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生于时间之始,可解暗物质之谜

两个黑洞合并的假想图。(图源:加州理工学院R. 赫特 (IPAC))

黑洞的本质是什么?黑洞怎么来?黑洞在宇宙的进化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科学家们。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那些宇宙最早期就存在的黑洞,可以解释多个天文之谜。

这项研究表明,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早期的宇宙由原始的小黑洞填充,这些小黑洞加速了恒星和星系的形成。这个理论本身并不新鲜,早在1971年由斯蒂芬·霍金提出。然而,在这项新的研究中,天文学家却告诉人们,如今人类对宇宙的理解上出现的巨大空白,其实可以由原始黑洞巧妙地填补。

首先,这些黑洞可以解释暗物质的存在和性质。暗物质无法被看见,并且预计占据宇宙所有物质的85%。那么原始黑洞是如何解释暗物质之谜的呢?很简单,这些黑洞可能就是那些没有被观测过的暗物质本身,虽然该理论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

“我们的研究表明,无需引入新的粒子或物理学理论,从研究暗物质本身的性质、再到寻觅超大质量黑洞的起源,我们就能揭开现代宇宙学的谜底。” 迈阿密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尼克·卡佩卢迪在声明中说道。

原始黑洞的理论最初由霍金提出,后来被主流观点所抛弃。主流观点认为黑洞是在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时坍缩后产生的。

但在过去几年里,人们利用尖端技术对黑洞进行了观测和探测,发现潜伏在宇宙中的黑洞并不总是与预期相符。一些黑洞要么太大要么太小,然而大质量恒星的坍缩是不可能形成这样的黑洞的。

“不同尺寸的黑洞依然是个谜。我们并不理解,在自宇宙存在以来的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长到如此巨大的。” 欧洲航天局(ESA)的科学主任、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金特·哈辛格认为。

根据该理论,黑洞从一开始就存在,在宇宙大爆炸后的数百万年里加速了恒星的形成。(图源:欧洲航天局)

科学家们提出的新模型,改变了先前所假设的宇宙演化时间轴上的几个时间点。比如,如果原始黑洞从一开始就存在,那么它们就会比我们融合得比我们想象中更快,从而有更多的时间长到如今能被探测到的规模。

这些黑洞的引力也会加速第一代恒星和星系的形成。因为在大爆炸后的最初数百万年里,充满黑暗宇宙的尘埃和气体云会在黑洞引力的作用下更快地坍塌。因此,那些神秘的黑暗时期会更短,第一代恒星也会更早形成。

“原始的黑洞如果存在,那将会是一切黑洞的最初来源,银河系中间的黑洞也不例外。” 耶鲁大学天文学教授、该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普里亚姆瓦达·纳塔拉詹在声明中说。

让天文学家们难以解释的,不仅仅是大黑洞。欧洲航天局的盖亚任务得到了最为详细的三维银河地图。其证据表明,有大量的小尺寸黑洞散布在银河系各处。这些黑洞太小,是无法从大恒星的坍塌中诞生的。

这项发射任务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探测大爆炸后产生的第一代恒星的余辉,它们是宇宙中的第一束光。残余的红外线证据将会揭示哪种理论才更正确:黑洞是从一开始就一直存在,还是在第一代恒星消亡后才开始形成。

“如果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在所谓的‘宇宙黑暗时代’就已经形成了,那么韦伯太空望远镜也会拿到相应的证据。”哈辛格说。

该研究已被接受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可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在线查阅。

相关知识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是已发射的红外线空间望远镜,原计划耗费5亿美元并于2007年发射升空。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项目严重超支,发射时间数次推迟,最新预估总耗费高达100亿美元,发射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2月25日7时20分。2019年8月28日NASA表示该望远镜首次组装完毕。

BY: Tereza Pultarova

FY: 小戴同学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