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2021年05月07日21:00:45 故事 1711

明朝正德年间,北京顺天府,有个锦衣卫将官李雄,身材雄伟,膂力过人。因立下军功,由百户升为千户。娶妻何氏,夫妻十分恩爱,生有三女一子。大女儿叫玉英,儿子叫李承祖,还有两个妹妹,桃英和月英。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何氏生下月英,得了产后虚弱症,不到半年就去世了。这时玉英刚六岁,承祖五岁,桃英三岁,月英才五个多月。虽然有奶娘看管,但几个孩子,就像小鸡失去了鸡妈妈的保护,整天啼哭,十分可怜。

李雄心疼孩子,可是公务繁忙。在家照顾孩子,就耽误公事,常常是公私两难,心里十分烦恼。勉强过了几个月,心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如再娶一个,帮着照管家里。打定主意,就请媒人,给说一门亲事。

这媒婆整天走东家串西户的,谁家情况都了解,随即,把李雄的事到处去说,很快就给李雄找了十来家。这些人家一听李雄才三十岁,又是个锦衣卫千户,虽说是二婚,可进门就当官太太,谁不愿意啊。

媒婆拿着一摞庚帖给李雄看,让他自己挑选。李雄挑来挑去,选了一户姓焦的人家。这户人家的女儿,今年十八岁了,父母早亡,跟哥嫂生活。哥哥叫焦荣,在各个衙门里干些杂活,是个油头滑脑的家伙。李雄只顾急着成亲,也不打听清楚这家的品性,就匆忙娶进家门。

这焦氏长得倒是不错,干活细致,聪明伶俐,但是心肠狠毒,容不下人。见了这四个孩子,心里就不爽快。又见李雄十分疼爱孩子,不时叮嘱她,要好好照顾,焦氏心里更加愤恨。心想:我也会有孩子,这几个小东西,不光要养着他们,将来还要分家产,挣得再多,轮到我的孩子,还能有啥,夫君的职位,也是长子继承,我不是白忙活一场?不如先把丈夫哄高兴了,再挑唆他们,弄死两三个,剩下的就好办了。年纪轻轻的,竟如此歹毒。

从这以后,只要丈夫在家,焦氏就百般殷勤,极力献媚,哄得李雄无限欢喜,对她百依百顺。但是有一样绝不会听她的,提到孩子,就说:“他们小小年纪就没了娘,有不对的地方,好好教他们,千万不能打骂。”焦氏挑唆了几次,李雄只是不听。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有一天,焦氏趁李雄不在家,实在忍不住,随便寻了个事由,揪住李承祖,劈头盖脸地乱打。她下手狠辣,奶娘也拉不住,打得承祖头上鼓了好几个包,孩子哇哇大哭。

玉英年纪虽小,人很聪慧。看见弟弟无故被毒打,明白这后娘不是善良之辈,泪珠滚滚而落,抓住焦氏的衣袖求告:“我弟弟不懂事,求求你饶了他吧。”焦氏骂道:“小孽种,要你管,再敢多嘴,连你一起打。”玉英苦苦哀求。

正在这时,李雄回来了。两个孩子跑过去,抱住爹爹,嚎啕大哭。李雄见儿子被打成这样,暴跳如雷,一脚将焦氏踹翻在地。这婆娘索性翻脸,爬起来就跟李雄厮打,寻死觅活,毫不相让。奶娘劝解不住,赶紧让人去喊焦氏的哥哥。

焦荣来了,劝慰一番。李雄说:“我娶你妹子,是让他帮我照看孩子,不是让孩子受她打骂凌辱的。我还经常给她说,几个孩子,这幺小就没了娘,你就当自己是亲娘,好好对孩子。没想到,今天把我儿子打成这样。”

焦荣假意训斥妹子几句,又对李雄千错万错地赔不是:“妹夫,你消消气,就原谅她吧。我妹子自幼娇生惯养,在家任性惯了,脾气不好。我把她接回去住几天,好好开导她,下次再不能这样。”

焦荣雇了顶轿子,把焦氏接回家。一进门,焦氏就埋怨道:“哥哥,你看你给我找的什么人家,让我去当老妈子,给他服侍那几个小虐种。”焦荣道:“妹子,你可真没见识,人家是锦衣卫千户,多少人家想攀还攀不上呢,你反倒埋怨我。”

