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疯了!嫦娥八号开放载荷,近20个国家抢着申请

据悉,嫦娥八号将在2028年前后发射,看似还有四五年时间,但实际上已经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和竞争。

这是因为今年10月份在阿塞拜疆召开的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释放了一个重磅消息:

中国的嫦娥八号任务将展开国际合作,并且对参与合作的国外项目开放200公斤载荷。

这也就意味着申请上的国家和项目,将能够在太空探索,特别是探月工程上,搭上中国的“顺风车”。

事实上,当下不光是中国在推进载人登月任务,世界各大国都在跃跃欲试。其中曾经短暂“登上”过月球的美国,就一度制定了重返月球的2.0版本计划,阿尔忒弥斯计划。

扬言要将1男1女2名宇航员在2024年之前送往月球,之后又将计划推迟至2025年,而看目前的现状,估计是很快又要被打脸了。

除了美国之外,印度今年8月终于在历经前些年多次失败之后,将一枚月球探测器着陆在了月球南极之上,成为了继美、苏、中之后第四个成功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尽管是跌跌撞撞勉强实现的月球着陆。

但印度依然还是雄心勃勃的计划在2040年实现载人登月,同时还要在2035年建立自己的空间站。而就在印度探测器着陆的几天前,俄罗斯也曾尝试了向月球发射探测器着陆,不过最终失败。

相比之下,中国的探月计划明显靠谱许多,因此一听到中国开放合作,立马就足足有近20个国家提交了申请。

根据国家航天局公布的消息,关于嫦娥八号的国际合作项目申请书,递交截止时间是在今年年底,也就是说还有两个多月不到的时间,凡是未申请的国家,将要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

不过就目前近20个国家已经申请的情况来看,竞争其实已经很激烈了,全球真正有点太空科研能力的国家也不过就这么多,他们早都在第一时间就赶着来“占位子”了,同时该选谁,不选谁,对中国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为何这么多国家都来抢中国“嫦娥八号”的合作机会?嫦娥八号究竟有什么隐秘的项目?与我国“不对付”的国家又该不该剔除?

其实之所以竞争会这么激烈,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嫦娥八号对外开放的载荷只有200公斤。

如果20多个国家齐上阵,一定会产生“僧多粥少”的状况,因此中国方面对所有申请进行筛选是必然的。

根据计划明年4月会完成初选,9月完成最终的筛选,给出确定的合作国家和项目名单。

那么选谁不选谁,虽不能说全看中国心情,也起码要选的都是符合我们利益,对我们探月研究有帮助的项目。

至于第二个竞争激烈的原因,就是嫦娥八号项目的意义非同凡响,相当于载人登月和未来月球基地奠基性质的工程。

而在嫦娥八号发射之前,我国还要发射嫦娥六号、七号,同时还将在2024年上半年,提前发射鹊桥二号中继星,为它们提供中继通讯服务。

这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其实暗藏玄机。

而嫦娥八号将成为中国探月工程4期中最重要的一环,不仅要实现预定目标地点的着落,更要实现返回实验。

其实就是在为载人登月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另外嫦娥八号还将和七号以及鹊桥二号组成一个月球科研站的基本构形。

这将对月球上的土壤、环境以及物理场等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因此凡是有探月之心的国家都会想参与合作。

不过,也正是因为国际参与的问题,同时引来了非议。

有些网友认为,虽然目前嫦娥八号的合作项目还未进入筛查,会是哪些国家还静待公布,但是之前关于天宫实验项目的筛选中,就赫然出现日本,印度等不太友好的国家,还有入选的荷兰、德国等欧洲国家。

而这些国家,在很多国际问题上对我们一直非常有成见。

虽然不让美国申请的项目通过,算是给咱们的航天事业出了一口气,可是仍有这些国家的参与,是否会危害我国的航天技术安全呢?

对于这样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对于太空科研,我国的原则和态度一直是秉承开放合作,这既体现了中国和欧美不一样的胸怀。

同时也是承认我们在航天科研上是后进者,而一些欧美国家的确具有丰富的经验,一定程度的开放,反而有利于中国的技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