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女性打开了航空世界的大门,却在一场环球飞行中神秘失踪

地球是一个奇迹
历史|美国

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飞机。埃尔哈特是一位美国女飞行员,成为首位飞越大西洋的女性,创造了历史。| 国家地理图片集
1937年6月,当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坐进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飞机的驾驶舱时,她正朝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壮举发起冲击——单人环球飞行

彼时,大批新闻记者簇拥在飞机旁,镜头与笔尖捕捉着她的每个细节:澄澈的蓝眼睛、利落的短发,甚至连她谈及飞机燃油容量和速度时的轻松调侃,都成了报道素材。

面对记者们对飞行风险的担忧,埃尔哈特只是淡然回应:“这将是一次沿着既定航线、安全稳妥的飞行。”她计划中的这场27000英里的旅程,将跨越五大洲,书写女性飞行史的新篇章。

然而,这位备受敬仰的女飞行员终究未能完成此生理想。当月下旬,她与飞机一同消失在天际,其最终归宿至今仍是现代未解之谜。

阿米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飞机。埃尔哈特是一位美国女飞行员,成为首位飞越大西洋的女性,创造了历史。| 国家地理图片集


充满冒险的童年

1897年,阿米莉亚·玛丽·埃尔哈特(amelia mary earhart)出生于堪萨斯州(kansas)阿奇森(atchison),作为埃德温(edwin)与艾米·埃尔哈特(amy earhart)的长女,她的家庭颇具特色。

父亲从平凡出身一路打拼成为律师,母亲则来自当地声名显赫的家族,家族向来重视教育与慈善事业。母亲艾米本身就是一位冒险家,年轻时曾独自攀登科罗拉多州的山峰。

有家族史料记载,艾米因父亲的传统观念而无缘大学教育,因此她不愿女儿重蹈覆辙。1944年,艾米曾写道:“我主张每个女孩都应掌握一技之长,这样才有安身立命的资本。”

在母亲的影响下,埃尔哈特姐妹自小就展现出叛逆精神。她们身着灯笼裤投身户外运动,打破当时女性只能穿裙子的传统。埃尔哈特在1932年的自传中回忆道:“遗憾的是,我所处的时代,女孩的人生似乎早已被定义。”

当时,她和妹妹因热爱运动、向往更广阔的世界,在众人眼中成了“异类”。在埃尔哈特成长的年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充满矛盾。一方面,女性权利不断拓展,在埃尔哈特二十多岁时,美国女性获得了选举权;另一方面,许多人对女性涉足传统上被视为“非淑女”的领域——那些曾专属于男性的公共空间,仍持怀疑态度。

但埃尔哈特志不在婚姻与家庭,她渴望的是事业与自由。受限于时代,她最初从事服务性工作,一战期间在加拿大军事医院担任护士助理,1925年又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1935年10月22日,阿米莉亚·埃尔哈特手持一辆电动踏板车。埃尔哈特在成长过程中活力满满,还经常和她的妹妹一起在户外进行体育运动。| 国家地理图片集

阿米莉亚·埃尔哈特在新泽西州普罗斯佩敦协助测试一款商业降落伞训练设备。埃尔哈特大胆无畏的个性促使她在航空业中不断打破纪录,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航空旅行安全的认识。| 国家地理图片集 

逐梦蓝天

在当时,社会工作被视作适合女性的体面职业,但埃尔哈特内心却燃烧着对航空的热爱。自她记事起,航空领域便蓬勃发展,1903年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成功完成首次飞行后,更是迎来了爆发期。

1907年,年仅十岁的埃尔哈特在一次博览会上第一次见到飞机,那时的她对这个锈迹斑斑的机械装置兴致缺缺。

转机出现在1920年,还是大学生的埃尔哈特与父亲一同前往加利福尼亚州长滩(long beach)观看“空中竞技表演”。这类活动在20世纪20年代初颇为流行,常由退役的王牌飞行员展示惊险刺激的飞行特技。

表演结束次日,埃尔哈特搭乘特技飞行员弗兰克·霍克斯(frank hawks)的飞机体验了10分钟飞行。尽管飞机仅爬升至2000英尺,但这短暂的旅程彻底点燃了埃尔哈特的飞行热情。

“从离地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飞行将是我毕生所求。” 她后来回忆道。随后,她说服父母支持自己学习飞行,并请来试飞员内塔·斯诺克(neta snook)作为教练。1923年,埃尔哈特获得国际航空联合会(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颁发的飞行执照,成为全球第16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创纪录的飞行

