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丨精准测量、科学控压,守护生命“无声防线”

2025年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延续“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作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首要风险因素,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中国2.45亿患者中近半数不知晓病情,农村患病率已超城市,年轻化趋势显著。

高血压:潜伏的“血管炸弹”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专家介绍,高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持续高压状态,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即可确诊。其危害体现在:

1、靶器官损伤:长期高压导致心脏肥厚、动脉硬化,引发心梗、脑卒中、肾衰竭;眼底病变可致失明,认知功能下降;

2、并发症叠加: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形成“代谢综合征”,加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3、隐匿性风险:50%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血压正常但家庭或动态监测异常(隐匿性高血压),夜间打鼾、失眠、压力大者需高度警惕。

精准测量:科学控压的第一步

1.测量规范

● 环境准备:测量前30分钟禁烟、不喝咖啡、不要憋尿,静坐5分钟;

● 体位要求:坐靠背椅,上臂与心脏同高,袖带下缘距肘窝2-3厘米,松紧以能插入1指为宜;

● 测量禁忌:勿跷二郎腿、说话、移动,至少测2次取平均值,若两次差值>5mmhg则测第三次;

● 家庭监测:初诊或血压波动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连续7天;稳定者每周测1-2天,记录趋势图供医生参考。

2.分级与干预

● 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优先生活方式干预;

● 2级及以上:≥160/100mmhg或合并靶器官损害,需启动药物治疗;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正常,常见于老年人,需关注脉压差。

科学控压:六大核心策略

1.限盐增钾:每日钠盐摄入<6克(啤酒盖一平盖),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增加香蕉、土豆、菠菜等钾含量高食物;

2.控体重减脂:bmi控制在18.5-23.9kg/m²,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每周减重0.5-1kg为宜;

3.戒酒限糖:每日酒精摄入量白酒<50ml、葡萄酒<100ml、啤酒<300ml;减少添加糖摄入,预防胰岛素抵抗;

4.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太极、八段锦等柔韧性训练;

5.心理平衡: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波动;

6.规范用药: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如氨氯地平、缬沙坦),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误区澄清与特殊群体管理

1. 常见误区

误区一:无症状,不用吃药。

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高血压需早发现、早治疗。

误区二:吃药会产生依赖性,副作用大。

降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误区三:血压正常就停药,不用坚持吃药。

高血压是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

误区四:一开始不能用“好药”,否则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

降压药不会出现耐药情况,且医学是发展的,以后也会出现“更好的药”。

误区五: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即使高血压急症也不可快速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

误区六: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

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应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 毫米汞柱,才判断为高血压。

误区七:血压越低越好。

血压短时间内降得很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根据医生建议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不能盲目追求数值降低。

误区八:吃药盲目追求新、贵,频繁换药。

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不波动,且没有明显副作用,药品品质有保证,就应坚持服用,无须频繁换药。

误区九: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到医院检查。

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即使血压稳定,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心、脑、肾等靶器官情况及药量是否相对不足。

误区十:跟着别人经验擅自用药。

高血压病因复杂,临床有很多分型,照搬他人经验跟风吃药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误区十一:不能长期吃降压药,副作用大。

规范使用降压药毒性是很小的,而高血压对身体产生的伤害会远远超过药物的副作用。

误区十二:血压正常后继续服药会出现低血压。

所有的药物都有代谢周期,坚持吃药是为了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来控制血压,不会让血压一直下降。

误区十三:拿保健品当降压药服用。

虽然有些保健品具有一定的辅助降血压作用,但是不能单单依靠吃保健品来进行降血压治疗,保健品不能代替规范的降血压药物。

2. 特殊群体管理

● 妊娠高血压:需密切监测尿蛋白、水肿,避免使用acei/arb类降压药;

● 青少年高血压:多与肥胖、压力大相关,需排查继发性病因(如肾动脉狭窄);

● 老年高血压:收缩压目标可放宽至<150mmhg,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行动倡议:共建健康社会

1、个人层面:养成每日测压习惯,记录血压、心率、症状日志,定期复诊;

2、家庭层面:子女协助老人学习血压计使用,监督限盐、用药依从性;

3、社会层面:社区开展免费筛查、健康讲座,医疗机构推行“高血压俱乐部”管理模式。

高血压防控需“精准测量”为基、“科学治疗”为要、“生活方式”为本。让我们从今日开始定期监测血压,践行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共同筑牢心血管健康防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刘雯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