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XBB毒株传播更快的XBB1.5来了,它会是一个新挑战吗?

导读

作为传播力强的新冠毒株xbb,其一出现就被广泛关注。截止目前,我国已发现的xbb及其亚分支有近200例。然而,最近美国又出现了更快的毒株xbb1.5。

自去年11月以来,美国xbb毒株在新冠感染占比逐渐增加,截止2022年12月30日其占比已达到40.5%。

据相关专家表示,bq.1和xbb毒株目前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亦有专家表示,“短期内‘阳康’人群对于xbb是有免疫能力的”。对于传播更快的xbb1.5,同样如此,目前尚未发现其致病力更强。

本文通过同济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徐金富的分析,系统地了解xbb毒株的特征。

徐金富、钱    浩 | 撰文

01

xbb毒株流行病学

· 国际

xbb是ba.2突变株bj.1 (ba.2.10.1.1)和ba.2.75 (ba.2.75.3.1.1.1)的重组毒株,而不是来自于单一突变(图1)。2022.8月中旬首次在印度发现(图2)[1]。

图1 新冠病毒进化路线图

图2 来自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奥密克戎毒株的频率检测

2022年12月30,美国疾控中心(cdc)于更新的最新新冠毒株检测数据,xbb.1.5突变株已经占到美国新检出毒株的40.5%,并且约是一周前的2倍、2周前的4倍(图3)。

图3 美国cdc新检出新冠毒株的分布

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xbb.1.5已在至少74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

· 国内

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提及,国内已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与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12月30日,陈赛娟院士团队的研究表明,针对 2022 年秋冬季上海地区新冠病毒感者的 369 份病毒基因组数据进行测序,鉴定出一系列omicron变异株,包括25例xbb毒株;这25株xbb中,96%的xbb病例(24/25)为境外输入病例(图4)[2]。

图4 omicron变异株分布情况

1月3日,杭州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检测出了xbb、bq.1、bq.1.19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

02

更强的免疫突破特点

xbb亚型的变异峰值位点有14个,其中包括n端结构域(ntd)中的5个位点,以及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中的9个突变(图5)[1]。rbd上的大量突变使xbb亚型毒株获得了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图5 xbb毒株突变示意图

曹云龙、谢晓亮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xbb是目前对已知的抗体逃避性最强的毒株,远远超过ba.5 [3]。

raj rajnarayanan教授团队量化了免疫逃逸的严重程度,以omicron ba.2(0.33)为参照,ba.4/5约为0.43;bf.7约为0.6;而xbb超过了0.9 [4]。

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相似,但andrew pekosz教授表示xbb.1.5还具有一个额外的突变f486p,使其与ace2受体的结合更紧密,可以更好地与细胞结合,这使得xbb.1.5毒株更容易造成感染。曹云龙教授的研究亦支持相似观点[5]。

03

临床处置上的可能挑战

xbb可能会导致接种过疫苗或既往感染人群继续感染,且传染速度可能会超过目前国内流行的毒株。

曹云龙教授表示,以疫苗接种获得的抗体效力看,近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bq.1.1.10、xbb等对于三针灭活疫苗(coronavac)接种者的血浆显示出严重的逃逸能力;即使是接种三针疫苗后又感染ba.1、ba.2、ba.5乃至bf.7的康复者,其血浆对于最新的xbb等突变株的中和滴度也较弱(图6)[5]。

何大一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xbb对当前的新冠疫苗(包括针对突变株的二价mrna疫苗)构成了严重威胁[1]。

这意味着我国感染过ba.5.2和bf.7毒株的人在bq.1和xbb两个新变异毒株流行时,可能会重复感染。此外,上述两位学者的研究还均发现bq.1和xbb毒株会使几种中和早期奥密克戎的单克隆抗体失效[1,5]。

2023年1月3日,fred hutch研究所的hhmi研究员jesse bloom在社交媒体发布相关数据,显示xbb.1.5毒株是美国目前传播系数最高的变异毒株(图7)[6]。

图6  xbb.1.5表现出增强的hace2结合和强烈的抗体逃避

图7 bloom团队相关表述截图

致病力可能与目前的毒株类似。当前尚无证据表明,与现阶段的流行株相比,xbb相关变异株(包括xbb.1.5)会造成其他不同的临床症状。许文波所长介绍,bq.1和xbb的致病力与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国家也没有增加。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发布的《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s of 21 december 2022》认为目前暂无证据表明xbb变异株对严重性有影响(图8)[7]。

图8 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相关截图

来自美国cdc的数据表明,近期病例报告数及病例死亡数仍较为平稳,但近期病例住院人数有一定上升,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8]。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和奥密克戎变异株xbb有关,但这可能提示需要重点关注老年人群。

新冠毒株以攻击呼吸道为主,可能会累及到下呼吸道和胃肠道,甚至是其它器官。近日网上所传的xbb更容易攻击心脑血管及胃肠道的言论尚无研究数据支持。目前认为xbb仍以侵犯呼吸道为主。新冠相关毒株主要与ace2受体结合而致病,而ace2受体广泛表达于身体各组织,包括心脑血管、胃肠道以及肺等。

因此,新冠相关毒株,包括xbb都有可能累及胃肠道造成影响,导致腹泻等症状。但暂时无法得出xbb变异株更易导致心脑血管及胃肠道症状的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已有的研究数据,xbb相关变异株在临床诊疗过程的要求中可能不会有较大变化。但应当关注以下问题:

1)其免疫突破特点可能造成的重复感染问题;

2)xbb可能对大多数前期开发的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作用完全或部分耐药,这可能影响临床治疗及药物开发;

3)xbb是否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或临床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

4)目前仍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群;

5)需要持续监测新冠毒株的流行及变异情况。

参考资料

1.wang, q., et al., alarming antibody evasion properties of rising sars-cov-2 bq and xbb subvariants. cell, 2022.

2.https://journal.hep.com.cn/fmd/en/10.1007/s11684-022-0981-7

3.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9.15.507787v3

4.https://twitter.com/rajlabn/status/1577473842049597441/photo/1

5.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3.01.03.522427v1

6.https://twitter.com/jbloom_lab/status/1610007583749967872

7.https://www.ecdc.europa.eu/en/covid-19/variants-concern

8.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datatracker-home

注:文章来自“呼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