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小伙院内挖出一坛银子,东家得知却说是你应得的

2022年07月03日12:52:25 故事 1218

我有一个朋友,江湖人称“胡子”,他对关中民俗和古玩颇有兴趣。不知道怎的,我俩成了微信朋友,他叫我“老王”,我叫他“老哥”。

民间故事:小伙院内挖出一坛银子,东家得知却说是你应得的 - 天天要闻

胡子在西安城里的东羊市经营着一家十几年的店铺,叫“淘您所爱”,跟西安的同道们相互淘换很多关中过去的老物件儿,很有意思。突然有一天,胡子在朋友圈发微信说他“不干咧”!随即,开始清仓处理他这十几年的心血,准备关店。我赶紧通过微信对胡子说:“那我来看你!”心想,再不去看,这好玩的地方,以后就去不成咧。

胡子是白鹿塬上人。鲸鱼沟从东到塬。胡子老家在鲸鱼沟最东头村子,属于前卫镇管。

胡子之所以对关中民俗、历史、生活品等等老物件儿产生兴趣,其实源于十岁前,随他爷在白鹿塬上、鲸鱼沟旁的童年生活经验。胡子他爷会玩、也爱玩这关中道上的耍货,耳濡目染,造就了胡子“爱耍”的性格,也影响了成年后他自己的道路选择。

老麻雀总有小麻雀的过往。这只蜗在西安城里的老麻雀,更喜欢谝当年在白鹿塬上当小麻雀的事情。白鹿塬上过去的那些人、那些事,不用你提醒、敦促,胡子那张喝茶抽烟的嘴,满口的老陕,喷出来的大蒜味儿,都带着塬上的秦风秦韵。

说起白鹿塬上的各种传说,真是数不胜数。胡子说,这些传说,也么见史书记载,也么见读书人写下来,这都是祖辈一代代谝闲传谝出来的,口口相传。胡子说,我知道的塬上故事,多半儿都是他爷或者其他老人,在房前屋后带他玩耍的时候,随口给他讲的。

喝着茶,品着烟,天马行空,天南海北。

胡子正好一句“俗话说”,怎么怎么样。突然,他灵机一动,笑了。给我说,“俗话说,俗话说,这是西安城里现在的叫法。”

我说,“过去西安老话,不叫sú,叫xú,俗(徐)话说!”

胡子一拍桌子,“你说对咧!白鹿塬上,也是俗(徐)话说。为啥是徐话说呢?塬上也有一个传说。”

在过去,塬上有一个徐家塬村,村里有一个小伙子,父母双亡,吃族人的百家饭把他养到半大小子。然后,经人介绍,到一个山西的地主家里当长工,一干十几年。这个小徐为人善良、干活勤恳,忠于主家。老东家看他人品好、又为自己家里辛苦这么多年。发了善心,就给他结了工钱,让他落叶归根,回到塬上。临行前,老东家又赠送他不少银子,足够他盖房、结婚和养家所用,以兹奖赏,也教育子孙,好好做人。

小徐回到塬上老家,用老东家送的银子买了一家宅院,然后娶妻、过日子。不久,媳妇就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临盆之后的胞衣,现在的人还当做大补的营养品,卖高价,还是当下的事情。可是,过去可不是这样。按照塬上风俗,要将这包裹生命的、从女人身上掉下来的东西,埋到地里,回归自然。于是,小徐便拿着铁锨,提着胞衣,跑到自家院子旁的地方,挖个坑,准备埋起来。

民间故事:小伙院内挖出一坛银子,东家得知却说是你应得的 - 天天要闻

挖着挖着,一铁锨下去,咣当一声,碰到一个硬物。拿起一看,是水瓮沿儿上掉下来的一豁口。小徐觉得奇怪,继续挖下去,竟然起出一大瓮的银子。小徐想:这个宅子是买的,银子可能是原先主家的。不是我的银子,那我就不能要。或许,哪天主家回来找银子,也好还他!

