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自成都,医生在上海,患者在喀什。三城之间,跨越中国版图5000公里,因一场手术而连接。2月28日,全球首例机器人远程头颈手术成功完成,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迎来重大突破。
今天上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团队操控“成都造”经口手术机器人系统,为新疆喀什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患者精准实施喉部声门区肿瘤切除术。这也是全球首例ai+机器人远程头颈外科无创手术。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主任陶磊告诉记者,远程操作非常丝滑,特别是第三视野的加入,“双极电凝”的加入,使这个机器人如虎添翼了。
新疆喀什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张志飞说,现在的科技发展对医疗的改变是天翻地覆的,喀什的病人现在也能享受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疗条件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超远程手术,成功运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实施亚毫米级器械控制,突破了空间与网络限制,创造了人工智能与外科医学深度融合的全新探索,填补了手术机器人无法实现远程喉部声门区手术的空白。
手术机器人研制企业——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耀表达了激动的心情,他说,一切都很顺利,虽然病人和医生相隔千里,但是先进的手术和医疗技术已经近在身边。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表示,这一项技术最好的诠释就是医疗资源下沉,更直接地惠及偏远地区,包括新疆地区的这些患者,让他们受益。
据了解,手术机器人国产化后,与国外同类机器人相比,制造成本仅为三分之一,手术费用降低至五分之一,将极大地造福百姓,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