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山沟里,有一个名叫榆树沟的小村子。
榆树沟的村东头住着一个名叫柳大泉的小伙子,他长得眉清目秀膀大腰圆,柳大泉从小就死了父亲,和年迈的老母相依为命,靠进山打猎为生。
长大后,村子里的管事人见柳大泉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便把乡亲们打回来的猎物都交给了他然后由他进城去贩卖。这柳大泉也确实有些本事,在他的经营下,山货的价格都比原先高了不少,慢慢地,柳大泉便专门干起了贩卖山货的行当。
没多久,柳大泉便成了家。说起他的这段姻缘,用一个“巧”字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
自从柳大泉专门做起贩卖山货的生意以后,因为他的山货不仅成色好,而且价格也不高,引来了不少客商的关注。蛋糕就这么大,他一个人就吃了将近一多半,很快,同行们就心生妒意。
于是,在一次进城贩卖皮货途中,六七个同行把他拦了下来,把他的皮货抢走了不说,还把他打了个奄奄一息扔在了路旁的一条深沟里。就在柳大泉哭天无路,求地无门的时候,一个名叫芸娘的女子把他救了下来。
一个月后,有人给柳大泉介绍了一门亲事,说来也巧,女子正是芸娘。其实,从柳大泉被芸娘救起的那一刻起,他就深深喜欢上了芸娘。芸娘尽管长得非常普通,但柳大泉却从她的眼神里感觉到了异样的温暖。
很快,婚事就定下来了,不久,柳大泉就把芸娘娶回了家门。婚后,两口子恩恩爱爱,第二年,他们便有了一个女孩。在芸娘的操持下,柳大泉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但谁也没想到,随着一个女人的出现,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孩子五岁那年,柳大泉无意中认识了一个女子,从见到她的第一眼,柳大泉的魂就被她勾走了。
起初,柳大泉只是和她暗中往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便谁也离不开谁了。终于有一天,柳大泉不顾芸娘的苦苦哀求,不顾孩子的声泪俱下,甚至不顾母亲得以死相逼,抛妻弃子带着那女人跑了。
而那一年,柳大泉的孩子仅仅五岁。
等柳大泉再次回到家时已经是五年后了,此时的柳大泉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风度翩翩的俊男子了,活脱脱一个乞丐。
当年,柳大泉带着那个女子来到了离家大约三百多里的一个地方住了下来。那女子本身就是个水性杨花之人,来到此地之后,又与另外一名男子好上了,仅仅过了半年,女子就带着柳大泉身上的银子悄悄地和那人跑了。
柳大泉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又气又恨之下便病倒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从这以后,他就走了霉运,干什么都不顺心,慢慢地,他就变成了一个乞丐,又不敢回家,只好在外流浪了起来。
在外漂泊五年后,柳大泉实在熬不下去了,只好厚着脸皮回到了家中。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等他回到榆树沟时,原先的那个小山村早已空无一人,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母亲在哪里?芸娘在哪里?孩子又在哪里?
看着眼前的一切,柳大泉羞愧万分,在家哭了三天三夜之后,他便离开了村子,从此不知所踪。
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
这天夜里,在离榆树沟一百多里的一条山路上,一个年轻女子正在行色匆匆地走着。
女子名叫杏儿,半年前嫁给了一户张姓人家为妻。因为杏儿没有父亲,她嫁出去以后,家里便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为了照顾母亲,杏儿隔三差五便要回娘家一趟。
这天,杏儿回到娘家以后,母亲又和她拉起了家常,不知不觉间天色已近黄昏,杏儿便匆匆辞别母亲朝着婆家走去了。
离开娘家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为了及早回家,杏儿便抄了条小路。
不知不觉间,她来到了一处乱坟岗,看着满眼的坟头,杏儿的心中很是害怕,脚下的步伐不由地便快了几分。
就在这时,小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黑影,看到黑影,杏儿的心旋即提到了嗓子眼,于是便停下脚步颤声问道:“谁?”
