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夏天,上海虹口区英租界,牧师宋耀如正搀扶着一位用帽子遮住了脸的人,不巧遇到巡捕在进行盘查。
宋耀如机警、镇定地回答了巡警们的问题,巡警也认出了他就是宋查理牧师(宋耀如的英文名),便要上前帮他来扶这位看上去仿佛醉汉的人。
宋耀如连忙表示拒绝,正在这时,10岁的小庆龄从远处跑过来,她一脸高兴地喊道:“阿爸下班啦,还带朋友回来了?让我扶他进去吧”。
巡捕们见状耸肩一笑走开了,宋耀如长吁一口气,回到家中,宋耀如把这人安置在自己的书房里。
小庆龄见父亲表情慎重,猜想这一定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忍不住追问母亲道:“他是谁?"
宋母倪桂珍瞪她一眼,“不该你知道的,别问,听话。"
小庆龄只得转身上楼回房,站在廊道的灯光下,她这才发现自己满手沾的都是血。
夜里,小庆龄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悄悄溜到楼下,躲在书房门口,大人们正在大厅里忙着送医生,并没留意到她。
她立刻溜进书房站到那个负伤人的床边,处在昏迷中的那个人突然猛地起身抓住小庆龄的胳膊,闭着眼大叫起来。
宋耀如闻声冲了进来,急忙喊道:“逸仙,松手!逸仙,放手啊!"医生急忙给他注射镇定剂,他才松了手。
小庆龄吓得跑到外面走廊上,摸着自己被抓的发青的胳膊直拍胸口。
母亲追了出来,心疼的说:“吓着了吧?让我看看胳膊怎么样了?"
小庆龄摆手道:“没事!妈,他是谁?阿爸怎么叫他逸仙?”
宋母无奈地道:“他是你阿爸的朋友,有些事情你现在还不明白,以后你就会知道了"
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小庆龄睁着眼睛在嘀咕:“我一定要知道他是谁!"
楼梯口突然响起了脚步声,小庆龄赶紧闭上眼睛装睡,门轻轻的开了,宋耀如和倪桂珍搀扶着孙中山走了进来。
孙中山上前悄悄地观察小庆龄被他抓伤的手臂,脸色露出愧疚之色。
倪桂珍低声笑道:“她一直缠着我问你是谁呢。”
宋耀如忙说:“她还小,不能告诉她。"
倪桂珍想起了什么忙问道:“你们都还没吃东西吧,我去给你们准备一点食物。"
宋耀如随着倪桂珍走了,孙中山看着窗外的电闪雷鸣,想到整个上海、整个中国的现状,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
就在这时,小庆龄突然睁开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孙中山。
孙中山用调侃的语气望着她说:“小姑娘,你大概是这个世上,唯一看过我流泪的人了。"
小庆龄轻声问:“你为什么哭?"
孙中山声音低沉说:“我在为我们苦难的中国的前途落泪。刚才我不小心抓伤了你,来向你道歉,还疼不疼?"
小庆龄眨一下眼说道:“疼!"
“对不起!”孙中山低声笑了,“我叫孙文。我是被悬赏通缉的要推翻满清、驱逐鞑虏的头子。就在刚才,我们又牺牲了两个同志,我是准备和他们拼命来着,没想到,误伤到你了。"
小庆龄一听,一骨碌坐起来,兴奋地说:“我知道你,原来你就是孙文,孙逸仙,孙中山。”
孙中山笑了:“你今年才10岁吧,按辈分你该喊我叔叔。”
小庆龄狡黠地说:“可是我救了你,是你的救命恩人,这样扯平了,就不用喊叔叔了。”
孙中山惊诧地问:“那喊什么?"
“请叫我庆龄同志"小庆龄正儿八经的伸出手来,孙中山忍不住笑了,伸出手来认真地跟她握了握手“很高兴认识你,庆龄同志”。
这次与孙中山的意外见面,让小庆龄牢牢记住了他。不仅因为她是孙中山的救命恩人,更因为孙中山痛苦时的脆弱、流泪时的温柔,还有顽皮时的可爱,都在小庆龄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时光似水,转眼五年过去了。
教堂钟声在悠扬地荡响,母亲倪桂珍领着已经长得亭亭玉立的宋庆龄和小美龄在教堂里做着祷告,两姐妹即将赴美留学。
自上次伤愈离沪后,孙中山六次组织镇南关武装起义,此次潜来上海筹资,正被清廷鹰犬追捕。
他闯进宋耀如主事的教堂避难,跪在宋耀如忏悔小屋的窗前,两人在借机交流。
宋耀如压低了声音说:“教堂外已经被朝廷派来的人包围了,你现在很危险。"孙中山低声回答:“谁也不能打败我,我还是那个要把天戳个窟窿的人,我一定要将革命坚持到底!"
“这才是我认识的孙大炮。”
宋耀如控制不住兴奋地说,“逸仙,这才是我所认识的你,捐给同盟会的银票我就带在身上。你快进来,换上我的衣服想办法脱身。"
宋庆龄正跟随母亲来教堂做祷告,忽然撇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就一直心不在焉。
宋庆龄假装不在意地问母亲,“怎么没看到爸爸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穿牧师黑袍的熟悉背影,在她们前面的路口闪过。宋庆龄立刻呼唤着爸爸追了过去,但是那个背影对她的喊声却充耳不闻,只是匆匆往前赶去。
宋庆龄跟在后面跑了一段路,那个人影在街口拐了个弯走进弄堂的死角不见了。
宋庆龄寻觅着走进了弄堂,突然有人从她后面捂住她的嘴,把她拖到死角后面才松了手,她惊魂不定地说道:“对……对不起,我认错人了。”
“刚才是你在跟着我?你是小庆龄?"那人仔细打量着她后叫道。
望着眼前这个陌生人庆龄呆住了。当他将假胡子拿掉,掀开帽子时,她认出他竟是化了装的孙中山。
宋庆龄激动得差点喊出声来,辛苦孙中山眼疾手快捂住了她的嘴,他扫视了一眼周围,带着宋庆龄走进了一个胡同里才松开手,抱歉地对她说:“对不起,每次碰见你的时候,我都这么狼狈。"
“不,应该是我对不起你,我知道你正被通缉,是我给你添麻烦了。”宋庆龄诚挚地道歉。
孙中山再一次打量着她,“五年了,你长大了!"
“你的书,我都读完了。”宋庆龄望着孙中山又问道:“我的恩,你还没有报啊。"
孙中山感慨万千,欲说什么却无奈地摇下头说道:“我要走了。”
“我也要走了。我马上就要去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了,一去就是五年。"
孙中山充满自信地说:“我们还会见面的,不过,我大概不能去美国看你了。"
“不,我等着你,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在看着你!”宋庆龄满怀激情地说,“你一定要加油,坚持你的理想。只可惜我现在没有能力,不然,我不会输给你。"
“好样的!”孙中山道:“我坚信一定可以推翻这腐败的满清王朝!你等我的好消息。好好学习,我也等你的消息。"
宋庆龄激动地伸出手来:“一言为定!"
俩人盯视着对方,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宋庆龄就这样和孙中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怀着共同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在奔走,谱写了一段流传历史的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