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肿瘤看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为抗肿瘤事业引领新方向

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2021年9月25-29日,第24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1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召开,主题是“聚焦创新研究、引领原创未来”。

9月28日,由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委会组织召开、正大天晴独家赞助的“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专场”在云端举办,本次会议由于金明院士、韩宝惠教授、李凯教授重磅引领,携各领域专家线上联动,全面、系统、深入的介绍了抗血管生成药物理论机制、更新迭代,及以安罗替尼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泛瘤肿最新研究数据及进展,为我国抗肿瘤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形式和思路。

接下来,随着《医师报》小编先睹为快吧!

于金明院士|跳出肿瘤抗肿瘤:重视针对肿瘤微环境的疗法

CSCO候任主委、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从肿瘤治疗历史开始,生动讲解了肿瘤精准治疗理念。他表示,以往的肿瘤治疗方式、放疗、化疗、靶向都是针对肿瘤细胞,而目前肿瘤研究领域最热的研究是抗血管治疗和免疫治疗,都是针对肿瘤的微环境的治疗。因此,要跳出肿瘤看肿瘤,将两者合,从而提升抗肿瘤治疗的效果、克服耐药。

此外,于院士指出,免疫联合治疗目的是扩大免疫疗效的窗口,免疫治疗与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放疗等治疗方式的联合都可以扩大免疫疗效窗口,从而增加肿瘤治疗的效果。

韩宝惠教授|血管靶向治疗的中国之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从理论、联合治疗、生物标志物、未来等四个方面介绍了“血管靶向治疗的中国研发之路”。他表示,临床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三类:单靶点(贝伐珠单抗,针对VEGFR)、多靶点(安罗替尼,针对多靶点)和泛靶点。在恶性实体瘤中,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临床适应证广泛,在联合化疗、靶向、免疫治疗方面都可见到疗效提升,在药物选择上,则需要扬长避短联合治疗。

韩教授着重介绍了在单靶点的基础上,小分子多靶点联合治疗新策略。如安罗替尼+化疗在一线、二线NSCLC患者治疗中均有尝试,并且取得较好的疗效。

韩教授指出,在晚期肺癌治疗中,作为中国原研的血管靶向药物,安罗替尼创新突破晚期肺癌三线治疗的格局,成为晚期肺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联合策略,为患者提供了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治疗选择。同时,安罗替尼在不同适应症及泛癌肿联合治疗方案充满潜力,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李凯教授|换代新药-优显何方?

天津市肿瘤医院李凯教授则详细讲解了新、老血管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他表示,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第一代单靶点血管靶向药物面临着耐药这一共同短板。

李凯教授指出,新一代血管靶向药物安罗替尼则可抑制多个靶点,且兼顾肿瘤及“周边”环境。研究显示,安罗替尼能降低肿瘤脉管渗漏、改善局部循环状态,并减少异常脉管新生、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其次,安罗替尼可明显改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粒细胞比值,并通过明显下调血管内皮细胞上的PD-1,解除免疫屏障,使得免疫活性细胞迅速进入肿瘤,促使免疫活性细胞分泌大量干扰素和窗口素,形成抗肿瘤作用。

因此,安罗替尼可以说是弥补了第一代单靶点血管靶向药物的短板,能够承担起血管靶向治疗药物升级换代的重任,并成为中国人在抗肿瘤方面献给世界的礼物。

朱向帜教授|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治疗肺癌脑转移重要方式

江苏省肿瘤医院朱向帜教授介绍了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肺癌脑转移治疗上的应用。朱教授指出,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治疗肺癌脑转移重要方式,以安罗替尼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可通过抑制VEGFR2,减轻脑水肿;同时,也可通过增加放射敏感性来控制肿瘤。

此外,与安慰剂比较,安罗替尼三线单药治疗无论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还是小细胞肺癌(SCLC)脑转移,均可延长PFS和OS。此外,一项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野生型或突变型接受过标准治疗后耐药的NSCLC多发脑转移患者,安罗替尼联合WBRT延长颅内PFS达11.1m。由此可见,NSCLC脑转移及SCLC脑转移,安罗替尼单药或联合放疗是新的治疗策略。

卢铀教授|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抗血管治疗进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卢铀教授介绍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靶向治疗(A+T)联合治疗方式具有协同作用的分子基础,理论上可增强抗肿瘤疗效。但在初治的驱动基因阳性NSCLC患者中,大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EGFR-TKI联合治疗中,显示了PFS延长,但OS未获益。小分子安罗替尼+EGFR-TKI现有证据表明PFS获益,需进一步验证OS获益。