焦氏将自己那些恶毒的想法都跟哥哥说了,焦荣不但不劝阻,反而替她出主意。当下,兄妹两个密谋了半天。

李雄在家正发愁,焦氏指望不上,往后日子还长,这些孩子怎么过。左思右想,想出个办法,什么办法?收拾出一间书房,当做学堂。请了一个老秀才,教玉英和承祖念书,每天让人送饭,天晚再回房歇息,远离后娘。桃英和月英就让奶娘照管。

过了几天,焦荣备了礼物,将焦氏送了回来。这次回来,焦氏性情大变,整日里满脸堆笑,跟几个孩子亲亲热热,别说打骂,连大声呵斥都没有,对待下人们也很宽恕。李雄很惊异,以为她只是装装样子。暗地观察,不像假的。过了大半年,一直挺好。李雄高兴万分,心想:也不知道大舅哥怎么调教的她,变这么好。从此,完全放下心来,夫妻更加恩爱。

又过了两年,焦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李继祖。李雄又添了儿子,当然高兴。请亲友喝过满月酒,转眼又满周岁。这时候,大女儿玉英已经十岁,出落得俏丽多姿,犹如画中人物,而且极其聪慧,读了几年书,文采满怀。弟弟李成祖,丝毫不输姐姐。李雄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那焦氏越发妒忌,想寻找机会,下手加害。

忽然有一天,陕西急报,反贼作乱,朝廷出兵围剿,派李雄随主帅去平息叛乱。临行前,李雄叮嘱焦氏:“我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你在家就多操劳吧。”又对月英和承祖说:“你们两个,要帮母亲照看好弟弟妹妹。”焦氏道 :“夫君尽管放心,此去愿神明保佑你,杀敌立功,封妻荫子。”李雄挥泪与妻儿告别,上马而去。

主帅让李雄做先锋,贼兵大败,李雄率兵追击,不料中了埋伏,终因寡不敌众,李雄战死。可叹,盖世英雄好汉,一场春梦终结。

再说焦氏,正想下手加害,丈夫就去出征,这不是天赐良机吗?李雄刚走,焦氏就到哥哥家,商量如何加害。焦荣劝阻:“现在不可,妹夫不在家,他们死了,你怎么交代?只能加倍对他们好,妹夫回来了,会更信任你。到时再做手脚,就不会怀疑你了。”焦氏依计,对玉英姊妹几个更好了,盼着李雄早日得胜归来。

到了八月,噩耗传来,李雄战死。焦氏闻说,放声号哭。玉英姊妹几个,更是可怜,哭得死去活来。全家挂孝,摆设灵堂,亲友们都来吊唁。

焦氏突然变了脸色,对玉英几个动辄打骂。一个月后,焦氏跟哥哥商量,该动手了。焦荣道:“我有个计策,妹夫尸骨还没找回,再过两月,等天冷时,派个心腹家人,陪承祖去陕西寻找妹夫骸骨。他一个小孩子,哪受得了一路风霜。就算勉强到了那里,悄悄甩掉他,他身上没盘缠,定会冻饿而死。家里这些丫头都卖了,能值不少钱。岂不一举两得?”焦氏大喜,连称好计。

到了腊月初,焦氏叫来李成祖,说道:“你父亲尸骨还没安葬,昨天听你舅舅说,敌兵已退,道上也安全了。我让家人苗全陪你去趟陕西,找回你父亲骨殖,也算你当儿子的孝心。行装我已备好,明早就起程吧。”承祖流着泪答应了。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玉英听说,知道她不怀好意,大吃一惊,求告焦氏:“母亲,弟弟还小,此去路途遥远,况又天寒地冻,恐怕有去无回。何不再派个家人,与苗全同去,让弟弟在家吧。”

焦氏大怒:“小虐种,你父亲活着时,对你姐妹百般疼爱,如今连他骸骨都不管。你读了那么多书,不晓得花木兰替父从军?你弟弟是男孩,还比不得女子?你却来阻拦,你这不孝女,滚出去。”

玉英羞红了脸,继续哭告:“孩儿怎能不知爹爹大恩?只因弟弟年幼,担心他受不了,孩儿愿代替弟弟前去,可好?”焦氏冷笑:“怎么?你想出去游山逛水,老娘我还不答应呢。”当晚,玉英姊妹几个在承祖屋里话别,哭了半夜。

