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明生物细胞焦亡抑制药物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最高奖“突出贡献中关村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联合创办的北京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炎明生物)宣布,公司在针对Gasdermin家族蛋白开发抑制细胞焦亡的全新药物分子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所谓细胞焦亡,又称为细胞炎性坏死,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为细胞的不断胀大和最终细胞膜的破裂。如果癌细胞出现细胞焦亡,也许癌细胞会引发更强的抗肿瘤免疫,这样就可以实现癌症的治疗。

这可不是异想天开。早在2015年,邵峰带领团队就已经在Nature发表论文,首次揭示Gasdermin D(GSDMD)是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执行者(GSDMD是Gasdermin家族蛋白成员之一,该家族还包含GSDMA、GSDMB、GSDMC、GSDME和DFNB59等五个成员),并且发现该家族成员(DFNB59除外)的N端结构域均具有诱导细胞焦亡的功能。上述发现被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杂志评为过去20年免疫学领域的20项标志性进展之一。

2020年,邵峰与邓天敬博士基于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通路等原创成果,联合创立了炎明生物公司,致力于针对炎症和肿瘤的革命性创新药物的开发。

据介绍,炎明生物开发的靶向细胞焦亡的高亲和力小分子抑制剂,近日,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Gasdermin蛋白和小分子抑制剂复合物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了小分子药物如何能够抑制Gasdermin蛋白发挥膜打孔功能的全新作用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Gasdermin家族蛋白在脓毒症、多发性硬化症、哮喘、化疗药物导致的炎性损伤、病毒感染,或者CAR-T治疗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以及IBD等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均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开发特异性的Gasdermin抑制剂,将会为这些疾病治疗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邵峰表示,“我们最新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说明,开发针对包括GSDMD在内的Gasdermin家族蛋白的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完全是可行的,我们的研究也为此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线。”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针对Gasdermin蛋白的抑制剂。”炎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邓天敬表示,“从我们找到苗头化合物,到将其对细胞的活性提高数百倍,并在和疾病相关的原代细胞上获得纳摩尔级的化合物,直到最终得到其和蛋白结合的高分辨结构,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

同时,邓天敬介绍,“从HTS(高通量药物筛选)到获得国际上第一个复合物共晶结构,我们只用了6个月时间。这些成果验证了炎明生物的药物研发能力,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在中国能够做出从0到1的新药研发。”

此外,炎明生物也在其他天然免疫调控项目上获得了重大的进展。邓天敬透露,目前,炎明生物正在进行多个新靶点全新作用机制的新药研发项目,一些项目已经进入了临床前的研究阶段。

据悉,炎明生物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和培育的重点企业,研发中心占地面积3400平米,配备了国际一流的研发设备,并具备药物化学、计算化学、发现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等新药研发能力。目前,已有近100名科研人员在此开展多个全新靶点的新药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