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近年来,很多生物永远的消失在了这个星球上。
比如七绝真鲨,从2019年发现它的存在,到2020年就直接灭绝,前后时间甚至不足一年,又或者小笠原伏翼蝙蝠在2020年灭绝,目前仅剩一个标本。
而有一种动物,一种我国神话中曾多次出现过的巨型生物,目前也已进入灭绝倒计时。
这其中有天灾,但更多的是人祸。
«——【·水中大熊猫-斑鳖·】——»
在2006年,越南渔民在越南同莫湖捕鱼,却没想到捞上来一个巨型生物。
这个动物有着超过一米长的背甲,头部满是华丽的黄色斑纹,尖尖的鼻子露出来,长蹼的四肢不安的抓动地面。
这是一只巨大的斑鳖,一个全世界也仅有3只的可怜物种。
斑鳖这种生物,一直存在于我国神话传说中,它的身影曾贯穿四大名著,而西游记中的老鳖说的就是它。
这个如神话中玄武一般巨大的生物,曾广泛的生活在我国南方各个流域,和中南半岛北部各个水系的大型鳖类。
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有长江中下游、淮河、钱塘江等水系,而云南红河水系也有斑鳖的分布。
斑鳖是一种大型巡游鳖类,它们的肺部非常发达,存氧量十分可观,因此可以长时间在水中,捕食一些鱼虾等水生生物。
尤其是在宽阔的水域,斑鳖的行踪非常难以琢磨,偶尔能看到它们浮出水面进行换气。
这些大家伙是淡水水域中顶级的捕食者,几乎可以说毫无敌手。
但就是这样一种巨型生物,如今却落得个即将灭绝的境地。
«——【·水中大熊猫-斑鳖·】——»
其实就长相来说,斑鳖顾名思义就是长得一脸花纹的大王八,在我国古代被叫做癞头鼋。
这东西在四大名著中基本上本本被提名,可以感觉到在古时候,这些巨大的生物是一种很常见的水生个体,性情凶猛,繁殖能力也很好。
那为什么他们都会消失呢?
说到原因需要将长江流域种群和红河流域种群分开,因为两地的灭绝原因并不相同。
云南红河流域的灭绝原因很简单,一个字:吃。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一直存在吃野味的习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只要没有毒,那就都能入口,甚至有毒的都逃不过人类的捕杀。
不能吃,那就用来制药、泡酒,反正无论啥都能壮阳。
从这开始,就给斑鳖的灭绝留下了隐患。
在古时候,由于技术和器械并没有那么发达,人们很难打捞深水区的动物,偶尔见到斑鳖也是有心无力。
毕竟斑鳖曾捕获过长2米重217斤的个体,标本至今还存放在越南的一个动物展厅,那么难保不会有更大的个体出现过。
而且在古时候,人们通常对大型的动物有着别样的想法,认为这些动物都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不是仙魔就是精怪,吃了会遭报应。
因此当新中国成立以后,破除迷信的脚步响起,大家开始不再信鬼神之说。
这确实是好事,但对斑鳖来说却成了灭顶之灾。
那既然不是精怪,就肯定能吃,而且长得这样大,肯定壮阳又补肾,于是斑鳖的灭绝之旅开始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河流域大量的斑鳖被捕获,端上了餐桌,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导致大饥荒的三年,斑鳖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短短十数年时间内,这些曾经的淡水区霸主的东西竟然被吃的一干二净。
而板甲甚至被当做是药材敲碎磨成粉,但实际上这东西一点效力都没有。
因为当年是在困难时期,官方组织红河捕鱼队利用滚勾技术在红河流域各段捕捉大鳖以应对局面,仅三年时间捕获超过500只大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斑鳖。
但这些官方队伍,在1961年就已经解散。
可队伍能解散,贪婪的人心却散不了。滚勾技术的流传,让当地很多人组建有组织的捕鱼队伍,而散户更是不计其数。
尤其是到了八九十年代,开始流行电鱼,大量的斑鳖死在水中,而没有死去的则被送往各种水产市场和中药铺子,其标语中写着:中华神鳖,滋阴壮阳。
那十年间仅捕获27只斑鳖,但就这么少的数量也没人去买,更多的是死在了渔网之中。
渔民将其中部分活着的卖给各个动物园,可惜的是这些斑鳖并没有被好好保护,而是在当年就死掉了大半。
甚至因为对斑鳖不够了解,在死掉的十几年间都没人知道这些大家伙叫做斑鳖而被当做是鼋。
如果说,红河流域的斑鳖遭受了满清十大酷刑,那么长江流域的斑鳖就是满门抄斩,斩草除根。
«——【·斑鳖灭绝倒计时·】——»
在长江流域中下游的斑鳖种群主要面临的危机,是水污染。