第二天早晨,焦氏催着上路,“你要是找不着你父亲骸骨,就别回来见我。”承祖与姐妹们洒泪而别。苗全带着承祖离开了京都,直往陕西而去。

此时已是腊月,寒风凛冽,积雪盈尺。承祖还不到十岁,哪受过这苦。晓行夜宿,走了十几天,承祖害起病来,吃不下饭。对苗全说:“咱们歇两天吧,我身体难受。”苗全道:“小官人,夫人给的盘缠有限,耽搁两天就不够用了。你坚持下,到了陕西再休息吧。”

承祖只好硬撑着,继续赶路。这个苗全,是焦氏从娘家带来的人,早就被焦氏吩咐过,路上故意折磨承祖。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这天来到一个地方,叫做保安村。承祖喘着气说:“我实在走不动了,找家客店歇歇吧。”苗全想:看他样子,恐怕活不成了。干脆就在这撇下他算啦。“那好,你先在这等着,我去找客店,放下包裹,再回来背你。”

苗全把承祖扶到一家门前,在台阶上坐下。自己抄小路,买些饭吃了,又雇个牲口,回京城去了。

承祖左等右等,不见苗全回来。支撑不住,倒地睡去。这家住着一个孤寡的老婆婆,刚开始见一个中年汉子,扶着小孩坐在门口,也没在意。到傍晚时,出来打水,见小孩睡着了,赶紧喊道:“这是谁家孩子,怎么睡在这里?”

承祖迷迷糊糊地,以为苗全回来了,睁眼看时,却是个老婆婆。挣扎着坐起来,说道:“婆婆,有什么事吗?”婆婆问:“小官人,你从哪来呀?怎么睡着了?”承祖说:“我从京城来,我累了,在这歇一会儿,家人去找客店了。”婆婆说:“我见他早就走了,这天都快黑了还不来,难道还没找到客店?。”承祖说:“定是这狗奴才,见我病了,懒得管我,逃走了,我可怎么办呀。”放声哭起来。

婆婆见他可怜,问道:“小官人,这么冷的天,是要去哪里呀?”承祖含泪将寻找父亲骸骨的事说了,婆婆连声叹息:可怜,可怜。

婆婆把承祖扶进屋里,急忙烧了热汤给承祖喝。晚上又发起烧来,浑身滚烫。婆婆又请了郎中给承祖看病,早晚侍候,毫无倦怠,就像亲祖母一样。也是承祖命不该绝,遇到这样的好人,也是前生的缘分。

承祖这病,直到年后二月才好转。承祖跪下拜道:“感谢婆婆救命大恩,承祖定当厚报。”婆婆说:“孩子,说哪里话,婆婆不需厚报,你身子好了,婆婆就高兴。”

到了四月,承祖身子完全硬朗了,想告别婆婆,继续上路。婆婆说:“孩子,你身子刚好,不可劳顿。等我打听,有进京的人,托他给你家捎个信,再派个人跟你同去才好。”承祖说:“婆婆,我家里,也没什么人能来了。我身子还行,不敢再耽搁了。现在天暖,正好赶路。等我找到父亲骸骨,就回来看婆婆。”

婆婆挽留不住,凑了几钱银子,给承祖做路费。两人难舍难分,抱头痛哭,像亲祖孙一样。临分别时,婆婆含泪叮嘱:“孩子,等你回来时,一定再来家里看看婆婆,可别忘了呀。”承祖哽咽着答应,点头离去。走两步,回头看看。婆婆站在门口,直到望不见了,才哭着转身回屋。

承祖顺着大道,往前赶路。遇到庵堂寺庙,就近借宿。亏了婆婆给的几钱银子,不至于挨饿。一路打听着,找到战场。放眼望去,旷野上,荒草萋萋,狐兔四窜。上哪去找父亲骸骨呢?原来,打完仗后,官军将阵亡将士的尸骸,已经焚化。

承祖望空祷告了一番,哭了一会。天色已晚,先找个歇脚处,再做打算。正走时,前面树林里,来了一个和尚。见承祖孤身一人,问道:“小官人,你怎么敢独自在这种地方啊?”承祖说了来这的原因和父亲的名字,和尚大惊。“你是李爷的公子啊,这太好了。”

