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贴网式拦网?国际排联新规则引争议,1点或提高球员受伤风险

2021年02月16日21:08:03 体育 1433

根据某知名媒体的消息,日前结束的国际排联世界大会通过了对排球比赛部分规则的修改,以提高比赛的流畅性和吸引力,2022年1月1日起实行。这次修改的内容包括:1. 自由人无论在场上还是场下都可以担当队长;2.场上球员被驱逐或取消比赛资格后,无论是否用尽了6个换人名额,仍允许换人上场;3.救球区域扩大到可以穿越整个计分范(此前仅限于己方计分桌区域);4、允许拦网球员在对手进攻网一侧同时触球。

鼓励贴网式拦网?国际排联新规则引争议,1点或提高球员受伤风险 - 天天要闻

对于这四点新规则,接下来小编逐一来分析。个人认为:只有第四点,才是球队主教练要求球员做到的重点,因此,在2022年以后的比赛中会频繁出现。

第一点,虽然自由人队长又多了一个“自由”功能,但在场下时并不能很好地帮助球队。第二点,只要有一方球队的一名场上球员(主力球员)被驱逐或取消比赛资格,即便已达到换人的6个名额限制,球队仍被允许换人上场,这一点板凳深度厚的球队有优势。第三点则十分鸡肋,即便救球区域扩大到对方的计分桌范围,如今的扣球球速快,防守球员很难从本方区域奔到对方区域而成功起球垫回,垫回线路还必须经由标志杆内。因此,新规则的所有前三点,并不能提高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

鼓励贴网式拦网?国际排联新规则引争议,1点或提高球员受伤风险 - 天天要闻

不过,第四点则不同。“允许拦网球员在对手进攻网一侧同时触球”的这一表述,意味着拦网球员越贴近球网拦网从而伸手过网,才越可能和进攻球员同时触球,即鼓励拦网球员贴网拦网。这样一来,在攻式排球的当下,无疑增加了拦网得分以及拦网撑起并组织防反的概率,从而提高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虽然国际排联的这一举措用心良苦,但也同时提高了拦网球员落地时踩到对面进攻球员脚的可能性,从而增加拦网球员的受伤风险。

鼓励贴网式拦网?国际排联新规则引争议,1点或提高球员受伤风险 - 天天要闻

熟悉排球的球迷知道,拦网球员在做拦网动作时,身体和球网的距离通常在30-40cm之间。这个范围之内,球员只要掌握拦网技术和起跳时间以及卡住进攻的常规线路,基本能拦住除了超手以外的直线和大斜线进攻或者有效拦网,但对拦小斜线基本无用。由于小斜线的线路短、力量大、速度快,很容易突破拦网手,且防守队员的起球率也低,诸如中国女排的朱婷、李盈莹、塞尔维亚的博斯科维奇、意大利的埃格努等等,她们都对小斜线的技术运用得十分娴熟。

鼓励贴网式拦网?国际排联新规则引争议,1点或提高球员受伤风险 - 天天要闻

面对这样的强力攻手,拦网球员只有选择距离少于30cm的贴网拦网,才更有可能对她们的小斜线有效拦网。只要二传球到位,前排主攻手就可以打小斜线,比赛中出现这种情形的概率很大。如果是影响胜负的关键分,拦网球员则更倾向于选择贴网拦网,也因此增加了踩脚受伤的风险。

2020赛季排超决赛上,刁琳宇的贴网拦网迫使李盈莹的进攻从小斜线改成大斜线,使得守候在小斜线位置的队友张常宁扑了个空,而刁琳宇贴网的代价是不幸受伤。那么,国际排联这一次修改规则,整体来看究竟能否提高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还是具有相反的效果,等待时间来验证吧!

鼓励贴网式拦网?国际排联新规则引争议,1点或提高球员受伤风险 - 天天要闻

-END-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观点,欢迎关注

如有不同意见,也可留言讨论!

体育分类资讯推荐

分析交易杜兰特利与弊 - 天天要闻

分析交易杜兰特利与弊

回顾火箭整个赛季的表现,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常规赛打出了52胜30负西部第二优异战绩,季后赛虽然被金州勇士“黑七”,也不是完全接受不了,从季后赛表现来看我们无论从防守体系、阵容配置和阵容深度都已经成型,唯独就缺具备硬解能力的超巨,下面我分析下
多哈世乒赛混双赛场:“黑马”搅局 无碍“莎头”三连冠 - 天天要闻

多哈世乒赛混双赛场:“黑马”搅局 无碍“莎头”三连冠

中国体育报记者 李雪颖在乒乓球世锦赛、奥运会的混双赛场,“黑马”并不鲜见。本届多哈世乒赛混双项目的领奖台上,最终登顶的是二号种子、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铜牌得主是三号种子、中国香港组合黄镇廷/杜凯琹和四号种子、韩国组合林钟勋/申裕斌,如果说这是在预期之内的话,那么银牌归属日本组合吉村真晴/大藤沙月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