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果对Esteller来说并不完全令人惊讶,他指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表明,一些基因变异与面部特征有关。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进行双胞胎研究的马里奥·法尔基(Mario Falchi)对此表示赞同,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论文中描述的优雅实验……表明,长相相似的个体比随机选择的个体拥有更多的遗传变异。”
埃斯特勒评论说,研究小组还发现,两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超出了他们的容貌和基因。他说,虽然这项研究旨在检查脸部,但研究小组使用了“一份非常广泛的问卷”,该问卷显示,体重和身高等生理特征在二重人口中也有相似之处,生活方式特征(如吸烟习惯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如此。这可能表明,相似之处“扩展到了更多与人格相关的特征,”他假设,并补充说,这种说法需要“仔细评估”。Falchi说,据报道,面部特征与生理和行为表型之间的关联很可能是由于多向效应,其中一个基因影响多个看似不相关的性状,而上位性效应则是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梅森写道:“看到基因与面部识别算法之间的联系很有意思;这表明使用这两组数据在未来可能会更加强大。”“这可能会为法医学打开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但它是令人兴奋的。”
Esteller认为,这一结果可能会导致使用人工智能根据人脸图像来推断基因变异。他推测,科学家最终可以“从鼻子或嘴巴上区分出此人是(医学相关的)突变携带者”,这可能会导致早期干预,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更有针对性的护理。
相反的结果也可能成为现实,结果可能会导致更好的面部重建DNA证据,或如Esteller所说,“如何从基因组中画出一张脸。”
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个可能的步骤,Esteller说他和他的团队现在正在调查完整的基因组,以发现涉及面部相似性的其他变异。他还计划研究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在面部变化中的作用。使用这种多组学方法,Esteller说,“我们将能够从生物材料中重建完美的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