原来,这和尚是李雄的部下,跟李雄交情很好。李雄阵亡后,他找个地方,推倒半截土墙,将尸首掩埋。逃到附近的小村庄,遇到一个老僧将他收留,养好伤后,劝他出家。后来,老师父圆寂,他就独自住在村中的庵堂里,不想,今日遇到了承祖。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承祖听说父亲尸首下落,跪倒拜谢。和尚扶起承祖,问道:“小公子,你年纪幼小,怎么也不带个家人,自己来了?”承祖将途中经过说了一遍。和尚说:“你身小力弱,怎将尸骨运回,索性还是我帮你吧。”承祖拜谢大恩。

和尚带承祖到庵堂,找了个竹箱,两条绳索,拿把锄头,买了几刀烧纸,来到土墙边。承祖跪倒哭起来,拜祭后,将尸骨刨出,逐节收到箱笼里,用绳索捆牢,和尚背在身上,承祖扛着锄头,回到庵堂。

和尚收拾了衣钵,打成包裹,做成一副担子挑上,拜托村民看守庵堂。两人离了此地,和尚一路化缘,带着承祖,往京城进发。

这一天,路过保安村。承祖想念老婆婆的恩情,进村探望道别。谁知,婆婆的邻居,告诉承祖,自承祖走后,婆婆日夜挂念,后来染病去世了,几个亲戚给她办了后事。承祖到婆婆坟前,痛哭一场,拜祭了婆婆,继续赶路。

走了三个多月,这天来到了京郊,离城还有十里。路边有家酒店,和尚说:“公子,在这歇歇脚吧。”进了店里坐下,和尚说道:“本该将公子送到府上,怎奈我本是军人,虽然出家,到京城恐怕被人认出,要是被当做逃兵,就脱不了身了。只好在这跟公子告别了,他日再会。”

承祖落下泪来:“师父,承您大恩,承祖无以为报。”和尚说:“别这么说,我感念李爷的恩义,护送公子,是应该的。”和尚将竹箱从担上解下来,跟酒保要了碗酒,在竹箱前祭奠,磕了四五个头。两人流着眼泪,喝了几杯酒。付了酒钱,和尚雇个牲口,让承祖骑上,脚夫背着竹箱。出了店门,和尚与承祖洒泪而别。

回头再说苗全,甩掉承祖,回到家说,没找到骸骨,小官人病死他乡,盘缠不够,就埋在当地了,暗中将真话告诉焦氏。玉英姐妹思念父亲,又每日被焦氏打骂,听说弟弟死了,更加悲伤,

家仆们因主人阵亡,小官人又死了,纷纷离去。只剩下苗全夫妻和两个丫鬟。焦荣告诉焦氏,听说朝廷要抚恤阵亡将士,兵部正在查复。焦氏恨不得将李继祖一口气吹大了,好继承李雄的官位。

这天,焦荣来找妹子,焦氏让苗全去买酒。刚迈出大门台阶,远远地望见,一个小厮骑着牲口往这边来,正是小主人李成祖。连忙回屋悄悄告诉焦氏,焦氏与哥哥商量好,让苗全出后门去买砒霜,两人坐等承祖进来。

承祖到了门口,让脚夫将竹箱搬进堂屋。家里静悄悄的,不见人影。打发脚夫离去,承祖把竹箱供在灵位前,泪如雨下,哭倒在地:“爹爹,咱们到家了。”

焦氏听到哭声,与焦荣一起来到堂屋,承祖上前拜见。焦荣扶住,焦氏挤出几滴眼泪:“苗全回来,说你病死了,后悔的我呀,真不该让你出去。万幸没事,找到骸骨了?”承祖指着竹箱,“这里就是。”焦氏抱着竹箱哭天喊地。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玉英姐妹得知承祖安然无恙,又惊又喜,急忙来到堂屋,姊妹四个抱头痛哭。玉英问道:“弟弟,苗全怎么说你染病去世了?”承祖将途中苗全不让歇息,老婆婆救助,和尚护送,细说一遍。焦荣假意怒道:“苗全这狗奴才,把他送进官府,看不活活敲死他。”焦氏说:“你也累了,快去吃些酒饭,歇着吧。”把玉英姐妹都撵走。

