿,县令到了山下,竟找个地方住下,半夜无眠,忽有一条黑影从屋外传入,对县令道:“大人,果不其然,那和尚喝了咱送的好酒,已经烂醉如泥。庙里还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据说此人叫赵黑,也是一个淫棍。”

“好!那便照我的计划行事,事成之后,你便远走高飞!”

“一切听大人的差遣!”

于是当夜,这庙里竟然火光冲天。

第二日,有人发现火堆里,出现两具白骨,竟是那和尚跟赵黑。

此后县令查案,最终却说,那寺庙是被天火烧的。

时间偷闲过,县令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却再也没有人向他提起当年,其母上山求子的事。

那和尚跟赵黑,也都渐渐被人遗忘了。

只这县令的儿子,越长越像那和尚,竟眉清目秀,高大魁梧。

县令呢,对这儿子,疼爱有加。

……

故事讲完了,大家有何感想呢?

欢迎留言评论,关注猴哥,更多民间故事,等你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