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在青川村住着一个渔夫张勋欢。张勋欢家世清白,为人正直,在村里很有威望。他二十五岁那年,迎娶了邻村姓王的女子为妻。王氏温柔娴淑,深得众人喜爱。两人感情甚笃,携手共度春风几载。
这一年,村里发生大旱,许多村庄枯竭,难民四处流离。张勋欢一家虽免于水灾,却也担忧连连。
这天里,王氏无意中发现了张勋欢的一个古怪习惯——他吃鱼总把鱼头留下来,用手帕裹好,第二天再携去湖边。王氏百思不得其解,这究竟是何缘故?
王氏虽然疑惑,却也不好过问。她听从丈夫的嘱咐,每日殷勤上香拜祭先祖的灵位。那灵位空无字迹,张勋欢却说,是他们村的镇村之宝——保佑村民风调雨顺的湖神。
这年头,张勋欢家里多了几个小口子,王氏忙里忙外,也就渐渐忘却了那古怪的习惯。
直到有一日,她看到张勋欢又把最肥美的鱼头留下了。王氏心生怜悯,偷吃了那鱼头。谁知,她在梦中见到了愤怒的湖神,大发雷霆,要收回庇佑!
第二日清晨,王氏醒来后还以为是场无妄之灾。谁知张勋欢奔到湖边,大为震惊——平日里鱼虾环绕的湖水,竟全然干涸了!
张勋欢跪倒在湖边,痛心疾首。王氏这才意识到梦中的湖神并非虚构。她追问之下,张勋欢才向她吐露真相。
原来,张家世代受湖神眷顾。那湖神,乃是他们先祖数百年前救下的受伤飞龙。感激不尽的飞龙化作湖神,庇佑村民。
但飞龙终究是水的神灵,它便与先祖立下重约——村民吃鱼要留下鱼头,祭祀湖神,使鱼魂得以返湖投胎。这便是张勋欢留鱼头的真相。如今约定被违,湖神收回庇佑也是理所应当。
误食鱼头的王氏自责不已,决心补救这桩误会。第二日拂晓,她便携上香案,跪在干涸的湖边痛哭谢罪。
白日三竿,王氏口干舌燥,躬身向前,额头触地,还是没有取得湖神的宽恕。正当她力竭倒下之时,终于见到了那条威武的飞龙,缓缓现身湖中。
飞龙开口道:“汝已知错,我宽恕于汝。但汝人逐利之心,令我遍体鳞伤。我今收回此地灵气,他日或可重来。”王氏听后泣不成声,叩头不止。
飞龙见她真心悔过,这才说:“我可以让湖水重现,但余生汝需遵守先祖老成立的约法——吃鱼不可吃净,鱼头需留作祭祀。”王氏连声应允,诚心发誓。飞龙点头,腾空而去。
转瞬间,干涸的湖底涌出清泉,鱼虾纷至沓来。王氏欣喜若狂,捧着一捧凉水向村民通报此喜讯。村民们知晓真相,个个肃然起敬,立誓今生今世,严格遵守“吃鱼不吃光”的约定,一如既往地祭拜湖神。
从此之后,张家村的鱼虾代代兴盛,村民们衣食无忧,幸福安康。后人传颂飞龙湖神的神迹,世世代代为人敬仰。这也印证了老祖宗的嘱咐:惜福爱民,方得天恩。
岁月流转,张勋欢和王氏相依为命,白头偕老。他们的孩子也渐渐长大,立业成家。青川村过上了百年难得的太平日子。
直到有一年,村里来了个外地商人,名唤刘阔。刘阔做小买卖为生,性格狡猾,为人利欲熏心。他听闻村里有丰富的鱼货源,欲借机割村民们一笔肥羊毛。
于是,刘阔便假意向张勋欢讨要鱼货源。老实的张勋欢本不愿与他做生意,但刘阔极力恳请,说要向外地运销鱼货,让更多人品尝这里的美食佳肴。张勋欢爽快地答应下来,因为他以为这可以帮到更多人。
谁知,刘阔收到鱼货后,不按约定给钱,反以次充好,败坏了村里鱼货的信誉。村民们愤怒不已,要求张勋欢赶走刘阔,取回公道。刘阔面无人色,溜之大吉。从此,村民们再不敢轻易与外人做生意。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邻县又发大水,村里的鱼塘也毫无征兆地泛滥成灾。张勋欢眼看着心血板栗泡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场浩劫,直接导致村里十户人家破产离村。余下的村民们生活环境愈发艰难。
有一天,张勋欢心力交瘁,在湖边打盹。忽然,他梦见飞龙湖神现身,责备说:“尔等贪婪好利,招来此劫,也活该受罪!我今取消此地灵气,尔等自生自灭去吧!”说罢英姿飒爽地离去。张勋欢苦苦哀求:“求湖神开恩,给我等一个弥补的机会!”
湖神回头冷冷道:“汝辈若真有悔改之心,便在月圆之夜,携上香案供奉,在此跪待我至天明。如有懈怠偷懒之人,我便饶不了你们!”说完便消失无踪。张勋欢自此整日忐忑如履薄冰,生怕飞龙湖神说话不算数。
终于,月圆之日来临。所有村民老少均来到飞龙湖,跪伏一夜。虔诚祈祷之下,飞龙湖神现身于众人面前。
它开口说道:“尔等诚心悔改,我亦宽恕尔等。从今以后,严格遵守‘吃鱼不吃光’的约定,我便再度眷顾此地!”
自此,村民们永远铭记这血的教训。他们保持对飞龙湖神虔诚的信仰,世世代代遵守“吃鱼不吃光”的约定。
村里的水产富足,百业兴旺。青川村也成了遐迩驰名的富裕祥和之地。村里人常说,这都是仙龙润泽,全仗老祖宗当年栽下的关爱之树。也正印证了那句话:福灵祥和,全在爱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