焦荣拽着承祖坐下,焦氏让丫鬟去烫酒,自己到后院,苗全已在那等着。焦氏接过药,到厨房把丫鬟支开,将药倒进酒壶里,转身回屋,坐在承祖身边。

过了一会,丫鬟烫好酒,端到桌上。焦荣斟满一杯,递给承祖:“外甥啊,舅舅借花献佛,就算给你接风洗尘了。”承祖接过来放下,斟了一杯回敬。焦荣又端起来,举到承祖嘴边,:“我们都喝过了,剩下不多,你趁热喝吧。”接连让承祖喝了两杯。

刚喝完,承祖就说肚子疼。焦氏说:“可能路上受寒了吧,快把剩下的都喝了,暖暖身子。”将余下的酒,又让承祖喝下。很快药性发作,肚里犹如火烧。承祖嚷道:“疼死我了。”倒在地上。焦荣假装惊慌:“好端端的,怎么疼成这样?”焦氏说:“可能是绞肠痧。”让丫鬟扶到玉英床上躺下。

承祖翻来滚去,撕扯衣服,玉英姐妹几个惊慌失措。不一会儿,承祖七窍流血,大叫一声,命归黄泉。玉英姐妹,哭倒在地。焦氏心中暗喜,也假装哭了几声。

焦氏到后院,让苗全去买棺木。那苗全买了两壶酒,喝得半醉,把棺木搬进厢房,抱起尸首放进去。谁知棺木买小了,露出半截小腿,把腿屈起,又顶起棺盖。怎么也放不好。玉英姐妹哭得更加伤心。

焦氏把玉英姐妹撵出去,关上门,让苗全用斧子把尸首小腿砍下 ,横在头下,收拾完,钉上棺盖,开门出来。玉英见棺材订好了,心想:刚才怎么也放不好,我姐妹出来,就能钉上棺盖?他们怎么弄得?心里疑惑不已。

两天后,焦氏将丈夫重新装殓,安葬祖坟,亲友们都来送葬,承祖被埋在父亲旁边。有人问起,只说路上染病,到家身亡,那些亲戚也没人细查。可怜李成祖,在外面千辛万苦,回到家却被后娘害死。

玉英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弟弟死得实在蹊跷,怎会刚到家就死了,而且口鼻出血。棺木买小了,也不换,是怎么装进去的?只说把苗全送官,却觉得他们更亲近,显然是后母指使的。种种疑问,萦绕心头。焦氏谋害了李成祖之后,更是变本加厉折磨玉英姐妹。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这年,玉英已经十三岁了。新登基的嘉靖皇帝,下诏民间选妃。焦氏闻知,变了一副面孔,对玉英百般奉承,换上绫罗锦缎,供养美味饮食。又拿钱让焦荣去打点,一心想当皇亲国戚。

玉英虽受折磨,但底子好,休养生息,穿上华丽的衣服,顿时容光焕发,如同画中人物。经过筛选,玉英姿容第一。怎奈年龄太小,发落回家。焦氏白送了许多银子,心里又悔又气,变回原来的嘴脸,好衣服剥掉,好吃的没了,打骂得更勤。

李雄的家业,本就不太大。阵亡之后,焦氏只顾着算计这几个孩子,无心经营。这次参加选妃,又费了许多银两,逐渐坐吃山空。卖了两个丫鬟,又开始卖房子。

苗全见家道败落,捞不着好处了,趁焦氏卖房,偷了银子,带着老婆,远走他乡。等焦氏发现了,气得无处发泄,又拿玉英姐妹出气,早晚各一顿皮鞭。

买主催着要房子,焦荣出主意,先把桃英卖给一个富豪家做奴婢。姐妹分别之时,好不凄惨。焦氏赁了一处小房,择日搬家。玉英望着祖父传下的房子,成了别人家,感伤不已。

一天,焦氏领着儿子李继祖,在街上闲逛,看见一个十来岁的女孩,衣衫破烂,沿街乞讨,声音凄惨地诉说自己的苦楚。不少好心人,你几文我几文地给她。不一会得了好几十文钱,叫化女千恩万谢地走了。