于是,他又重新把银子埋好,换个地方再挖。不想一挖,又起出一瓮银子。小徐还是那个“银子不是我的”的想法,照样埋好,分文不取。就这样,连挖四个地方,起出四瓮银子,小徐都全部埋好。直到选了第五个地方,才将胞衣埋好。

回到家,小徐担心节外生枝、怕有意外之灾,这事儿谁都没给说。

转眼就到了孩子满月,小徐觉得好日子来之不易,便决定给娃过满月,庆祝一下的同时,也感谢父老乡亲的恩情。正在院门外迎客的当口,小徐赫然发现老东家夹着包裹,匆匆而来。小徐一是高兴,二是惊奇,拉着老东家的手说:“老叔!你咋知道我娃今天过满月?!你能来,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待主宾两头落座,老东家才一五一十地将事情原委道来。

原来在一个月前,也就是小徐孩子出生的当晚,老东家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家地窖里存银子的瓮,其中有四坛突然腾空而起,想要飞走。老东家赶紧伸手去抓,抓住一个瓮的边沿儿。老汉使劲儿一抓,抓下翁沿儿的一角,结果四坛瓮银还是飞走了。于是,老东家惊醒。就赶紧下到地窖去查看,果真少了四坛瓮银。

老东家越想越不对劲儿,心说,这四坛银子,不是小数目,是我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攒下的。银子不翼而飞,丢的不明不白。这可不行,我得找找这银子,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说找就找,老东家带上干粮和盘缠,就按照梦中银子飞走的方向,一路找了过来。找了一个月,什么也没找着。一打听,竟然走到了白鹿塬上。老东家一想,家里原来的长工不是姓徐嘛,不就在白鹿塬上么!这塬上就只有一个徐家塬,于是,老东家一路问下去,顺着塬上百姓的指点,不费什么劲儿,就找到了小徐家里,也就碰巧赶上了小徐家的满月酒

小徐一听,心下惊奇,事情大概也明白了几分。他悄悄告诉老东家;“叔!银子有着落了,我知道银子在哪儿。白天人多嘴杂,你先喝了你孙子的满月酒,晚上我再告诉你详情。”到了晚上,小徐将老东家带到了埋瓮银的地方,起开土来让老东家验看。果然,四瓮中有一个瓮上有豁口,跟梦中自己拉下来的那块一模一样。老东家又惊又喜,感慨万千,心想:“看来,这是天意!”他对小徐说:“既然银子飞到你这里了,就是你的了。”小徐坚辞不受,但老东家说,“我知道银子的下落也就够了,这是你行善积德的福报到了,该收下!”小徐这才作罢。

第二天,老东家就要回山西。小徐过意不去,便让媳妇蒸了十个大包子给老东家带在路上当干粮。在这十个包子里,小徐特意在每个里面放了一锭银子,以表心意。老东家带上包子,告别小徐一家,沿大路准备下塬、返程。走出去没几里地,就看见一个老太婆坐在路边的树下哭泣。老东家很是好奇,走近便问,“老嫂子,为啥在这儿哭啼呢!”

民间故事:小伙院内挖出一坛银子,东家得知却说是你应得的 - 天天要闻

老太婆边抹眼泪边说:“好我滴老先生啊!我老太婆的女儿出嫁了,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可怜我这孤苦老婆子,么啥给外孙子送的。想着想着,就伤起心来。”

老东家一听,二话不说,便把小徐送他的十个大包子给了老太婆,然后转身下了塬。老太婆千恩万谢,拿着十个包子,走进了徐家庄,走入了小徐家。原来,这是丈母娘来看外孙子的。当老岳母拿出这十个包子的时候,小徐夫妇似乎有些明白。赶紧掰开包子,十个包子、十个银锭,一个也不少!

……

“这说明啥呢?钱财这东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命里的东西,强求么用。”胡子徐徐地说,一杯茶进了肚子里。

可是,这跟俗(徐)话说,有啥关系捏!甭着急,故事还么讲完!

