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杭州城外有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一户姓李的老汉,李老汉已六旬有余,头发花白,但神清气爽,背脊笔直,双目炯炯,一望而知不是凡人。李老汉原本就有道行功底,后来又潜心钻研阴阳术数,渐渐就成了一方大师,人称“李阴阳”。
李老汉虽道法高深,但为人谦逊厚道,从不强求报酬。村里有难处求助的,他总是尽力相助,往往只收些粮食谢礼,寒门贫户还直接免费,所以李老汉在本地颇受尊重。当然,李老汉也没娶妻生子,平日里独居一室,悠然自得。
当李老汉四十岁那年,村边树林里发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衣衫褴褛,瘦得只剩皮包骨,抱着树根睡得正香,不知是哪家的孤儿。李老汉将他带回家,给他穿新衣裳,饱饱吃了热乎饭,然后取名“张明”,收为弟子,从此教他读书识字,传授他阴阳术数。
张明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没几年就学有小成,能帮着李老汉出门替人看病驱鬼。李老汉见他已能独当一面,便开始让他单独接活,磨练经验。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李老汉渐入暮年,原本打算退隐深山,就把本地生意全部交给张明接手。没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两师徒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
这年冬天,李老汉带几个老友出门游玩去了,家里只有张明看屋。一天,邻村赵家的老两口匆匆跑来求助,说他们的儿子赵小宝最近老做怪梦,反复无常,应该是被鬼附体了。李老汉不在,张明只好跟着二老回家看看。
一进赵家门,张明就听见屋里传出怪声,像是小姑娘在叫,又像公鸡打鸣,十分古怪。张明连忙取出符咒念咒赶鬼,谁知符咒刚飞出去,就被一个无形的力量弹开,掉落一地。这时,屋内传来一句冷笑:“无知的小道士,你还玩阴阳呢,叫你师父李老汉来,我有话跟他说!”
张明又惊又怒,心想这定是当年李老汉帮人驱鬼时留下的祟鬼,回头一定要问问师父。当下对赵家老两口说:“你们先看紧孩子,我去请我师父过来。”二老点头称谢,张明立即赶回家,从笼子里取出一只训练有素的信鸽,绑上信笺,放它去给李老汉送信。
三天后,张明收到李老汉的回信,说已收到消息,立即赶回。果然,李老汉很快就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张明忙上前问:“师父,邻村赵家的鬼你认识吗?它让我找您过去。”
李老汉点头道:“多年前我替赵家解决过一次鬼祟,没想到现在又找上门来了。我们准备点金元宝,去赵家看看。”说完,李老汉便和张明一起叠起了金银纸钱,做起了纸人,准备去赵家祭拜这个冤魂。
二人一路上,李老汉给张明讲起当年的往事。原来,赵小宝的爷爷赵老二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捞点钱,他曾经发现山里一窝黄鼠狐的小崽,毫不留情全都打死剥皮卖了。那窝小黄鼠狐的母亲为了报仇,化身成鬼咒死了赵老二的大儿子。
赵老二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找李老汉来帮忙化解这场怨气。李老汉来了以后,与那只母黄鼠狐沟通,黄鼠狐要赵老二给它磕九九八十一个响头认错,并供奉进庙里,赵老二才肯松口放过赵家的小儿子。
可赵老二这个倔强的老头子,死活不肯向一只黄鼠狐磕头,李老汉苦口婆心劝了半天也没用。无奈之下,只得由赵老二的儿子代为请罪,母黄鼠狐这才勉强收手,但心结依然未解。
如今过去多年,母黄鼠狐找上门来了,看来是要跟赵老二算总账。张明听后紧张地说:“师父,这次母黄鼠狐会不会真的要赵家小儿子的命?”
李老汉摇头说:“此事必须亲自过问明白,我们去了再说。”
师徒两人很快来到赵家,张明看见赵小宝已经被放开束缚,坐在院子中间发呆。李老汉让张明跟上,将准备的金元宝全烧给了附在赵小宝身上的冤魂。接着,李老汉苦口婆心地开导那只母黄鼠狐,希望它能宽恕赵老二,放下仇恨。
出人意料的是,母黄鼠狐开口说,它自己也后悔当年太过鲁莽,在害死赵老二的大儿子后就有些懊悔了。后来它还特意救了赵小宝一命,所以这次它找上门来,只是想提醒赵家不要食古不化,需要遵守当年的承诺,供奉它三代。
原来,当时赵小宝在山里放牛,不小心栽进沟里,是母黄鼠狐化形救了他,并将他平安送回家。知道他的身世后,母黄鼠狐决定看在他还是个孩子的份上饶他一命,但仍要赵家兑现当年的诺言。
在李老汉的见证下,赵老二连忙跪地起誓,答应照料母黄鼠狐的灵位三代,以求其放过赵家的孩子。母黄鼠狐这才满意地离开了赵小宝的身体,整个人恢复了正常。
张明长长舒了口气,庆幸这场危机终于化解。李老汉也对赵家人再三交代,千万不能食言,要诚心供奉三代,才能绝后患。处理完这一切,师徒二人这才离开赵家回家。
路上,张明好奇地问李老汉:“赵老二后来怎么样了?活到老么?”
李老汉摇头说:“他没受到鬼祟,但最后也活得不好,在床上躺了几年才咽气,死相很惨,也可看作是报应吧。”
张明听后唏嘘不已,人贵有自知之明,赵老二当初若能听从李老汉劝告,也许都不会酿成这样的结果。不过,幸好最后还是圆满解决了,也给张明上的了一课,以后做事更需要审慎,才不会留下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