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不情愿去奶奶家,见了面也不开口叫奶奶,爸爸瞬间发火训斥孩子,可孩子却哭着说:
“我是姥姥带大的,凭什么要孝顺奶奶?”
听到孙女的质问,奶奶回到厨房偷偷抹眼泪。
这不仅是个故事,更是很多人的生活。
孩子跟姥姥亲,跟奶奶陌生
有个叫小李的孩子,妈妈刚怀上她的时候,爸爸每天要出去跑业务,为了照顾母女俩,姥姥就千里迢迢地赶了过来,住在了闺女家里。
妈妈在小李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也要回公司上班了,小李每天就被姥姥照顾着,姥姥对她特别好,她也特别喜欢姥姥,就这样,姥姥看着小李慢慢的长大。
小李的奶奶住在农村,家里要种地走不开,一年大概只能去看小李一两次,奶奶每次来都会给小李带上好几袋家里种的蔬菜。
她也不怕沉,为了让孙女吃上自己种的菜,顶着太阳,扛着几十斤重的蔬菜坐长途客车就来了。小李的爸妈每次看到她这样,会特别心疼,苦口婆心地跟妈妈说:
“妈,你下次来别带这么多菜了,这么沉呢,这里啥都能买到。”
不过奶奶从来也没听过劝。小李却很少提到过奶奶,可能是见面次数太少,小李感觉奶奶离自己很远。
由于小李每天都在跟姥姥相处,她跟姥姥的感情越来越好,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留给姥姥吃,姥姥每次都夸小李特别懂事。
小李在6岁生日那天,父母问他长大了想干什么,小李回答说:
“我长大了一定要挣好多钱,买很多礼物和好吃的,孝敬给爸爸妈妈和姥姥姥爷。”
爸爸一听脸色瞬间不好,于是就问小李:
“你给大家都送礼物,爷爷奶奶为什么没有?”
小李不说话了,饭桌上的气氛也有些不对,大家都埋着头吃饭,一言不发。
孩子一句话扎伤奶奶的心
有一次学校老师让写下自己最亲近的几个人,别的同学都把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写了下来,唯独小李没有写爷爷奶奶,小李心里觉得跟爷爷奶奶很生疏,甚至连他们的名字和生日都不知道。
这天是奶奶的生日,刚好赶到周末,小李学校不上课,奶奶说想小李了,于是爸妈就想带着小李一块回去给奶奶庆生。
但是小李死活不愿意回去,爸爸妈妈怎么劝都没用,这时候姥姥走过来劝他,说等她回来给她买玩具,小李这才愿意去奶奶家。
奶奶家离得很远,小李在车上睡着了,到家之后奶奶赶过来迎接,爸爸把坐在后面的小李给叫醒说:“快叫奶奶”
小李迷迷糊糊地被叫醒,心里有点不开心,她不愿意打招呼,父亲看着她不耐烦的样子,瞬间被引爆了,训斥小李说:
“这是我妈,你的亲奶奶,以后必须要尊敬她孝顺她,就跟你对姥姥一样,别学的这么不懂事。”
小李跟她爸一样的脾气,他听到这话也特别不开心,就反驳道:“是姥姥把我带大的,我为啥要孝顺奶奶?”
