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孝”字,有时候真让人觉得心头沉甸甸的。
话说这老太太在床上一瘫就是十年,终于在一个寂静的深夜里,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院子里一下子嘈杂起来,可周素珍看着这群忙活的人,却并无太多的悲伤涌上心头。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走到大哥家的侄子周海政身边,低声说:“海政啊,让你那些亲戚都别哭得太伤心了,你奶奶都活到这个岁数,这叫喜丧,走得安详。她躺在这床上受了十年的罪,五个儿女如今只剩下我一人陪在身边,这样离去,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算是享福去了。”
周海政听罢,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安慰姑姑说:“姑,奶奶走了,你也可以好好歇歇了。实话说,我们几个侄子侄女,是真的担心啊,生怕万一您也熬不过奶奶,那我们可怎么办哟?”
周素珍心头一紧,眼前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那些和母亲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瞬间涌上心头。
周素珍今年刚好67岁,上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她排行最小,又远嫁他乡。
当年结婚的时候,父母都已经六十好几,多年的辛勤劳作,让他们的身体状况都不太乐观。
尤其是母亲,每逢春秋交替、气候转换的时候,总会被腰腿疼折磨得痛苦不堪。
母亲曾提起过,这是年轻时坐月子没保养好,落下的顽固病根,虽然四处寻医问药,但始终无法彻底根治。
周素珍虽然心里难受,但也没太往心里去,毕竟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躲不过的轮回,作为儿女,多尽些孝心,多照顾父母,才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来,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孝”。
结了婚,生了娃,这才体会到了啥叫“心有余而力不足”,那真是满腔热情都被鸡毛蒜皮的小事磨得精疲力尽。
好在她有善解人意的哥哥姐姐们,生怕她操心劳累,家里头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一般都不会告诉她。
老两口一直跟着大儿子过日子,那时父亲已经是69岁的高龄了。
有一次,大哥驾车带着父亲去赶集,哪晓得半路上为了避让一个突然窜上马路的小屁孩儿,车子一下子偏离了方向,直接冲进了路边的沟壑里头。
这场飞来横祸,残酷地带走了父亲和大哥两条鲜活的生命,整个家庭笼罩在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那一年,大嫂的儿子才仅仅13岁,正是懵懂无知的年纪,却经历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打击。
半年过去,大嫂终于慢慢从丧夫之痛中挣扎出来,她望着空荡荡的房子,悠悠地说:“娘,我终于想明白了,日子总得继续往前奔,可在家里,每个角落都仿佛能看到他的影子,我实在无法从这悲伤中走出来……”
母亲听了,心疼地点头答应了大嫂的决定,让她外出打工,换个环境,或许能更快走出阴霾。
果不其然,大嫂出去一年后,带回了一个新的依靠,说想重新组建一个家,给自己和孩子找个寄托。
母亲没有反对,默默地支持了她的选择。
大嫂离开后,原本热闹的房子变得冷冷清清,二哥看着心疼,担心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就提出让母亲搬到自己家去住,也好有个照应。
可母亲坚决地拒绝了,她说她要留在这个房子里,替孙子守着这个家:“万一将来他受了委屈,回到这里还能有个避风港,我要让他知道,不论何时何地,这里总会有人牵挂着、守候着他……”
二哥听了母亲的话,虽然心里满是担忧,但也只得依了她。
直到有一天,母亲刚过了87岁的寿辰不久,家人们发现她身体不适,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她已身患重病。
那天,天空阴郁着脸,细细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路面都被浸湿了,泛着水光,滑不留脚。
母亲在小心翼翼地下台阶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滑倒了,整个人重重地摔在地上。恰好被经过的大姐看见,母亲尝试着起身,却发现自己已经无力站起来了。
大姐慌忙叫了救护车,把母亲送到了医院。
经过医生的诊断,说是母亲不仅脑部出现了血管阻塞引起的脑梗,而且还伴随着骨折,这样的状况,医生惋惜地说母亲很可能无法再像从前那样自如活动了。
几个兄弟姐妹闻讯后立刻聚集起来,商量着今后该如何照顾病榻上的母亲。
二哥看着最小的妹妹周素珍,语重心长地说:“小妹,你家离得太远,来回奔波也不方便,我们就先不把你纳入轮流照顾的名单了。如果你实在过意不去,抽空常回来看看娘,陪陪她也好。”
周素珍听了这话,心里涌起一阵愧疚。