二十出头的埃尔哈特面临着经济与健康的双重压力,但她通过打零工坚持飞行学习,并购置了首架飞机。在此期间,她还积极参与美国国家航空协会(national aeronautical association)地方分会的活动。

正如她在自传中所述:“这些经历看似平凡,却对我意义非凡,因为飞行本身就充满乐趣。” 1928年,埃尔哈特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受邀成为首位飞越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的女性。

1932年5月20日,阿米莉亚·埃尔哈特在独自飞越大西洋后抵达英国北爱尔兰的德里。埃尔哈特是最早在航空业中打破重重障碍的女性之一。| 国家地理图片集  

此次危险的跨洋飞行由飞行员威尔默·斯图尔茨(wilmer stultz)和副驾驶路易斯·戈登(louis gordon)执飞,二人皆有报酬,而埃尔哈特只是无薪乘客。

正如历史学家艾米·苏·比克斯(amy sue bix)所言:“她登上飞机,象征着新时代独立而不失优雅的美国女性形象——既接受过良好教育、举止得体,又能熟练驾驭现代科技。”

尽管埃尔哈特渴望亲自操控飞机,但因能见度不佳及飞行安排,未能如愿。不过,这次飞行仍让她声名大噪,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女版林德伯格”

成名后的埃尔哈特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动航空事业发展。她与各界名流交往,借助他们的支持为后续飞行筹集资金;通过为全国性刊物撰写文章,分享飞行经历,让更多人接受女性投身航空的理念;甚至在时尚领域也留下印记,她以飞行头盔为灵感设计的天鹅绒头巾帽,广告宣称“无论是搭乘火车、汽车,还是飞行,都时尚百搭”。

埃尔哈特并未止步于声名,她不断挑战飞行极限,刷新飞行高度纪录,更成为首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性。因其与当时航空界巨星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外形相似,人们称她为“女版林德伯格”,而属于她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与公关专家乔治·帕尔默·普特南(george palmer putnam)结婚后,埃尔哈特开始追逐更高目标。1932年,她成为首位独自不间断飞越大西洋的女性飞行员;随后十年间,她又成为首位独自飞越太平洋的人。接连的成功让她萌生了更大胆的计划——单人环球飞行,这将是前所未有的女性飞行壮举。

神秘失踪之谜

1937年6月1日,埃尔哈特驾驶着心爱的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飞机,在万众瞩目下从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oakland)起飞。全球粉丝通过她在各地的经停加油点追踪行程,但在6月29日离开新几内亚莱城(lae),进入环球飞行最后阶段后,她与领航员弗雷德·努南(fred noonan)却离奇失踪,从此音信全无。

1937年7月3日,阿米莉亚·埃尔哈特的失踪事件登上了《每日新闻》的头版。经过数月的搜寻,埃尔哈特于1939年1月5日被宣告死亡。| 国家地理图片集  
大规模搜救行动无果而终,既未找到飞机残骸,也未发现任何遗体。尽管失踪几周后,埃尔哈特被宣告死亡,但此后人们从未停止寻找她的踪迹,关于她失踪原因的猜测也从未停歇。

有人推测她被日军俘虏并以间谍罪处决;有人认为飞机燃油耗尽坠入太平洋,残骸永沉海底;还有人猜测她流落到太平洋的某个荒岛上。多年来,无数探险家借助声纳、自主水下航行器等现代技术持续搜寻,但真相依旧迷雾重重。

女性航空先驱

虽然埃尔哈特的最终命运成谜,但她作为女性航空先驱的地位无可撼动。她不仅利用名人身份推动航空立法,更打破社会偏见,让公众逐渐接受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尽管在她之前已有不少杰出的女飞行员,但埃尔哈特凭借全球影响力,为更多女性打开了航空与科技领域的大门,成为无数女性追梦路上的引路人。

时至今日,航空领域仍存在性别失衡现象。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机维修技术人员中,女性占比仅4.9% 。

但这一数字逐年攀升,埃尔哈特这位航空先驱的贡献功不可没。正如埃尔哈特在1932年所写:“无数人致力于探索高效飞行的理论与实践,我坚信,未来女性必将在这一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她用自己的一生,为这句预言写下了生动注脚。


撰文:erin blakemore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