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乒坛掀起了一股“风暴”。一边是中国乒乓球巨星樊振东和陈梦因不满WTT(世界乒联)新规宣布退出排名赛事,瞬间冲上了热搜。
另一边是法国乒乓球运动员们纷纷发声,公开质疑WTT声明。
没了樊振东的强势拉球,没了陈梦的精准搏杀,这项运动的看点还剩下什么?
WTT的“自救式声明”
事情的起因源于樊振东和陈梦的“缺席抗议”。两位同时发布声明,称退出WTT排名,但是不退出各种比赛。
这两位中国顶级乒乓球明星对WTT的新规表示不满,新规要求选手如果不参加某些比赛,将面临罚款和排名清零等惩罚。
这样的政策显然让顶尖球员感到“被绑架”:打比赛没问题,但为何非要像完成“作业”一样被强制参赛?
WTT在28日晚急忙发出声明试图灭火,称规定是四年前就定下了,却被法国运动员们直接打脸。
西蒙-高茨在社交媒体毫不留情地写道:“不接受声明!这些规则让我们失去了这项运动的偶像。”
他的言辞直指核心问题:强制参赛和罚款,只会让顶级选手望而却步,进而削弱比赛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勒布伦兄弟紧随其后,为高茨点赞并评论:“正确”。法国队的态度堪称直接且统一,让WTT的声明看起来更像是无力辩解的危机公关。
樊振东在WTT的声明后又再次进行了回复,
网友们一边倒,为樊振东能整顿这样的“职场”感到无比的解气。
偶像失去,比赛失色
樊振东和陈梦之于乒乓球,就像梅西和C罗之于足球。
他们不仅是比赛的焦点,更是数亿观众的情感寄托。
法国选手的发声,其实不仅是在为樊振东和陈梦站台,更是为了所有职业球员争取更合理的规则。
WTT这是什么规矩啊:成绩进入世界前20,就自动必须归到你的旗下,不给任何工资投酬。
并且,运动员除非你有病不能动,否则必须来参加此赛,不来就罚款!这是什么逻辑!!
以陈梦为例,陈梦如果全年一站不落,并且全都夺冠,总奖金大约164万。如果一站都不参加,罚款200万。而且上述164万还有队医、陪练等等团队分红,能拿到一半已经不错了。
而且,这是纯商业性竞技比赛啊,个人应有100%参加与否的自主选择与权力,霸道规则谁给的权力呢?
想赚钱应该鼓励运动员参赛吧!参赛者有奖励才对啊!为什么不参赛就罚款呢,如果运动员受伤,难道生病了也要参加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个顶级球员在参加WTT的时候,都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也有网友认同赛事的规定,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光荣背后的阴影,不应该把平台当能力。这显然是赛事主办方主要想展示的态度。
罚款制度表面上是为了保证赛事的完整性,但在高强度、紧密赛程的乒乓球世界,这种“一刀切”规则实际上给球员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就像高茨所说,“这些规则对球员毫无帮助”。
规则的意义是让比赛更好看,而非逼选手上场
从竞技体育的本质来看,规则的存在是为了让比赛更有序、更精彩。而不是为了让运动员觉得自己像一颗随时被推上赛场的棋子。WTT的初衷或许是为了避免高排名选手扎堆“挑软柿子”打,但在执行中却变成了对明星球员的硬性约束。
这一次吧,好像真的怪不了西方制定规则。媒体人贺晓龙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负责人。要不让刘国梁出来讲两句?
乒乓球本就是一项门槛较高的小众运动,靠的是像樊振东、陈梦这样的顶尖明星选手,才能把这项运动带到全球观众面前。
毫不顾及运动员的身体和财力状况,也不考虑很多国家运动员是自费参加WTT比赛的,你让他们如何坚持呢?
能说这个规则是为了乒球运动为了观众吗?实际更像是为“圈钱〞,为回报“资本”!必然遭到越来越多国家运动员的抵制!
而一旦规则把选手和赛事推向对立面,空有规则却无人参赛的比赛,注定会失去灵魂。观众还能期待什么呢?
写在最后
与其把精力花在罚款和强制参赛上,不如制定更灵活、更人性化的规则,给选手留出调整和选择的空间。
如果规则背离了这些初衷,那么无论制定得多严密,都会失去它真正的意义。
希望WTT能听到这些来自球员、观众和业内的声音,真正做到规则是“为了乒乓球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