她想了想,虽然不能亲自照料母亲,但她仍想尽一份力,于是她主动提出:“那我每个月出600块钱,作为母亲的生活费用吧。我也是娘的女儿,如果既不出钱也不出力,我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
她的丈夫也非常支持这个决定,觉得这是对母亲尽孝心的一种方式。
就这样,母亲在瘫痪的第三个年头,家中又传来噩耗,二哥也被同样的病症击倒,但他的病情恶化得更快,仅仅半年时间,就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紧接着,大姐的身子也垮了下来,腰背逐渐佝偻,仿佛岁月在她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大姐看着疲惫不堪的周素珍,心疼地说:“素珍,要不你也参与轮班照顾娘吧,咱俩一家一个月,一起分担。”
周素珍看着日渐衰弱的大姐,心底百感交集,无奈之下,她跟丈夫和儿女商量了一下,最终答应了轮流照顾母亲。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大姐接手照顾母亲不久后,她又被查出患有肝癌,病情发展迅猛,仅仅一年,大姐也追随了母亲和二哥的脚步,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这个家庭在短时间内遭受了一连串打击,但周素珍知道自己不能垮,因为母亲只剩自己了。
母亲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了,像是被狂风暴雨摧残得摇摇欲坠的大树,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哭泣,口中反复念叨着自己是个累赘,责备自己一把年纪还活在世上,完全是靠着儿女们的福气在延续生命。
每一声叹息,每一个无助的眼神,都深深地刺痛周素珍的心。
大姐离世后的第十天,一件让人胆寒的事情发生了。母亲竟趁着无人注意,用床头给她削水果的小刀割开了手腕的血管。
那时,若不是周素珍因忘记东西返回家中,母亲恐怕就已经踏上了那条不归路。
当周素珍发现时,一切都处在生死边缘,母亲苍白的面容,殷红的鲜血,让周素珍心如刀绞。
当母亲又一次从鬼门关被抢救回来时,周素珍紧紧抱着虚弱的母亲,一边泣不成声,一边数落着她:“娘,您能不能让我们省点心?您说走就走,眼睛一闭、嘴巴一张,您是解脱了,可我怎么办?别人知道了,还以为我这个当女儿的不管不顾呢,这黑锅我可背不起啊!”
母女俩抱头痛哭,泪水交织着哀伤与无奈。
庆幸的是,经历过这一劫难,母亲暂时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回到了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思维愈发混沌,记忆力急剧衰退,常常吃过饭、喝过水都浑然不觉。
面对这样的状况,周素珍询问了医生,医生却告诉周素珍这是正常的老年症状。
周素珍能做的,唯有日夜陪伴在母亲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耐心地提醒她每一件事,就如同她曾经无数次关爱年幼无知的周素珍那样,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几个侄子看着周素珍日夜操劳,心疼不已,他们商量过后,走到姑姑周素珍跟前,关切地询问:“姑姑,要不我们也轮流来照顾奶奶吧,让您也能歇歇。”
周素珍一听,连忙摆摆手,眼角眉梢流露出满满的倔强与疼爱:“你们这几个小崽子,有这份孝心我就知足了,不过你们奶奶还有我呢,万一哪天我先她一步走了,那再说轮到你们也不迟。现在你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小家庭要照顾,不用操心这个,先顾好自己的日子吧。”
就这样,周素珍独自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一晃就是半年。
她每日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母亲的床前,为母亲喂饭、擦身、换衣,每个细微的动作都充满了深情与耐心。
但周素珍心里也明白,这样高强度的付出,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幸好,老天爷也心疼她,母亲在某一个宁静的夜晚,在梦境中安然离去,减轻了周素珍身心的压力。
而在家中,她的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不论是婆婆还是丈夫,亦或是儿女,都没有任何人对她的选择提出异议,大家默默地支持着她,一同走过这段艰辛的岁月。对此,周素珍打心底感到欣慰和感激。
母亲的葬礼结束后,周素珍回到了自己的家,身心疲惫却又异常清醒。
她召集儿女围坐在一起,语重心长地说:“将来如果有一天,我也到了需要急救的地步,我希望你们能够尊重我的意愿,选择放弃过度治疗。我不想你们重蹈我和哥哥姐姐的覆辙,忍受那种无助与煎熬。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希望自己在尚能自理、意识清醒的时候,有尊严地走向生命的终点,那才是我想要的老去的方式。”
这段话,既是周素珍对生死的理性认知,也是她对未来生命尊严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