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一到女儿国,多九公便来约唐敖一起游玩。唐敖看过《西游记》,怕像唐僧一样被女儿国留住,不肯去。多九公说,这个女儿国,可不一样,男女都有,只是女人穿男装,男人穿女装罢了。”
唐敖很好奇:“如此一来,这里男子要擦脂粉,穿戴裙钗了?”多九公说:“不光如此,还要缠足哩!林兄带的脂粉肯定好卖,这里的男子比我们的女子还要好打扮。”
听了九公的一席话,唐敖才跟着他一起登岸向城里走去。
俩人来到街上,只见路上行人,无论老幼,都没有胡须,虽然都是穿的男装,开口却都是女子的口音。唐敖看不顺眼,说:“看那走路的样子多做作。”九公笑着说:“说不定人家还嫌我们做作哩!”
正说着,抬头看见一家门口有个中年“妇人”在做针线活,一头青丝,油光发亮,头戴珠花,耳垂金环,身穿衣裙。再一看嘴上,却是一脸络腮胡子。唐敖不忍不住“扑嗤”笑出声来。
这一笑却惊动了那“妇人”,抬头看见唐敖在笑他,张口就骂:“你这妇人,明明脸上有胡子,却要穿衣戴帽,冒充男子,也不觉得羞耻吗?”骂得唐敖哭笑不得,赶紧走开。
再往前走,看见许多人围着在看墙上的榜文,俩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因河道壅塞,招贤治理河道的。俩人想,此事也无能为力,就从人群中退了出来,又朝前走。
又走了一会儿,看见街上也有“妇女”了,有的怀抱小儿,也有的搀着小孩同走的。只是脸上都有胡须。游玩了一番,觉得没什么新鲜,便一起往回走。
俩人回到船上,林之洋却还没有回来,以为生意兴旺,也不为意。谁知等到半夜,还不见回来,四人着急起来,吕氏和婉如等也都急得团团转。
第二天,唐、多急忙进城去寻访,寻了一天,也没打听出个下落,只得回来。一连等了三天,竟毫无音讯。吕氏母女,哭得肝肠寸断。
林之洋究竟哪里去了呢?原来,那天林之洋拿了货单到城里后,那里的人见他货多,就好心指引他到国舅府去,说是那里人多,必定能卖好价钱。
到了国舅府,国舅看了货单,十分高兴,原来恰逢国王选妃,正要大批脂粉、头饰,当下便派人带他到王宫里去,让国王自己选购。
林之洋跟着内使来见国王,只见那国王是个美丽的女人,只有三十来岁。她看了货单后,便一一问了价钱,两只眼睛还直勾勾地盯着林之洋脸上望。望得林之洋心里直翻腾。
接着,国王让林之洋把货单留下、要宫娥带他去吃饭,说是款待大唐来的客人。
不一会儿,林之洋被宫娥带到一座楼上,刚吃过酒饭,便见楼下奔来一群宫娥,口称“娘娘”,向林之洋磕头贺喜。这时,林之洋才恍然大悟,自己已被国王选为王妃了。
还没来得及分辩,那些宫娥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就七手八脚地硬给他换装打扮起来。不一会儿,林之洋就换上一身贵妇人的装束,被按坐在床上,等待送进宫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忽然又有一批宫娥进来,按住林之洋,硬给他穿耳、缠足。林之洋两耳被刺得鲜血淋淋,痛得像杀猪那样直叫唤。
刚刺过耳朵,两只脚又宫娥抓住,脱去靴子,狠命给他缠起足来。林之洋又痛又急,央求着宫娥放他出去。可宫娥们根本不理他的碴儿。
