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街头救道士,道士却对他说,你无家可归时来找我

2022年09月27日20:19:12 故事 1485

宋朝时期,太白山下有个太白县,县里有个书生名叫杨真文。他父亲早逝,与母亲柳氏一起生活。杨真文的父亲杨开硕,生前是个生意人,开了两家酒庄三家绸缎行。因此,他死后给杨真文母子留下了一大笔遗产,母子二人是生活无忧。

杨真文十五岁,性格开朗心地善良,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在一家私塾里面读书。在私塾里,他结识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朋友赵有志。赵有志与他年龄相仿兴趣相投。无论在学堂里还是在外面,二人好的就像是一对亲兄弟。

民间故事:书生街头救道士,道士却对他说,你无家可归时来找我 - 天天要闻

赵有志住在乡下,家境一般,不如杨真文的家里富有。杨真文经常从家里带些好吃得出来给赵有志吃。赵有志也经常带杨真文回家,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二人之间的友谊,让学堂里的同窗羡慕不已。

杨真文十八岁的时候,和赵有志一起中了秀才,二人难掩心中喜悦,准备找家酒楼大吃一顿庆祝一下。吃饭的时候,赵有志身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女子,这女子长得身材高挑面色红润,肤如凝脂手如柔夷,高高盘起的发髻,上面插着一只银钗,让人看上一眼就会心神不安念念不忘。

经赵有志介绍得知,此女名叫苏春娇,十七岁,是赵有志的远房表妹,特地为杨真文介绍的。杨真文一听这话,心中更加高兴,又加了六个菜。席间,三人有说有笑,吃得十分尽兴,还喝了一点酒。

自从这次相聚以后,赵有志每次出来和杨真文见面都会带着苏春娇,杨真文也没有反感,反而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苏春娇。赵有志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向杨真文提出,想将表妹嫁给他。杨真文心里自然是一百个同意,不停地点头。

和母亲柳氏商议过之后,杨真文准备娶苏春娇进门。苏春娇家住临县,杨真文选好良辰吉日,一大早就请了八抬大轿,将苏春娇接回家中。二位新人拜堂成亲入了洞房,过起了幸福的小日子。

苏春娇冰雪聪明,和杨真文成婚以后,将他们母子二人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面面俱到。很多下人该做的事情,苏春娇都亲力亲为。柳氏对这个儿媳是相当的满意,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媳有多么多么的好。杨真文娶了一位这样的娇妻,也觉得十分欣慰,对苏春娇是百依百顺。

民间故事:书生街头救道士,道士却对他说,你无家可归时来找我 - 天天要闻

柳氏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早日抱上孙子,为此,杨真文夫妇二人,刚成婚不久便去了一趟普陀山的惠济寺拜了送子观音。这一趟果然不白去,回来不到一年,苏春娇就生了个大胖小子,只是这个孩子不足月,是个早产儿。不过杨真文花重金请来了最好的郎中,最后,母子平安。孩子一天一天在长大,杨家的生意也是顺风又顺水,杨真文似乎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在杨真文读书的同时,每天还要抽时间去店铺里面收账。苏春娇见状就主动提出:“相公,你每天读书那么忙,如果相信我的话,不如将收账的事情交给我来做。”听到这话,杨真文赶忙说道:“娘子言重了,你我夫妻情深似海,何来信与不信,我只是不想让你太过劳累。”“自家的事情,累点也是应该,从明天起,收账的事情交给我吧!”苏春娇说道。杨真文点头表示同意。

从这天开始,苏春娇便开始接触起杨家的生意来。杨家大小生意,她都接手,而且打理得井井有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杨家的所有生意,就都掌握在了苏春娇的手里。杨真文从每天的忙忙碌碌,一下变成了闲人。读书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约上三五好友去酒楼喝酒,边喝酒边吟诗作对。

一天,杨真文从一家酒楼里出来,路过一家包子铺,见包子铺老板正和一个伙计拉扯着一位道士,这位道士衣衫篓缕,满脸通红还有些疯疯癫癫。两个人不停的撕打他,他还不停的往嘴里塞包子。

杨真文见状,赶忙上前拉开三人问道:“怎么回事?为何要当街打人呢?”包子铺老板气呼呼地说道:“这个臭道士,身无分文想吃白食!”杨真文看了一眼道士,道士还在继续往嘴里塞着包子。“几个包子而已,我替他给钱,看他的样子肯定是饿坏了。”听杨真文这么一说,包子铺老板冷静了下来。

“把剩下的包子都给我包起来!”杨真文对包子铺老板说道。包子铺老板边摇头边把包子包了起来,嘴里还喃喃说道:“这年头,好人都吃不饱,还去施舍一个臭道士,有钱就是任性!”

