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此文为叙事文,文中所言所事均为真实故事,绝非虚构。不过事件不都是发生在“今年”,人名“杏花”、“桃花”为化名。
千百年来,在俺们晋北小城----原平,很多村子都有古老的庙会如期隆重举办。在这方热土上,老百姓自发、虔诚地焚香叩拜,祈祷苍天厚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灵安康。不过,现在已经演绎成了物资交流大会多年了。
物真(那时)的戏台上,八音齐奏,锣鼓喧天,晋剧咿呀,曲目联唱,生旦净丑,活色生香。摔跤场上,各路英雄好汉,竞相上场,连胜六人者,挠羊为王。因为自古俺原平就是忻定原“中国跤乡”一份子呀!马路两侧商铺林立,小吃摊遍地,“好酒”叫卖声不绝于耳。这种不约而同的赏戏,看跤,购物的集会,乡音叫“过会”。四面八方蜂拥而至的行为谓之“赶会”。
崞阳古城有“六月十三”,轩岗镇有“七月十三”,神山有“五月二十二”,南坡有“三月初一”等古庙会,而原平则是“七月二十二”最为红火。完全可以说这是五十万原平人一年一度的一场物资文化交流盛宴。
你看看,三尺热土的东家画地为牢,以米收费。
你看看,天南地北的商家鳞次栉比,红幅张悬。
你看看,赶会的人们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接踵比肩,万人空巷。
就连警察也全员出动,维持秩序,保障平安。
今年的会场地点设在了紧挨柳巷村的文化南路上。
家住大牛店镇的杏花和桃花是一对情同姐妹的“实娣妹”(结拜姐妹),虽说杏花“荷败莲残”,但早结“双藕”一对,桃花也“风吹米糠”造出了“新米”一担。
杏花,人高马大,齐耳短发,五官精致,快人快语,人称“朝天椒”一枚。
桃花,身材细高,马尾一束,袭人匴(suan)整,曼声细语,人称“茭箭箭”一根。
两人年龄相仿,脾胃相投,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是全体村民连续五年投票的好媳妇。
今儿俩手机相约“明儿原皮(平)过会是正日呃,咱俩赶个会兮哇。”
“好么,正对额(我)的心思”。
是日八点,吃过早饭,锁好大门,拎起大包小包“走哇”。
公交车一阵风就到了会场,烈日炎炎下,到处旌旗招展,人山人海。各家货摊上品种新奇,价格公道。小吃摊子肉香阵阵,饭味诱人,一条二公里长的文化南路,如今水泄不通。
“夕阳红”运动衣专柜边,“哎,桃花,这套男款的运动衣,这颜色材地(质量),倒衩、拉锁,挺合适他爷爷的。这毛衫外套他奶奶肯定也待见,妆地外(怎么样)你买呀不?”
“买,老板,买两套,有几种颜色?”
“还有这套老年健步鞋,毛良袜。”
“对,男女款各两双”。
“你公公明年逢九哩?”
“不呀!”
“那你为甚尽挑大红的哩?”
“大红的?这不是黑色的么?”
“哎呀呀,你可真是个插配眼(一单一双)”
“那,那这是什么颜色?”
“呵呵,原来你是个巧雾眼(夜盲症),不不,是色盲眼”。
“哈哈哈”两人笑得是跌倒嗗碖。
走了好远,又掏出来瞅端。
“哎咿呀,你这双咋是一顺的呢?”
“咋挑撒(选)来,好额(我)个你呀,欢欢(快快)往回返哇!”
(作者:张一欣)(精彩静待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