不多时,宫娥们又掌灯送晚饭来了。两个宫娥把他扶下床,他没走几步就痛得直冒冷汗。望着满满一桌子的好菜,哪里能吃得下,连筷子都没动。
到了夜里,临睡前,那些宫娥又给他把脚洗净,重新使劲缠起来。林之洋从没想到自己会受这么大的痛楚,真是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没奈何,只好歪在床上睡了。
半夜里,林之洋两脚像火烧一样,痛醒了几次,最后实在痛得难受,就趁守在旁边的宫娥都已睡着,便偷偷把缠在脚上的白绫都扯掉了。
不料第二天一早,还是被宫娥发现了,立刻报告国王。国王十分生气,狠狠地责罚了林之洋,责令宫娥重新再缠。
过了半个来月,国王亲自跑来,看见林之洋双脚虽然还不够小,但实在是等不及了,就说明日正是吉日,准备让林之洋送进宫去完婚。
第二天,宫娥们强行给林之洋装扮起来。穿戴整齐,便有几个宫娥来说:“吉时已到,请娘娘进宫行礼。”林之洋一听,惊得呆若木鸡。
林之洋被宫娥们扶上正殿,走到国王面前,只得弯腰行礼。那国王十分高兴,正要下来搀扶林之洋,忽听外面一片吵闹声国王大吃一惊。
忽见国舅进来启奏,说是有个唐朝来的学者揭了皇榜,能治理河道,但要求放了新选的王妃。现在众百姓都聚在朝门外请求释放王妃,解除百姓所受河道壅塞之苦。
谁知国王死活不肯放走林之洋,还派兵出来驱赶百姓。百姓们也不肯妥协,说是与其被水淹死,不如在这里拼死,大家喊着号子一起朝宫门里冲。
那国舅怕事情越闹越大,不好收拾,就出来劝说是他一定向国王力争,将揭榜人留下来治理河道。明天大家可到国舅府去等候消息。于是,众百姓才慢慢散开。
那国舅劝走了百姓,又急匆匆回身去见国王,不料国王已经带着林之洋回内宫去了。国舅再三请求见国王,国王却推说有病,叫宫娥出来回绝。
那国舅急得无计可施,又连忙赶到迎宾馆,来见两位揭榜人。那揭榜人不是别人,正是唐敖和多九公。
原来,自从林之洋失踪后,多九公千方百计地从国舅府的内使那里打听到林之洋的下落,但又无法去见国王,这才想出揭榜救人的办法。如今见国舅来访,便急切地问:“国王可肯放人?”
国舅推说林之洋有病在身,不过尚未成亲,等身体稍好,便可以送回。接着便问唐敖治理河道的方法。唐敖说:“河道壅塞,治理的方法,主要靠疏通。”国舅一听,连连点头。
当夜,那国舅害怕众百姓去围住国舅府,不敢回府,便在迎宾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去朝门求见国王。
这次国王倒十分爽快,马上接见了国舅。原来,昨天成婚后,林之洋一直装病,国王无可奈何,想到众百姓冲宫门的情景,心里也不免后怕。只好答应如治好河道,便放林之洋回去。
国舅十分高兴,立刻转回迎宾馆,把这消息转告了唐、多二人。
当天,国舅就陪着唐敖、多九公出城去勘察河道。唐敖一看,只见那河道两边的堤岸,堆得像一座座小山,河水却比平地还高。
一连看了两天,到处都是这样。原来,这里缺少铜铁,没有铲、锹之类的东西,一遇河水泛滥,只好用土去培壅,怪不得河堤越来越高,河道反而淤积起来。
回到迎宾馆、唐敖对国舅说:“幸好船上带着不少生铁,先要召集工匠,用生铁打出能挖泥的铲、锹等工具,再征招民工,疏通壅塞的河道。”国舅连连点头。
当下,多九公带领一群民工,到海船上去把生铁抬来。
这边唐敖已把铲、锹之类的挖河工具画好图样,交给工匠们去打造。
