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在2022年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中,背着背篓的14岁佤族少年王发,一路过关斩将夺得U14组男单冠军。因其淳朴的形象和极富特色的个人魅力而被网友亲切称为“背篓少年”。如今,王发的弟弟也走出大山,跟哥哥一起在网球场上上阵“兄弟兵”。这背后既是对天赋异禀少年们能力的认可,更是体育界伯乐将视角致于平民田野间的最好体现,伯乐与千里马,为中国体育注入了全新活力,也让无数普通少年能够追寻自己的体育梦。
“背篓少年”王发
体育并非精英运动,想要挖掘千里马需将视野更多聚焦于平凡人。尽管世界体育最早以精英文化的形式出现,但中国自1932年加入奥运会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大众体育。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当前我国也更多以人民为主体来发展体育目标。王发的教练张晓洪用对网球的热爱,在云南创办俱乐部,选拔了20多位网球苗子并无偿培养。朱婷也是在世人最不认可时得到郎平的赏识,突破自我,彼此成就了一段佳话。人才的发掘往往归功于优秀的伯乐,而将视野下沉至中国的平凡田野间也会拥有更多闪耀的人才。
天赋绝非一日之功,千里马能得到伯乐的赏识离不开自身的磨练与坚持。如今社会中“卷”字已成为青年一代面临的最大挑战,要想成为佼佼者就不得不被“卷”字洪流裹挟。王发能取得目前的成绩,也离不开他挥洒的汗水和"每天的起舞"。他既不抱怨训练的苦,也不挥霍成功的乐,始终坚持每天不低于7000次的挥拍,不低于2小时的体能训练。就连网球绝佳运动员费德勒也强调:他的全部天赋,也需要通过纯粹的努力才能达到传奇的水平。竞技体育所产生的成绩绝非偶然,不断的突破与挑战极限才是竞技的最好体现。
想要真正为中国体育注入活水,深耕人才转变培养方式才是当前的发展之计。如今,王发的弟弟王艺也通过层层选拔走出大山,勇敢追求少年的网球梦。而教练也用二十余年的经历,去发掘更多偏远地区有天赋的孩子。这不仅体现了他个人深耕培养的崇高价值,同时也是当前发展社区体育、乡村体育的最好印证。想要广纳优秀的苗子,改变中国体育青黄不接的现状,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大到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向乡村倾斜,小到社会转变对于体育“四肢发达”的刻板印象,唯有上下联动转变当前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才会让更多天赋少年书写未来中国体育的传奇。
王发的弟弟王艺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一片原野。尽管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太多类似“中国没有gap year”、“躺平”等说辞,但对于全社会而言,只有从人才培养、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地提升,才能让更多“千里马”走出大山,涌现更多的"背篓少年"。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讲,不被局限、不被定义,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中不断前行,才能追寻光,成为光。
文字|柳婷
编辑|宋之媛
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