杨真文不以为然,拿起包子放到了道士的手里善意地说道:“吃吧,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道士看了他一眼安静了下来,不再疯疯癫癫。随后,杨真文转过身去便朝着回家的方向走去。

快到家的时候,杨真文忽然感到好像有人在跟踪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包子铺门口的那位道士。此时,道士已经变成了一个正常人,开口对杨真文说道:“公子请留步,从你眉宇之间我看出了一些端疑,不知当讲不当讲?”

民间故事:书生街头救道士,道士却对他说,你无家可归时来找我 - 天天要闻

杨真文笑了笑拱手说道:“大师有事尽管说!”道士说:“你为人太过善良,对身边的人和事不加防备,听我一句劝,卖掉所有家产,带着你的母亲离开此地!”听道士这么一说,杨真文哈哈大笑说道:“大师,您是在开玩笑吗?我妻子贤惠,生意顺风顺水,怎有离开的道理呀?”道士听过慢慢地摇了摇头,叹口气说道:“既是这样,我也不强人所难,记住我的话,你无家可归时来找我!”说完,塞到杨真文手里一个黑色锦囊,便转身离去了。杨真觉得有些文莫名其妙,把锦囊揣进怀中就回家了。

两个月后,杨真文准备进城赶考,此去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和妻子苏春娇交代之后,杨真文就去找赵有志,打算二人一同上路。让他奇怪的是,赵有志竟然不在家,听他父亲说,赵有志十天前就进城赶考去了。

“这个赵有志,真不够朋友,竟然自己先走了!”杨真文在心里埋怨着。没办法,只能一个人上路了。让杨真文更奇怪的是,到了城里,他也没有见到赵有志的身影。带着奇怪的心情,杨真文考完了试,结果名落孙山。在考场里,杨真文依旧没有看到赵有志的身影。而此时,已是一个月以后。想想家中的妻子和儿子,杨真文心中甚是想念,快马加鞭地赶回了家。

到家以后,杨真文迫不及待地敲响了家里的大门。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开门的竟然是一个陌生人。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的房子在半个月前被苏春娇卖给了一户刚刚从外地搬来此地的人家。

杨真文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妙,赶忙上马,来到赵有志家。可赵有志家竟空无一人,早已人去楼空。再去自己的店铺看一看,所有店铺都换了主人。此时的杨真文有些不敢相信,和自己同床共枕三年的妻子,竟然如此狠心,骗得自己倾家荡产,就连母亲也下落不明。

杨真文来到县衙抱了案,县令苏庆安对此案代答不理,一拖再拖,两个多月也没有给出杨真文一个说法。伤心欲绝的杨真文,坐在自己家门外的槐树下掉着眼泪。突然想起三个月前道士对他说过的话,真是悔不当初。

杨真文拿出道士给他的锦囊,打开一看,里面是张白布,布上写着地址。杨真文按照这个地址来到了一座道观。离得老远,杨真文就看见道观门口站着一个人,这人正是三个月前在街上抢包子吃的道士。

杨真文眼含热泪来到道士面前双膝跪地:“大师,您救救我,都怪我当初没有听信您的话,现在我已经妻离子散一无所有了!”“公子快快请起,你对我有恩,我定会帮你!”说着,道士俯身将杨真文从地上扶起。随后,杨真文被带到一个安静的房间,在房间里,道士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给了杨真文听。

原来,赵有志和苏春娇从小就定下了娃娃亲,是他未过门的妻子。而他和杨真文的友谊本是纯洁。但是,赵有志的父亲赵虚仁心术不正。得知儿子结交了一个有钱的朋友,便整天琢磨着如何才能从杨家弄到一笔钱,这样就不必每天辛苦种地,一年到头也赚不多少钱。