过了几天,已打出许多铲、锹。唐敖、多九公又亲自到工地现场去指导民工们挖河道。逐段筑起土坝。逐段把河道挖深拓宽。
百姓们深受连年水灾之苦,听说开挖河道,个个争先,人人出力,不到十天,就把所有河道都疏通了。老百姓都十分感激唐、多二人,一致要求国王把林之洋放出来。
这消息传到国王的王子阴若花那里,便来告诉林之洋,并恳求他出去时也设法把她带走。
原来,那王子是东宫娘娘生的,东宫娘娘死后,西宫娘娘想立自己的女儿为王子,多次陷害他未成。近来国王又要去轩辕国祝寿,王子更怕孤身无援。林之洋听了,答应一定替他想办法。
不一会儿,果然有轿子来抬林之洋出去了。临上轿时,那阴若花见旁边人多眼杂,无法跟林之洋一起出去。只得低声告诉林之洋他住在牡丹楼,请设法搭救。
林之洋回到船上,这时,唐敖、多九公也已回来。见到二人,林之洋十分感谢,接着又谈起阴若花托他相救之事。唐敖想,好在自己有轻身的功夫,当下答应晚上一起去相救。
当夜吃过晚饭,唐敖和林之洋换上装束,就上岸向王宫走去。
俩人来到王宫墙下,天色已黑,看看四周没有人,唐敖便驼着林之洋,窜上宫墙。
唐敖站在宫墙上,朝里一望,只见这里宫殿林立,不知从哪里走才好。林之洋低声告诉他,这里离内院还有好几道高墙,只管朝里窜。
他们又越过几道高墙,来到一座院楼旁边,但见楼周围种着许多牡丹。林之洋说:“估计这里就是牡丹楼了。”唐敖随即窜进院内,落到地上,放下林之洋。
俩人刚要朝前走,忽然,牡丹从里跑出两条狗来,狂叫着窜上来把他们的衣服咬住。
那些打更的更夫听到狗叫声,提着灯笼拼命赶来。唐敖知道情形不妙,摔掉恶狗,又纵身窜上高墙走了。
林之洋却跑不掉,众人赶来捉住,更夫拿灯笼一照,说是个“女盗”。有个宫娥认得林之洋,说这是刚送走的王妃,便急忙去禀告国王。
不一会儿,林之洋就被押送到国王面前。国王问林之洋为什么又回来,林之洋无言以对。国王美滋滋地以为林之洋又回心转意了,便叫宫娥把林之洋送楼上,再择吉期成婚。
宫娥们把林之洋带到楼上,给他换上女装,又要给他缠足。林之洋说:“我已经学会了,不用你们代劳。你们只需在外间小心伺候。”宫娥怕他做了王妃报复,一个个连声称“是”。
林之洋一人睡在里间,他哪里睡得着,翻来覆去折腾到三更天,忽听窗外有手指弹窗户的声音,忙起来轻声问:“外面是妹夫吗?”唐敖答应着叫“开窗”。林之洋要开窗,谁知都被宫娥锁上了。
林之洋隔窗告诉唐敖,门窗都上锁了,要他先回去,明天晚上再来,以红灯为号,便来相救。唐敖听了,只得纵身窜走。
第二天,阴若花得到消息,便来探望林之洋。两人暗地商量,决定借邀请林之洋去牡丹楼赴生日宴会之机,将宫娥们留在楼下,然后在楼上挂起红灯,只等唐敖前来搭救。
到了晚上,林之洋由宫娥们陪着,一起到牡丹楼来赴宴。王子将宫娥们留在楼下吃酒,自己陪着林之洋上楼去了。
到了楼上,阴若花又支走了楼上的宫娥,随即打开楼窗,挂起红灯,不一刻,就见窗外飞进来一个人。两人一看,正是唐敖。
趁宫娥们都在楼下吃酒,唐敖背着林之洋,一手挟着阴若花,飞身出楼,越过几道高墙,一直来到宫墙外,才把林之洋和阴若花放下。
三人回到船上,阴若花当即拜林之洋为义父,又进内舱见过义母吕氏和婉如、兰音。于是又起锚扬帆,海船飞快驶离女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