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动,更及时,更精准!南都投教新知内容实验室启动

新的市场环境,对投教工作提出新要求。

2024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上表示,投资者教育在投资者保护工作中起到基础性作用。要提高投资者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以简明易懂、投资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产品业务、宣传制度规则、提示投资风险。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证监局局长杨宗儒指出,研究推动“投顾+”业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投顾业态聚集效应,提升投顾业态影响力和覆盖范围。

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与投资者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投教无论在内容、传播还是服务等方面均迎来新需求。投教作品中的干货密集,如何稀释并让投资者共情?如何避免传播形式跟风,传播渠道简单“复制粘贴”?各投教参与方又如何共推投教服务新业态?3月13日,南都湾财社正式成立“投教新知内容实验室”(下称“实验室”),围绕“内容生产—传播触达—服务延伸”全链条,构建投教新范式,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共创投教内容新典范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深入推进投教考核评估工作,各机构对投教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纷纷打造投教服务矩阵,但“不懂的人看不懂,懂的人不需要”“知识正确但无人问津”“嗨,又是这”等依然是行业通病。

投资者需要的是“诶嘿,这样不错哟”“还能这样”“有点期待下一集”。实验室着力破解投教内容“专业性与传播力失衡”的行业痛点,将依托南都湾财社在泛财经领域百万级传播等成功案例经验,建立“民生视角+财经内核”的内容坐标系,采用情感化叙事和场景化等方式重构投教知识,让枯燥的投教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投教知识“共情”“可用”。

共建投教传播新形式

当前,越来越多的投教基地逐渐突破传统的“公众号+视频号”模式,成为抖音、小红书、b站等流量平台中的新面孔;同时,不少机构借助微短剧的风口,分享流量红利。

一方面,由于各平台之间存在用户差异,同样内容在不同平台间简单地“复制粘贴”,难以起到“一鱼多吃”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为追热点去做某一形式的投教内容,缺乏差异化视角,容易沦为形式跟风。

针对不同平台、群体等特性,实验室将构建主流平台、细分人群“传播矩阵诊断系统”,实现投教内容精准触达。同时,实验室还将注重ip塑造,通过有血有肉的ip形象,打破专业壁垒,拉近与投资者的心理距离;通过栏目化形式强化用户内容预期,以系列化、进阶式内容提升知识留存率。

此外,实验室将依托南方报业aigc创作培训基地,利用ai协同创新,提升内容、海报、视频等创作质效,形成“图文+视频+直播”的立体传播。

共推投教服务新业态

除了内容创作和传播形式创新外,实验室还致力于推动投教服务的新业态发展。实验室将积极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等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投教资源。一方面,联合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借助南都湾财社的力量扩大影响力,通过专业的视角和广泛的传播网络,使投教内容能够覆盖到更多的潜在受众,特别是那些对金融市场了解较少的人群。

实验室不仅关注如何有效地传递投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试图通过创新的方式激发公众对于理财的兴趣,培养理性投资的习惯。未来,随着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投教基地将会成为投资者了解投教知识的第一入口,也将是新的流量入口。

统筹:任先博 

执行统筹:刘兰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