焦氏一看,嘿,这个不错,来钱挺快。月英小虐种,没他姐姐长得好,卖又不值钱,何不教她做这个,是个长久来钱的法子。

回到家,正好月英打水回来,焦氏叫道:“小孽种,街上有个小女花子,那小丫头还没你大,每日能得好几十文钱。从明天开始,你也去干这个,每天要是拿不回五十文,看不打断你腿。”

玉英见她让妹妹去乞讨,大惊失色。姐妹俩一起跪倒,玉英哭道:“我家世代为官,出去乞讨,岂不辱没门庭,被人耻笑。”焦氏骂道:“饭都吃不上了,还嫌丢什么人。”

月英也哀告:“母亲,万万使不得,饿死我也不去。”焦氏回身拽了一根木柴,劈头盖脑地乱打。月英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告饶答应。焦氏又骂玉英:“我都没让你去,你竟敢阻拦?”推倒在地,也打了一顿木柴。第二天开始,把月英赶出门乞讨,要不够五十文钱,回来就挨揍,玉英姐妹在痛苦中煎熬。

转眼玉英十六岁了。这天,焦氏带继祖去给哥哥祝寿,月英上街乞讨去了。玉英自己在家,做着针线活,想着自己和弟弟妹妹,这些年所受的万般凌辱,不觉泪如雨下。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窗外花红柳绿,燕语莺声。玉英想着心事,满怀感伤,作了两首诗,抒发自己的心情。桌上有张纸,是焦荣的寿诞请帖。玉英将没字的地方裁下来,把那两首诗记在上面。随手叠成心形,放在枕头底下。

天傍晚时,月英先到家,随后焦氏领着继祖也回来了。看到玉英脸上的泪痕,怒道:“这又怎么了,一天到晚装可怜。”月英赶紧把钱交上,玉英去做晚饭。

第二天,焦氏发现桌上的请帖,后面被裁掉了一截。喊来玉英,问道:“这是怎么回事?”玉英道:“偶然做首诗写在上面。”焦氏冷笑道:“可是写的情书,想约汉子?”玉英羞得满面通红。

焦氏逼她拿出来,见叠成心形,认定有私情,找了根木棍,指着玉英就骂:“好大胆的贱人,敢约汉子,快说是谁,多少时日了?”玉英哭道;“没影的事,怎能冤枉人?”焦氏怒道:“还敢嘴硬,这情诗写给谁的?”举起棍子便打。

玉英往大门外跑,焦氏在后面追,一跤跌倒,摔得满脸是血。焦氏坐地上哭嚎:“你这不孝女,竟敢打老娘。”玉英慌忙回来扶起焦氏,焦氏又要打,继祖拽住焦氏:“娘,你就饶了姐姐吧。”月英也跑来,挡在玉英前面。那婆娘跳着脚的辱骂不止。

邻居们每天都听见焦氏打骂女儿,都在门口议论纷纷。这时,焦荣来了。焦氏说玉英偷汉子,还打她。焦荣看焦氏满脸血,信以为真,不问青红皂白,抢过焦氏手里的棍子,揪住玉英就打。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众邻居愤愤不平:“住手,没见过这样对待孩子的,成天打骂。你这当舅舅的,不说劝阻,竟也来助兴,是何道理?”另一个说:“这两个姑娘实在可怜。”还一个说:“要是被你们折磨死了,我们就去联名上告。”焦氏见惹了众怒,不敢再骂,喝令月英关上大门。

当夜,玉英越想越伤心,趁妹妹睡着了,找根带子悬梁自尽。也是命不该绝,带子断了,“扑通”一下跌到地上,惊醒了月英。月英大叫:“不好了,姐姐上吊了。”救醒玉英,姐妹俩抱头大哭。焦氏也不管,骂道:“你吓唬谁呢,明天再找你算账。”

第二天早晨,焦氏令月英看着玉英,带上继祖去了焦荣家,将玉英昨夜上吊的事说了。又说:“倘若真死了,那些邻居们,会不会真告咱们。不如先把她送官,除了祸根。”焦荣说:“这不难,衙门里我都熟。找个理由,把她弄进去,你家又是锦衣卫户籍,谁敢多管闲事。”