因此,卢教授认为,仅仅改变肿瘤微血管是不够的,临床医生仍需进一步思考、探究。

宋勇教授|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宋勇教授介绍,基础研究证实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且安罗替尼在改善肿瘤微环境上,优于贝伐珠单抗。

宋教授对目前已有的1-3线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

一线 化疗±抗血管仍是晚期NSCLC一线治疗重要选择。目前的研究显示,安罗替尼一线无论是化疗还是免疫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还需要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

二线 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化疗Ⅱ线治疗,对比化疗单药疗效明显改善。尤其在一线免疫治疗失败患者中,疗效更好。

三线 Ⅲ线治疗中,安罗替尼是CSCO NSCLC指南唯一推荐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是NSCLC三线标准治疗,且安罗替尼3线使用生存获益显著优于4线及以后使用。

储天晴教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定位和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储天晴教授介绍了抗血管药物和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用中的定位、现状和一些思考。储教授表示,联合化疗在国外和国内都是经典的标准治疗。而联合靶向治疗(A+T)PFS显著获益,OS暂无阳性;联合免疫治疗(A+I)模式可双重调节微环境,前景无限已被多个指南认可。

储教授指出,在抗血管生成药物中,安罗替尼是唯一获批单药3线治疗NSCLC/SCLC适应症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他该类药物均需联合治疗。且不同于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无论是在非鳞还是鳞癌均有效。

王晶教授|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相关转化研究进展

天津市肿瘤医院王晶教授对晚期肺癌治疗现状,抗血管生成药肺癌获批情况和未来展望三部分进行了分享。她表示,目前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占重要位置,已成为肺癌各个亚型治疗中的标准方案。而作为唯一获批单药3线治疗NSCLC/SCLC适应症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SCLC,mPFS、mOS获益显著;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

对于未来,王教授总结:抗血管生成药物单药有效,联合更佳;联合化疗,互促增效;联合TKI,抑制耐药。联合免疫,协同增效。

陈立波教授|晚期甲状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陈立波教授介绍了晚期甲状腺癌靶向药物的治疗进展。他表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在过去30年中增长了4.73倍。而对于不同分型的甲状腺癌,治疗策略不同。

陈教授介绍了2021年ASCO会议上报道的安罗替尼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显示13例合格患者中,总体ORR达76.9%,10例患者达到PR,体现出极大的前景。安罗替尼序贯碘-131治疗晚期DTC的研究,期望安罗替尼能降低治疗难度,在疗程数和总记录两方面上均取得临床获益。

最后,陈教授表示,从为药物优选适应证到为患者优选药物,晚期甲状腺癌靶向治疗已迈入新时代,要求严格对照和创新设计提升研究价值,在提升疗效、保证生活质量和扩大适应证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

周宇红教授|中国肉瘤患者靶向抗血管TKI治疗之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宇红教授介绍了中国肉瘤患者抗血管TKI治疗之路。她表示,肉瘤治疗一线治疗至今仍以化疗为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长期没有明显提高。

周教授指出,作为我国自主原研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已经在软组织肉瘤的二线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获益,其中位PFS可达6.27个月,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获得了CSCO指南Ⅰ级推荐,是软组织肉瘤患者蒽环类进展后治疗的标准药物。安罗替尼是国内唯一拥有软组织肉瘤适应证的靶向药物,给中国肉瘤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陈治宇教授|晚期结直肠癌抗血管治疗的全程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治宇教授介绍了晚期结直肠癌抗血管治疗的全程管理。他表示,近年的研究显示,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贯穿于mCRC全程管理,从一线、跨线、二线到末线治疗。三药联合治疗时代,三药联合(FOLFOXIRI)+贝伐珠单抗ORR、PFS和OS均好于两药联合(FOLFIRI),且初始三药明显优于序贯三药。

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患者,抗血管生成和细胞毒药物的联合,以及对免疫微环境潜在的调节作用,为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末线治疗应用发挥新的价值。

周琦教授|复发转移性妇科恶性肿瘤困境和破局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周琦教授介绍了复发转移性妇科恶性肿瘤药物治疗的困境与破局。她表示,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患者复发率高,约30%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会经历复发,预后往往很差。且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铂耐药卵巢癌的化疗方案疗效均欠佳,存在着大量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周教授指出,近年来,抗血管生成和免疫治疗的兴起,给晚期复发妇科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其中,安罗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新药,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功效,可与多种药物联用,增强抗肿瘤疗效。与同类药物相比,安罗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多项临床试验均验证了安罗替尼治疗妇科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选择,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与国际肿瘤学界影响力的提升,CSCO已经成为走在学术前沿、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学者研究成果展示的重要学术平台,我国自主原研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期待在全国肿瘤界同道的拼搏奋进下,不同联合方案能碰撞出新的火花,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