这个小徐后来成了老徐,拿着这些银子勤俭持家,德善为人,接济穷苦,救急救难,……人丁兴旺,家道殷实,经过几代人之后,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乡绅地主。逢年过节,徐东家还会走街串户,慰问穷户人家,周济粮食家用,加之办事公道,邻里和睦,积攒下不少好名声,在塬上声望日隆。老徐家传到这一辈,只有一个独苗,十来岁的样子。

但是树大招风,不想,差点惹来杀身之祸。

老徐家同村,有一个二流子,他家原先很有钱,但是被他老子抽鸦片给抽光了。轮到他,家道败落。他呢,就贩鸦片。也是有意思,老子抽、儿子贩,真是绝了!一旦跟鸦片沾上,不论是抽还是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久了,日子更过不到人前头。自然而然地,这徐二流子便眼馋人家同族老徐家的家业了。

于是,他纠集一批土匪,说好四六分成,便计划对老徐家下手,杀人劫货,一夜暴富。

民间故事:小伙院内挖出一坛银子,东家得知却说是你应得的 - 天天要闻

一个月黑风高的半夜,徐二流子和土匪们蒙面摸进了老徐家。老徐家人感觉不妙,预感大祸临头,此劫难逃。他们在听到响动的时候,便提前将独苗放进了马厩中间盛满水的大瓮里。为了活命,冷夜凉风中,也顾不了那么多。

强人们进了屋,不见独苗,便四处寻找。找到马厩,用刀枪在草堆里蛮刺狠砍,下势要这孩子的命,断了老徐家的根儿,以绝后患。好在老徐家确实有功德,愣是放在马厩中间的水瓮,土匪们连看都没看,孩子躲过灭顶之灾。

徐二流子和土匪们把老徐家一干人等打得半死,然后将老徐家的金银细软席卷一空,连马厩里的牛马都一并赶着走了。徐二流子全程都蒙着面,一个字都没说。他本以为做的天衣无缝,不会东窗事发。可惜,老天有眼,疏而不漏。那天晚上,徐二流子把牛马赶出去的时候,牛崽马驹也跟着自己的娘走到田野里。因为没有像大牲口那样用缰绳拴着,小牲口们到了野地里,便四散开来。徐二流子贪财过甚,摸黑在田野里追赶跑散的小牲口。不成想,随口喊出赶牲口的吆喝。刚好,那天半夜,同村有人从塬下办完事,摸黑赶回来的时候。也正好,此人认识和熟悉徐二流子的声音,也在塬上听到了徐二流子的那几声。第二天,老徐家被抢的事情,就传遍了塬上。此人略一思忖,便感觉这事跟徐二流子脱不了干系,便悄悄告诉了老徐家。塬上维持治安的民团,很快就将徐二流子捉拿,一打一审,案情便水落石出,土匪们也都没跑了。

塬上过去没有法院、也没有衙门,一切纠纷和民事,要么凭宗族裁断,宗族处理不了了,就求助于在塬上行使治安职责的民团组织。老徐家知道此事不是宗族所能处理的,便通过民团来决断。过去的民团,并不是只靠武力来吃饭,它的运作也是按照乡规民约来办事的。老徐家跟民团一商量,不想赶尽杀绝,也不想以恶报恶。于是,请来塬上有名望的人和乡绅们,做个了断:一是,让土匪和徐二流子归还所有被抢劫的财产;二是,土匪和徐二流子花钱在塬上最好的酒楼大摆筵席三天,凡是路过的都可以免费吃喝;三是当面谢罪,以儆效尤。

做完这三件事情,这件事情便结束了。从此后,互不侵犯,也互不相欠!这事儿,做的真是绝了。从此后,老徐家的声望达到鼎盛。老徐家也非常爱惜这来之不易的好名声、好威望,对邻里乡亲更加的照顾和爱护。老徐家也出了一些读书人,耕读传家,言而有信。

塬上人遇到事情或者纠纷,都以老徐家的言行为准绳,进行处理。常常会听到,徐家人说什么的口头禅。因此,就有了“徐话说”。关中道上的俗字也是念成徐的,久而久之,风俗俚语的转变,就成了俗话说。但塬上人,包括西安城的人,老话还是徐话说。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