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全面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推动。绿色可持续领域中,能源转型、环境保护、资源循环等都需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坚定地投入科研、以科技为驱动,是绿色低碳产业持续迸发活力的关键。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共同努力,打造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环境,激励更多青年科研人才踊跃投身,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产业、走进生活。
3月3日,第四届“青山科技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能源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学科的10位青年科学家获选。这项由美团发起的绿色可持续领域标杆性社会科技奖励,旨在鼓励更多科研力量投身环保研究,助力绿色低碳基础科研及技术成果转化。
第四届青山科技奖获奖名单
社会性奖励加持 鼓励更多青年人才投身科研
科技创新,事在人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人才是我国科创人才梯队的生力军,正在挑起“科技强国”的大梁。但科研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青年科研人员有十足的耐心和长期不懈的投入,也要有工作条件艰苦、过程枯燥寂寥的心理准备。同时,很多项目周期长、投入大、回报低,更需要获得来自多方的长期支持,让青年人才在科研工作中保持韧劲。
这一点在《实施意见》中得到了关注。其要求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资金等,以多元化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除了政策激励,我们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激发青年人才投身科研的积极性。
近年来,以“青山科技奖”为代表的社会性奖励,通过互联网企业的触达能力,让大众对绿色可持续发展有了更多关注。奖项聚焦的绿色低碳材料、碳捕集及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及储能、降碳减污协同控制等方向,可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循环经济等领域,与大众息息相关。同时,在“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的号召下,绿色低碳技术或将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强大动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大,这都让投身该领域的青年人才有了稳定的预期。
锦上添花的是,社会性奖励为青年人才投身科研提供了强力驱动。以“青山科技奖”为例,每人税后100万元的奖金极大程度解决了青年科研人才在资金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事业。并且该奖金不限用途、可自由支配,为科学研究和产业转化工作开辟了更自由的空间,也能吸引同领域人才攥指成拳,发挥出更大的创新潜能,让更多科研成果走进千家万户。
专注长期激励 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赋能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打造新质生产力,进而让产业发展带来的利好充分运用到生活当中。《实施意见》要求,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和综合绩效评价中,将成果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科研工作不是纸上谈兵,一切要以结果为导向。因此,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化尤为重要。
而社会性奖励的参与,将有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这在“青山科技奖”获奖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王朝教授,15年来持续聚焦生物基可降解橡胶产业化,致力于从源头解决橡胶行业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其研究团队已成功设计、制造出世界首条可降解轮胎和世界首批全可降解鞋,“用土豆玉米制成轮胎和鞋子”的科研成果已实现产业应用,即将走入日常生活。来自上海大学的李辉教授,多年来持续探索土壤污染分布定位与修复治理领域,实现场地有机污染精准识别与原位一体化高效修复。上海世博园、北京首钢园等,都是所在地土壤获得修复后,才得以成为当地居民、外地游客能够游览打卡、放松休闲的好去处。清华大学的徐建鸿教授在微尺度热质传递强化机制取得突破性的理论成果,“让化工反应发生在头发丝一样细的管道中”,他的技术创新已经帮助相关化工产业平均能耗降低20%-30%。
王朝用土豆、玉米等为原材料制备成的可降解鞋(拍摄:弘历)
可以看到,当绿色低碳科研成果走向产业,其带来的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会十分显著。然而,光鲜的背后必定是我们不曾看到的艰辛。在科研成果问世之前,科学家们往往要经历多年的潜心研究,以跬步之积,赴千里之志,其中的辛酸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对此,《实施意见》要求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推动完善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潜心研究的政策机制,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有了激励才有动力。绿色可持续领域着眼于未来,更需要长期持续的科研支持,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而以“青山科技奖”为代表的社会性奖励,便专注于对科研工作者的长期激励。“青山科技奖”于2021年发起,目前已评选四届,已助力39位青年科学家勇攀高峰,是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强力辅助,也让其成为绿色可持续领域标杆性社会科技奖励。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琪曾对此表示,“青山科技奖”能鼓励一批有志于从事我国“双碳”事业的年轻人建功立业,在使祖国强大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百炼成钢。
正如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所说,设立“青山科技奖”是希望能够着眼于未来,甄选出这一领域里的先进技术和研发人才,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美团有长期投入的耐心,愿做支持中国科研的一块“铺路石”。
来源:半月谈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