黑影没有做声,而是朝着杏儿往前走了几步,看到这,杏儿不由地一阵慌乱,于是便顺手在地上捡了根木棍拿在手中,随后喝道:“你究竟是谁?站住!别过来!”
黑影停下脚步笑着说道:“杏儿,你别怕,是我!”
杏儿听出来了,说话之人她认识,这个人名叫张适元,经常去婆婆家里,和寡妇婆婆眉来眼去。
深更半夜,他来这里干什么?杏儿心中暗道。
因为知道此人是个色鬼,杏儿不由地便警觉了起来,手中的棍子也握紧了几分,随后问道:“你来这里干什么?”
张适元笑着说道:“我听你婆婆说你回娘家去了,怕你一个人路上不安全,所以特地前来等你!”
听了张适元的话,杏儿心中暗道:哼!黄鼠狼给鸡拜年,你能有那样的好心思吗?
尽管心中已经有了防备,可杏儿还是面不改色地说道:“多谢你的一番好意了,那就请前面带路走吧。”
奇怪的是,张适元并没有转身,而是径直又往前走了几步,一边走一边笑着说道:“杏儿,别装了,我知道你刚死了丈夫,你难道不寂寞吗?”
原来,杏儿的丈夫是个病人,婆婆周氏把她迎娶进门的目的还就是希望能用婚事来冲冲喜,好让儿子的病能有所好转,但事与愿违,杏儿倒是嫁过来了,可她儿子的病却反而加重了,一个月之后就一命呜呼。
赔了彩礼不说,儿子也没能救下,于是,周氏就成天对着杏儿打骂。周氏也是个寡妇,和张适元勾搭已久,那张适元是个好色之徒,见杏儿年纪轻轻就守了活寡,便动起了坏心思。
平时在周氏家里,碍于周氏在场,张适元虽有色心但却没那个色胆,这天正好听说杏儿回娘家去了,于是便在半路上等了起来。
听张适元说出这样不要脸的话来,杏儿顿时大怒,便张口对着张适元破口大骂起来。没想到,那张适元的脸皮甚厚,根本没把杏儿的责骂停在耳朵里,反而淫笑着一步一步走上前来。
杏儿一看不妙,转身便跑,一边跑一边大呼救命,张适元则在她身后紧追不舍。
杏儿心中慌乱,脚下一绊,只听“通”的一声,她摔倒在地。转眼间,那张适元已经追了上来将杏儿牢牢按住。
杏儿哪肯就范,一边口中大呼救命,一边挣扎,挣扎当中,杏儿一口咬在张适元的手上,硬生生地将张适元右手上的一块肉给咬了下来。
张适元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之下伸手就死死掐住了杏儿的脖子,谁料用力过猛,一番挣扎之后,杏儿便一动不动了。
张适元见掐死了人,很是惊慌,便将杏儿的“尸体”拖到了乱坟岗中的一个土坑里,随后便急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也算是杏儿命不该绝,半夜三更,她忽然醒了,醒来之后,杏儿犹觉后怕不已,便大声呼救起来。
碰巧的是,不远处的路上恰好来了一个人,听到呼救声以后,那人迅速地朝着乱坟岗跑过来将杏儿救了出来。
被救之后,因为受到了极度的惊吓,杏儿便昏倒了,男子也只好把她背回了家中。
男子名叫崔大勇,是个屠夫,这天下午时分,邻村的一户人家有头猪生病了,为了能卖个好价钱,那户人家就急匆匆地找到了崔大勇,要他连夜上门把猪杀了。
大勇推辞不过,只好去了那人家里,一顿忙活之后,时间已经很晚了,那人很是过意不去,就留大勇在家喝了几盅酒,直到半夜三更,大勇才朝家中走去,谁料,却阴差阳错地救下了杏儿。
回到家后,杏儿依旧昏迷不醒,无奈之下,大勇只好让杏儿住了下来,等她醒后再做打算。
第二天,杏儿醒来后,便将自己的遭遇对大勇说了。大勇听后,甚觉可怜,于是便带着杏儿前去官府报了案,但令他们失望的是,那张适元早已畏罪潜逃了。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杏儿就离开了婆家和母亲住到了一起。对于杏儿的离开,婆婆周氏也没脸阻拦,只好听之任之了。
一个月后,杏儿听说大勇尚未婚配,便主动找到了大勇说愿意嫁给他。
因为家贫,年近三十的大勇依旧孤身一人,见杏儿愿意嫁给他,大勇很是高兴,当即就答应了,简简单单地办了个婚礼之后,两人就住到了一起。随后,为了方便照顾母亲,杏儿又把母亲接了过来。
离大勇家十里远的山坡上有座庙宇,因为庙很小,平常很少有人光顾,以至于好多人都不知道这里还有座庙宇。
这天夜里,庙里惟一的和尚正准备熄灯睡觉,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了起来。和尚赶紧起身来到门口,开门一看,敲门的人原来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和尚连忙问道:“施主,深夜敲门,所为何事?”
