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刚结婚,丈夫给我讲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故事,听了让人脸红

2022年07月14日17:24:02 故事 1837

文:热爱文字的平姐

图:来自网络


不知什么原因,最近我经常会想起婆家村的一个女子李桂花。甚至非常的怀念她,她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脑海里闪过。只是我有好多年没见她了。


那年刚结婚,丈夫给我讲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故事,听了让人脸红 - 天天要闻


那年我刚嫁到婆家时,我那木讷的丈夫,却给我讲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故事。


说的就是李桂花,当年她嫁给村里杨家义时,因为帮哥哥换亲的,心不甘情不愿,一个多月不跟杨家义同房。杨家义生性老实厚道,可能是实在憋不住了,就把李桂花不跟他同房的事讲给家人听。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当作笑话。


村里的几个老头给杨家义出损招,说下次李桂花要不跟你同房,就用棒槌打她屁股,打到她服为止。


李桂花家在村口头,我每次上街回来,都要从她家门口经过。李桂花每次见我都是笑脸相迎,总是问吃饭了没呀。


那时我刚嫁那个村,也算人生地不熟,遇到李桂花这样和善的女子,心里满是欢喜。一来二去,我跟李桂花熟了,也了解了她的家里情况。


李桂花的大女儿婷婷已七八岁,儿子二春也四五岁了。李桂花因为两个半大孩子,终日门开着,她常常在门口做些杂活。


那个杨家义慢性子,讲话慢慢吞吞的,看上去好像智商不在线。村里的老人常说杨家义少一窍,是个憨憨,要不是家里小妹帮他换亲,光棍非他莫属。


李桂花是从心里嫌弃杨家义的,只是既然嫁给了他,最后不得不屈服,也不知是不是杨家义打服了李桂花。


杨家义没有手艺,每年过完正月十五就和村里人一起去上海打工,杨家义在工地上做小工。


那年刚结婚,丈夫给我讲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故事,听了让人脸红 - 天天要闻


当杨家义外出后,李桂花家总是有个长相英俊,个子高高的男人来杨家义家里住。李桂花亲切地叫他小双,目光温柔。小双在李桂花家,通常一住就是几个月。


小双带着捕鱼网,捉黄蟮的地笼,每天晚上,都去附近的田里下黄蟮笼,也用网去捕鱼。这时候,是李桂花一家大人小孩最开心的时刻。每天中午,她家不是吃鱼,就是烧虾子,偶尔还爆炒个黄蟮。


小双好像很会捕鱼,捉黄蟮那些,常常提着些鱼和黄蟮上街上去卖。


村里人关于李桂花和小双偷情一事也传得沸沸扬扬,在村里是公开的秘密。李桂花婆家人并不理会她的那些事,知道自己儿子不精明,就这样随着李桂花。


李桂花虽和双子偷情,却是个贤妻良母,终日地操持家务农活,还带着一儿一女,日子也过得非常辛苦。


绝的是李桂花的大女儿婷婷跟小双长得一模一样。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李桂花和小双从小生长在一个村,青梅竹马。


李桂花在家做姑娘时,就和小双谈过男女朋友,两人本是一对十分般配的情侣。她家里人逼迫李桂花帮哥哥换亲,怀有小双骨肉的李桂花被迫嫁给了杨家义。


村里人都知道李桂花的大女儿是跟小双生的。因为他们父女长得太像,瞒也瞒不住。


小双因为和李桂花生了一个女儿,就终身不娶妻了。按理像小双本人的条件不错,娶妻生子并不是什么难事。


随着时光流逝,李桂花的家里人都把小双当作了亲人。杨家义在家时,小双也来李桂花家小住。村里好事者经常挑唆杨家义撵小双滚蛋。老实巴交的杨家义说,“你们真是多管闲事,我老婆我都不管她,你们操的哪门心”!


那年刚结婚,丈夫给我讲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故事,听了让人脸红 - 天天要闻


在某种程度上说,李桂花拥有一个丈夫,一个情人,有违公序良俗。但是丈夫杨家义并不介意,好像三个人商量好的,和平共处,不吵不争。


李桂花的大女儿婷婷,和小双关系处得相当好,儿子二春长得像杨家义,从小到大,这两个孩子没撵小双走,好像也习惯了小双的存在。


我家隔壁有一个王寡妇,她的丈夫是在拉电打水灌溉庄稼时,不小心触电身亡的。王寡妇在农忙时,重活就她一个人干,重一担轻一担,常常累得七死八活,怨气冲天。


王寡妇常常自言自语说,老子一个男人都搞不到,她李桂花不知羞耻搞两个男人在家。有时王寡妇还当面辱骂李桂花,李桂花生性温和,只是应两句,也没什么脾气。


王寡妇这个人太泼辣,丈夫死了多年,也没有哪个男人敢找王寡妇做老婆。王寡妇身高体胖,力大无比,发起火来像个母夜叉,又带个儿子拖油瓶。哪个男人敢娶她。


只是王寡妇嫉妒李桂花,还时不时骂一下李桂花出气。这也算是奇葩事了。王寡妇找不找到男人,跟李桂花没有半毛钱关系。


农村这些事,纷纷扰扰,说不清楚。其实,有时候人们的生活,比那些电视剧还要狗血。让人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村里人说李桂花的事,比他丈夫都要上火,这让我比较意外。我这人,不喜欢管别人的闲事。再说李桂花这事,也轮不到我管。


那时我儿子小时,李桂花的儿子二春经常带我儿子玩,那时的我,像祥林嫂一样,常常念叨我儿子什么时候像二春那么大就好了。李桂花常常笑着安慰我,快得很,小孩子见风长。


李桂花虽说有两个男人,她本性温和善良,从不在村里惹事生非,也不是水性杨花的女子。她孝敬婆婆,跟小姑子也处得好,她向来与人为善。在那个村里,李桂花是我最喜欢的女子。


跟她相处,如沐春风,因为那时孩子小,总是带孩子跟她儿子二春玩。


生活里的人,不能简单用好与坏来界定。在那样穷困的农村,很多女子无法选择自己的路,不过是被命运和苦难挟裹着前行。


一个人在人生当中,能自己决定的事并不多,我们多数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还有妙不可言的命运。


那年刚结婚,丈夫给我讲了一个活色生香的故事,听了让人脸红 - 天天要闻


不要说我三观不正,也不要喷我,对于写作,我是真诚的,不过是照抄了生活。并不像那些浑蛋专家,提出“一妻两夫制”。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