起初,赵有志不想这么做,但他经不住父亲长年累月的怂恿。最后,串通自己的未婚妻苏春娇演了一场戏,骗走了杨真文家的所有财产。就连杨真文的儿子也不是他亲生,在苏春娇未过门时就有了身孕,所以孩子看似早产,其实是足月所生。

听完这些,杨真文气得脸色发青浑身发抖。“大师,可知他们现在身处何处?”杨真文问道。道士没有直接回答,在杨真文的耳边窃窃私语的了一番。按照道士所说,杨真文来到了临县苏春娇家,果然见到了她和赵有志。

民间故事:书生街头救道士,道士却对他说,你无家可归时来找我 - 天天要闻

杨真文看了苏春娇一眼,苏春娇面无表情地底下了头,一句话也没说。随后,他怒视赵有志开口说道:“赵有志,我与你有何深仇大恨,你竟然以自己未婚妻做诱饵骗我家产?”此时的赵有志已经是个有钱人,趾高气扬地说道:“杨真文,别以为你还是以前那个有钱的公子哥,跟我说话客气点,惹恼了我,送你去见阎王爷!凭什么你一出生就世锦衣玉食,我却要吃苦受累。风水轮流做,我付出那么多,也该让我过上有钱的日子了!”

“赵有志,你骗我家产,害我母亲,就不怕我去报官吗?快把我母亲交出来!”杨真文怒斥道。“报官?县令苏庆安是我媳妇的亲叔叔,你说报官我怕不怕?”赵有志有些得意的说道。说完就关上了大门,把杨真文一个人留在了门外。

杨真文气得疯了一样跑回了道观。“大师,求您帮帮我吧,县令是苏春娇的叔叔,此事报官也是无济于事呀!”杨真文跪在地上恳求道士。道士扶起杨真文说道:“此事我帮不了你,不过有一个人,或许她可以帮到你。”

说完,道士带着杨真文来到一个房间,房间里端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子,女子低着头抹着眼泪。杨真文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道士,道士开口说道:“你二人可以说是同病相怜,互诉衷肠可以得到宽慰。”说完以后,道士关上房门离开了。

女子抬头看了杨真文一眼后,随后低下了头继续哭。顿时,杨真文感到房间里的气氛变得十分尴尬。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女子身前一看,不由得心中暗叹:“谁家的女子,竟然生了这样一副倾国倾城的样貌!”

民间故事:书生街头救道士,道士却对他说,你无家可归时来找我 - 天天要闻

杨真文碎步挪到女子对面的椅子前坐了下来,结结巴巴地开口问道:“姑娘哭得如此伤心,所为何事呀?”女子仍然没有说话继续哭。杨真文见状,就把自己被骗的经过说了一遍。

听完杨真文的讲述,女子停止了哭泣,擦了擦眼睛,面带同情的看着他,看的杨真文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唉!你的身世竟然如此可怜,你我二人真是同病相怜呀!”女子感叹地说道。

杨真文点了点头,随后,二人开始互诉衷肠。通过女子的诉说得知,她叫刘香芝。父亲是当朝宰相刘墉栾,因为一起冤案,刘墉栾被皇上打入大牢,临行前,父亲嘱咐刘香芝连夜逃出京城,以免受到牵连。而刘香芝逃跑途中不幸马车侧翻掉入山谷,被道士所救,带回道观中。

二人敞开心扉,讲出了自己的伤心事。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两个人渐渐和对方都产生了好感。与此同时,刘香芝的父亲在道士的帮助下沉冤得雪,被皇上官复原职。杨真文跟随刘香芝来到了京城见到了宰相,将自己的冤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刘墉栾听到如此冤案后大怒,当即派人去太白县查办。免去了县令苏庆安的官职,苏春娇和赵有志被判斩立决,苏庆安和赵有志的父亲赵虚仁被收监等待秋后问斩,同时归还了杨真文被骗的所有家产,柳氏也被衙役从苏家的暗室里救了出来。

三个月后,杨真文和刘香芝在道士的撮合下结成了伴侣。杨真文卖掉所有家产,带着母亲和刘香芝来到了京城。从此以后,杨真文不再读书,做起了生意,不到三年,就成了京城的首富。妻子刘香芝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富足日子安定。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