门外传来碗摔碎的声音,奶奶正端着一盘糖果去客厅给孙女吃,刚好听到孙女说这句话,就偷偷地退回厨房抹眼泪。
奶奶也很委屈,她也想天天陪着孙女一块玩,不过她有难处,家里种的地不能没人管,养的鸡鸭鹅也不能没人喂,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奶奶虽然不能每天照顾孙女,但是她对孙女的好是真的,她知道城里不好买到土鸡蛋,家里那些鸡蛋和鸭蛋她都不舍得吃,都是攒起来让别人帮忙带过去。
每次逢年过节和小李过生日的时候,虽然奶奶不能亲自过去,但每次都会蹬个三轮车,大老远到乡里的银行给儿媳妇转点钱,让妈妈给小李买一些好吃的和新衣服。
奶奶没有智能手机,但她的钱比任何红包还要贵重。
小李的话让爸爸感觉到很生气,她告诉女儿:
“没有凭什么,没有为什么,奶奶对你好,你就应该孝顺她。”
小李不再说什么,但还是显得很不服气,吃饭时气氛很怪,奶奶也不敢再说什么,生日就这样过去了。
现在姥姥带孩子,孩子跟姥姥亲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方面因为担心婆媳关系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姥姥心疼怀孕的女儿,会主动过来照顾。
不仅是故事,生活也是如此,在我们生活中,孩子都是会跟奶奶或者外婆亲,一般都是跟谁呆得久就跟谁亲,可能孩子不懂。
如果两边都很疼爱你,你跟任何一方亲,另一方心里都会很难过,只是不说罢了。
父母经常会将姥姥和奶奶做比较,还有父母会让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做比较,他们会问孩子:
“是姥姥对你好还是奶奶对你好呀?”
这些跟孩子的玩笑话可能并没有别的意思,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当这种问题给出来的时候,心智还不健全的他们一定会给出一个答案,而这个答案的结果是对一方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另一方的不公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性格和品行的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那么家长应该怎么样正确引导孩子呢?
引导孩子尊重孝敬长辈,平等对待长辈
小李的父母没有主动引导过孩子,结果导致小李对待姥姥和奶奶的态度两极分化。
父母应该在孩子亲情对比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告诉孩子其实对待长辈应该是一样亲的,大家都是一家人,而且他们都是家里的长辈。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对待老人的态度都应该是一样的,学会孝敬和尊重老人。父母做好榜样,孩子自然就会学得有模有样。
学会引导孩子主动与老人亲近
小李爸爸引导亲近和尊重老师的方式可能是适得其反的,这个阶段正是孩子自主意识形成的时期,呵斥反而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厌烦。
应该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聊聊,将长辈对她的好都说出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能通过自己去改变。
其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总有各种原因让老人和孩子没有办法长时间待在一起。
就拿小李来说,一方面是因为孩子要上学,另一方面因为奶奶有农活要忙,她也没有办法经常去看小李。
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抽时间带着孩子回家看望老人了,来回走动得多了,老人和孩子的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
“日久生情”不仅能用在爱情身上,孩子跟谁生活的时间久,自然也会跟谁更加亲近一些,不仅父母要学会常回家看看,同样也要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理解和孩子双方的老人。
陪伴是靠近孩子最好的方式
在节假日一家人可以一起出去旅游,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去玩,对于天性爱玩的孩子,增进感情的最好的时间段就是玩的时候,孩子会在欢声笑语中打开心扉。
这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平等对待和尊重老人,也可以在老人生日之前,跟孩子商量如何给老人庆生,让他们为老人准备惊喜。
怎么才能被小孩子喜欢呢?
家里的老人也要经常陪孩子们玩耍,小孩子很喜欢收礼物,无论贵重与否,老人对待孩子也要和蔼一些,不能对小孩子太凶,否则孩子会敬而远之。
对待孩子一定要讲方法,如果对孩子过多的限制,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不会跟你亲近,其次,要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孩子为什么哭?因为什么开心或者难过,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让孩子跟你更加亲近。
结语
尊重长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经过历史不断更迭留下的美德自然是优秀的,所以尊重长辈一定要从小做起,其实孩子对一方老人更加亲昵也无可厚非。
对孩子来说喜欢是很纯粹的,喜欢就是喜欢,讨厌也是讨厌,找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地方其实特别容易。
如果说没有太多时间能够陪孩子,就一定要抓住孩子感兴趣的点,只有让孩子心里记住你,他才会一直喜欢。
孩子不跟自己亲近其实也没必要太难过,因为他们还小,即便你对他们特别好,他们也可能也不太会理解。等他们慢慢长大才会知道,其实爱一直在身边。
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谢谢观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