由于在上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各种工业化被提上日程,大量的工厂和养殖场利用长江中下游的水利便利随便排污,导致下游水域和周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或者水体毒化。
导致成年体难以生存,幼体无法孵化,大量的斑鳖死亡,到了九十年代甚至在中下游完全找不到斑鳖的影子。
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太湖水域的斑鳖数量就已经非常稀少了。
可搞笑的事,江浙沪的各个放生池,反而成了斑鳖最后的庇护所。很多佛教信徒都有买鳖放生的习惯,而这些鳖中就有斑鳖,但大多数斑鳖都因为各种原因死亡,活下来的数量十不存一。
到了五十年代以后,仅有上海和苏州几个寺庙的水池中还存活几十个斑鳖个体。
西园寺的五只斑鳖是光绪九年的探花潘祖荫在此地放生,但在1938年时日军侵入吃掉了三只。
而苏州动物园的前身就昌善居,是一个在道光年间修建的义庄,当时此地有三个放生池,其中最大的一个养了差不多十八只斑鳖,但当时一直被人当成是鼋。
在1953年被改建成了现在的苏州动物园,原名城东动物园咋以后进行对外开放。
开放之后,动物园里饲养的斑鳖相继死亡,1963年还剩五个,可到了1972年时就只剩下了两只,而92年改建完斑鳖饲养池以后,不知道是因为事故还是个体斗殴,只剩下了一只,就是现在咱们仅存的一只年迈的雄性。
可悲的是,直到1994年赵尔宓教授确认其种为斑鳖后,大家才知道这些一直以来被当做鼋的巨大生物是斑鳖。
在近二十年内,我国各个动物园的饲养个体相继死亡,而红河流域却依然在市场上见到各种被捕获的斑鳖,有些被卖到餐馆,有些则被发现后放归野外。
在2008年发现的那只斑鳖被放归后,这就是我国能记录到的最后一只野生个体。
到2007年为止,我国加越南的已知斑鳖个体,均为雄性,灭绝已成定局。
但长沙动物园却发现他们饲养多年的鼋,应该是一个斑鳖,后经证实不仅是斑鳖,还是仅存的一只雌性。
这给国内斑鳖恢复种群带来了希望,我国竟然凑出了最后一对斑鳖。
但随着后来跟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国际斑鳖救援组织以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对繁育种群计划的实施,这件事竟然一步一步走向了无法逆转的悲剧上。
为了可以自然交配,长沙动物园的雌性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苏州动物园,但斑鳖本身性情凶猛,攻击性强,本应该隔离一段时间熟悉环境在做打算。
谁知道各种专家会面后得出的结论竟然是第二天就合笼,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雌性斑鳖下水后便沉入水底,至于繁殖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家暴还有可能。
几个月以后雌性斑鳖生下100枚为受精卵,直到09年四月重新合笼。
但最后的几年时间里,雌性剩下的受精卵却全部孵化失败。之后尝试的人工授精也均已失败告终。
这其中有年龄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人。
龟鳖动物的人工授精成功率本身就低,而当时的各方组织根本没有任何经验,因此能成功也许才是中大奖。
2019年,雌性斑鳖再一次从人工授精中醒来,但当时状态已经非常不对劲,在经过了四个小时的抢救,我国最后一只雌性斑鳖死亡。
这是当时全世界的最后一只斑鳖,预示着斑鳖灭绝正是进入倒计时。
但在一年后,曾在2006年被捕获又重新放回同莫湖的斑鳖重新检查后发现,这竟是一只雌性。
本以为天无绝人之路,斑鳖又有希望了,但谁知道2021年,越南这只雌鳖也死亡了。
到2021年为之,斑鳖种群已成绝唱。
这个美丽庞大的生物,等待它们的只有灭绝这一条路。
«——【·结语·】——»
在这件事上,我国确实做的不够多不够好,但当时毕竟处于那一百年里,国人自顾不暇更不可能将心思放在研究这些野生动物上,因此错过了最后的及回报。
但因为这一个种群敲响的警钟,我国近几年也在想办法恢复鼋的种群数量,目前已获成功,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亡羊补牢吧。
如果有想看越南种群为何也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的看官,可以在评论区里告诉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