男子说道:“大师,我乃是一个过路之人,因为投宿无门,便想在这里借宿一晚,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和尚看了看男子,见他一脸凶相,便有心回绝他,但转念一想,出家人当以慈悲为怀,便说道:“施主,不瞒你说,我这庙里就只有一间住人的地方,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得和我挤到一起,你看?”
见和尚答应了,男子连忙说道:“无妨,无妨,只要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
随后,和尚便把男子引进了庙里,在他的那间房子里住了下来。
进到屋子以后,和尚安顿好男子以后便先躺下了。男子看起来毫无睡意,他并没有着急睡觉,而是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在油灯下仔细把玩了起来,口中时不时地还冷笑几声。
看到男子怪异的举动以后,和尚的心中很是奇怪,于是心中便暗自警觉了起来。令他意外的是,男子倒是并没有对他不利,不久之后,男子便睡下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还没亮,和尚就起床了,可等他起来后才发现那男子早已不见了踪影,和尚以为男子要趁早赶路,也就不以为意。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下午时分,男子又来了,还告诉和尚说晚上还要借宿,说完之后,男子便回到屋中倒头大睡起来。
天黑以后,就在和尚睡下后不久,男子悄悄地爬了起来离开了破庙。
很快,男子就来到了小庙不远处的一条小路上,随即躲在路旁的一颗大树后静静地等了起来。
不久之后,一个男子从不远处哼着小曲走了过来,听到脚步声后,躲在树后的男子连忙朝着走路的男子叫了一声:“大勇!大勇!”
走路的男子正是屠夫崔大勇,听到叫声后,大勇下意识地答应了一声,随即停下脚步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问了一声:“谁在叫我?”
男子一边从树后朝路上走口中一边说道:“大勇,是我!”
大勇听着声音很是陌生,于是便又问道:“大哥,是你叫我吗?”
转眼间,男子已经来到了大勇身前,看着眼前的这个陌生人,大勇很是奇怪,就在他愣神之际,男子的右手一挥,一团白色的粉末便朝着大勇的面门袭来。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勇毫无防备,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迟了,他只觉眼睛一阵火辣辣的疼痛,随即便赶紧闭上了眼睛。
趁着这个空当,男子抄起手中的尖刀就朝着大勇的身上刺了过来,眼看大勇性命不保,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个灰色的身影一瘸一拐地跑了过来挡在了大勇的身前。
男子收不住手,尖刀一下子刺进了来人的身上,男子这才看清楚了,替大勇挨了一刀的正是那个和尚,看到这,男子顿时恼羞成怒朝着和尚骂道:“你这个臭和尚,来这里凑什么热闹?”一边说一边伸手就将受了伤的和尚拖在一旁,这时,大勇已经缓过劲来了,趁着男子不备,他连忙拿出杀猪刀朝着男子的身上捅了过去。
只听“哎吆”一声,男子的腿上瞬间血流如注,随即倒在一旁痛苦地哀嚎起来。
大勇见和尚为了救自己身受重伤,心中很是难过,于是,便赶紧背起和尚急匆匆地回到了家中。
见大勇背着一个受了伤的和尚回来了,杏儿和她的母亲很是意外,可等她们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便赶紧七手八脚地帮起忙来。
所幸和尚的伤口并不深,只是因为失血过多昏迷了过去,包扎好伤口以后,大勇便让杏儿母女俩先去休息去了,自己则留在和尚的身边照顾起他来。
渐渐地,大勇熬不过去了,不久之后,他也睡了过去。
就在他酣睡之际,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把他吵醒了,他赶紧睁开眼睛,眼前的一幕直把他吓了个冷汗直流。
只见丈母娘的手里正拿着一把杀猪刀朝着和尚走了过去,大勇赶紧叫道:“娘,你这是干什么?”