当下教人写了状词,状告玉英通奸忤逆,那两首诗为证。玉英被抓到衙门,审官已收了焦荣的好处,不听玉英辩解,直接动刑,玉英受刑不过,只得招认,定成剐罪,秋后行刑。

月英见姐姐被抓走,急忙来衙门打探,正看见狱卒要带走姐姐,挤上前去,抱住玉英,放声大哭。焦氏扯开月英,骂道:“小乞婆,你来干啥?还不滚回家去。”

到家后,月英又被痛打一顿。焦氏喝道:“再让我发现你去看那贱人,把你也关进去。”月英嘴上答应,哪里割舍得下。每天上街,多讨些钱,过两三日,悄悄去狱中探望。

玉英在狱中,不觉过了两个多月。此时,已是六月初。朝廷有个规定,每年六月,派人审查各衙门,未经发落的案子,当事人如有冤屈,允许陈奏。

狱卒很同情玉英的遭遇,拿来纸笔,玉英起草辩冤奏章。说明自己是锦衣卫千户李雄长女,从头至尾,详细叙述姊妹几个,这些年被继母残害的始末。

皇帝亲阅,大为震怒,命三法司重查此案,严加审讯。三法司不敢怠慢,将本案人犯,连月英桃英都传唤到堂。挨个详细审问。焦氏和焦荣百般抵赖,审官动起大刑,又有众邻作证,二人只好招认,与玉英的奏章所说相同。

故事:恶毒后母,害死继子,卖女为奴,逼女乞讨,害女入狱 - 天天要闻


焦氏叛夫杀子,悖逆天理,虐待继女,手段恶毒,凌迟处死。焦荣同谋害命,按律处斩。即刻将二人押赴法场,双双受刑。

又令,变卖焦荣家产,以作补偿。将桃英赎回,玉英月英带继祖回家。后来,玉英姐妹都嫁给了读书人。《列女传》里记载了李玉英的辩冤奏章,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出自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故事分类资讯推荐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闻

民间故事(瞎子摸骨)

陈干看着手里的玉佩叹了口气,这是他当初送给未婚妻林可儿的定亲信物,陈家败落后,林家嫌弃他穷,退了婚事,这玉佩也送还了回来,他一直没舍得典当,如今家里就剩这么一个值钱的物件,他打算典卖了作为赶考的路费。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闻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

母亲走后,我摘下给她买的耳环,大嫂面露讥讽,三天后她更不淡定1.母亲走的那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纱布,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我跪在灵堂前,泪水模糊了视线,耳边回荡着亲戚们断断续续的哭声,心里却空荡荡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亲走得很突然,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 天天要闻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车,说道,我们去宾馆。

张鸿蓄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眼神中带着些许郁郁寡欢,他站在这座繁华都市的边缘,独自望着远方林立的高楼。每一天,他就像无数城市里的普通职员一样,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工作内容。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时走进了那间已经有些陈旧的写字楼,坐进自己格子间的角落。“张鸿,这份文件你检查过了吗?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 天天要闻

父亲去世,大伯带全家要钱,我拗不过去厨房拿钱,大伯慌忙离开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故事来源于生活,进行润色、编辑处理,请理性阅读。父亲去世的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震得我们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厅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丝,心里一片凄凉。突然,门铃响起,我打开门,只见大伯一家站在门外,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 天天要闻

公公住院,妻子请假医院陪床,提前回家,却看到丈夫慌张去倒垃圾

医院外的疑云:当陪伴与疑惑交织在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板上,本应是温馨宁静的午后,但对于小芸来说,却是一场情感的风暴即将来临的预兆。小芸的公公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住进了医院,作为孝顺的儿媳,她毫不犹豫地请了长假,每日在医院里悉心照料。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 天天要闻

78年我去当兵,给女同桌写信两年没回信,退伍后去找她才发现真相

头条改版后新增广告解锁,广告开始5秒后用您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本内容为虚构小故事,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刚进入高中就读,一入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园漂亮的秋海棠,青红相间,煞是好看,正当我四处张望时,一个清秀的女孩从我身边走过,微风吹拂着她的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 天天要闻

刚做完流产手术,婆婆做了辣子鸡和水煮鱼,父母连夜赶来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脸色苍白,疲惫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满心欢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两个人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谁知这一年,幸福的生活却出现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关的并发症,医生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以免对生命造成威胁。术后,她需要好好休养,心和身体都需要时间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