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府婺源县,有一个农夫叫张四,是穷苦人家,靠给人挑担子卖力为生。他的妻子郑氏,年方二十岁,颇有些姿色。
当初,郑氏是看张四有气力,踏实能干,因此不要聘礼,直接嫁给了张四。弄得当地很多小伙子生气,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一开始,夫妻二人还不错,互相扶持,互相理解,日子过得也还好,除了穷一些。但就是穷,让郑氏慢慢变了。
她开始嫌弃身上的衣服粗糙,怨恨丈夫挣钱少,羡慕有钱人家的生活,甚至有了离婚的念头。
这一日,张四出去干活,他要到一百多里路之外的人家,帮人家挑担子运货,而且是长工,至少干半年。于是,家中就只剩下郑氏了。
张四走后几天,家里来了一位白衣客人,说是借一口水喝。郑氏看他还算俊俏,也像有钱人,于是答应了。
哪不知道,白衣客人进来后,喝了水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不断地夸郑氏漂亮,还说着“要是能娶到这么好看的妻子,死也值了”等轻佻的话。郑氏并不拒绝,反而很享受这种感觉,因此她也不说话,害羞地看着白衣客人。
那白衣客人看出来郑氏的意思了,于是他从袖子里,拿出几十两银子,然后交给郑氏。郑氏伸手,随即马上抽回去了。白衣客人懂了,他顺势把银子塞到郑氏怀里,随即手开始不老实。
郑氏拉着他,进了房间,于是两人就这样勾搭在一起了。
白衣客人很有钱,经常给郑氏 银子,一出手就是几十两,半年下来,他给了郑氏起码上千两银子。郑氏问他是做什么事,如此赚钱,白衣客人就说自己负责运粮,而且几乎没成本,运多少都是自己赚的。
郑氏不懂,也就不再过问,每天就和白衣客人腻歪在一起。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郑氏和白衣客人鬼混的消息,周围人都知道了,除了张四不知道,村里一直在传这件事。
过了一阵子,张四回来了,才到村里,村里人就盯着他,指指戳戳。张四听了后,隐约猜到了什么事情。他找到一个关系不错的族兄,问他怎么回事,族兄把他妻子和白衣客人的私通半年的事,都告诉了张四。
张四愤怒至极,但硬生生冷静下来了,他决定查清楚这件事。
于是,张四假装没事人一样,回到了家里,吃了饭,睡了觉,推说自己赶路太累,假装睡着了。妻子果然躁动不安,毫无睡意,一会看看外面,似乎在盼望谁。
张四这下更加确定了,但依旧隐忍。
次日下午,张四说自己还有活干,要早点回去,留了二两银子,交给妻子。妻子听说后,很是开心,但随即又装作不舍的模样,对银子却看也不看。
放在以前,妻子看到银子就很开心,听说张四离开就很难过。现在,完全相反了,张四的心在滴血,但他还是隐忍了。
张四离开后,等天黑马上回来,到他族兄家中,摸了一个叉子,然后悄悄回到自己家里,蹲在墙角下,潜伏等待。
二更天的时候,只见一位白衣男子,从墙头上爬了上去。张四手疾眼快,拿起叉子就戳过去,正中白衣男子后背。白衣男子尖叫一声,滚下来后马上跑了。
妻子在屋里听到动静,起来开门看,看到了丈夫,吃了一惊。
张四也不理她,看着叉子上有不少白色的毛,还带着血迹,自言自语道:“那个白衣男子,明明是个人,怎么戳他会有白毛呢?莫非他不是人?是了,他一定是妖怪!”说完,他把那些白毛收起来,放入怀里。
妻子慌了,知道自己败露,马上跪下磕头,痛哭流涕,说自己没有耐住寂寞,被白衣客人骗了云云。
张四叹了一口气,说:“唉,这也怪不得你,只能怪我不挣钱啊!如果你要走,我不拦着,如果你要留下,希望你好好过日子吧,我会尽力多挣钱的。”
妻子擦了擦眼泪,说:“那个妖怪,给了我许多银子,足有上千两,够我们生活的了!”张四哭笑不得,却早已泪流满面。
他没有怪罪妻子,只恨自己没用,不能让妻子过上好生活。他知道妻子对自己的心意,只能说,没钱的日子很难熬,贫贱夫妻百事哀。
天亮以后,张四找到附近很有名的道士混元法师董中甫,跟他说了抓奸的经过,还把收集的白毛给董中甫看。
董中甫看了白毛,确定是耗子成精,于是就带着符和剑,到了张四家中。他做起了法,把张四家罩住,然后把一张符丢在空中,让众人往后靠。
很快,天上出现一只巨大的猫头鹰,它不断地在房顶上空盘旋,显然在寻找目标。这时候,更多的人都来围观。
不一会儿,那只猫头鹰飞到附近的一个地方,然后猛然扑下来,随即传来惨叫声。众人正要过去看的时候,发现那猫头鹰已经飞回来了。
猫头鹰从空中丢下一个白色东西,大家围上去一看,发现是巨大的白色老鼠,足有四五尺长,几乎和成年男子一般长了。
董中甫让张四把白老鼠放油锅里烹,从那以后,他家里再也没有妖怪敢上门了。
临走时,董中甫对众人说:“妖怪是人心的另一面,如果有了邪念,妖怪就会趁虚而入。你贪财,它便用财来诱惑你;你贪色,它便用美色来迷失你;你贪恋权势,它便说能许你高官厚禄……若是心正,任何妖邪都不敢上门。一个妖精,怎么能给你钱财、美色和权势呢?到头来都是空啊!”
说完后,董中甫离开了。
郑氏在屋里听到后,满脸羞愧,再去看那一千两白银时,那一千两白银瞬间变成了石头,然后又化为一缕青烟,消失不见了。
(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小说集《情史》,翻译时有改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