话音未落,丈母娘已经朝着和尚的腿上狠狠地刺了一刀,只听“哎吆”一声,和尚醒了过来。
奇怪的是,看到拿刀刺他的人时,和尚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笑着说道:“芸娘,你这一刀刺的好呀!”
这,这是怎么回事?大勇一头雾水!
很快,他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十年前,就在柳大泉离开家中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榆树沟村,在这场瘟疫中,柳大泉的母亲不幸身亡,芸娘带着五岁的杏儿侥幸逃过了一劫。
见在榆树沟无法生存了,芸娘便带着杏儿四处流浪了起来,不久之后,她们便来到了这个地方,一个光棍汉见她娘俩可怜,便收留了她们,但令人惋惜的是,光棍在收留下他们不久就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
芸娘含辛茹苦将杏儿养大成人,为了能给母亲求得一份丰厚的嫁妆,杏儿不顾母亲的反对屈身嫁给了体弱多病的张生,没想到,婚后仅仅一个月,那张生就一命呜呼。
再说柳大泉,当年回到家后,榆树沟早已成了一片废墟,在外寻找妻儿多年无果后,为了忏悔自己的罪过,他便来到这里当了一名和尚。
那天夜里前来庙里投宿的正是潜逃在外的张适元,张适元误将杏儿杀死之后便逃离了这个地方,等到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才偷偷摸摸地逃了回来。
一打听之下,才知道杏儿并没有死,被一个叫崔大勇的屠夫救下来之后还嫁给了他,心肠歹毒的张适元便把所有的怨气撒在了崔大勇的身上。
那天,他白天出门就是为了打听大勇的去向,得知大勇出去杀猪以后,张适元便怀揣尖刀手拿石灰在崔大勇回家的路上等了起来,计划给他来个突然袭击将他置于死地。
说来也巧,张适元回到庙里睡觉之后,一个玉佩从他的脖间不经意间露了出来,而这一幕恰好被已经做了和尚的柳大泉看在了眼里。
柳大泉清楚的记得,当年她曾经送给芸娘一个玉佩,就和张适元身上带着的一模一样,芸娘身上的玉佩怎么会出现在张适元的身上?于是便有了通过张适元来找到妻女的想法。但联想到张适元那一副不像好人的长相,柳大泉又不敢轻举妄动,只好暗暗行动起来。
那天夜里,张适元悄悄离开庙里以后,柳大泉就在后面跟上了他,谁知,路上不小心绊了一跤崴了脚,紧赶慢赶他还是迟了一步。
见张适元要加害崔大勇,柳大泉当时也没有多想就替崔大勇挡了一刀,没想到却救下了自己的亲女婿。
张适元被刺了一刀之后,身受重伤无法逃跑,便拖着受伤的身子躲在了不远处的一所破房子底下。没想到,半夜突然风雨交加,屋子坍塌把他压死了,也真是罪有应得吧。
崔大勇将受伤的柳大泉背回家后,在给他治疗伤口的过程中,芸娘认出了他,于是便有了拿刀刺他的那一幕。
事后,一家三口虽然相认了,但柳大泉自知罪孽深重并没有和芸娘团聚,伤好以后,他便不知所踪了。或许,只有这样,他才能彻底忏悔当年自己所犯下的罪过。
(故事完)
文中人物及故事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