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黄金国、黄金梦


从媒体上读到一则介绍科学知识的小文:《空中自有“黄金屋”》。说是在远离地球175光年的空间,发现了一颗黄金构成的星球,其黄金储量是地球的一百万倍,“但遗憾的是它距离地球实在太远,因而人类只能望之兴叹”;另在地球的轨道附近发现了一颗金属小行星,竟也蕴藏着万吨黄金和十万吨白金,总价值达上万亿美元,“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它距地球仅一千万公里,可以说是唾手可得”。

读了这则短文,我只觉得聊有趣味,却没有感到多么“遗憾”,也没有感到多么“令人振奋”,至于“望之兴叹”,就更没有那么多情。太空里有黄金,这就好比地球上有泥巴,只是一种客观存在。我想那黄金构成的星球,未必比咱们的地球更适合人类生存。

据介绍,黄金作为世界上最贵重的金属之一,只不过是“具有极高的金融价值和工艺装饰价值”,这很令我失望,因为这两种价值,都不是不可替代的。也许黄金还有更有价值的用途,但就已知的这两种用途而言,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还比不上空气和水。这就难怪在乌托邦的理想中,要用黄金修建厕所。而且列宁也提过类似的建议,当然是在货币消亡以后。那时用黄金建个厕所,可以作为游览项目,却不用再收费了。

曾经有过一段时期,黄金的价值还比不上铜和铁。那时铜和铁是货币商品,这从古币收藏家那里可以知道。而且铜和铁还有一个黄金比不了的优点,就是由于它们的出现,引起了生产工具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后来黄金成为贵金属,只不过是由于它容易分割、保存和携带,不易变质等。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也可以理解为,黄金不是天生的富贵命,是货币选择了它,用它只为方便而已。黄金靠它的自然属性得到人类的青睐,就好比一个人仅仅因为长得好看,就中了个头彩。

话说回来,即使黄金有这些优点,如果地球上充斥了黄金,它还具有极高的金融价值和工艺装饰价值吗?这使我想起了伏尔泰小说中的“黄金国”,那里的村童穿着金银铺绣的衣服,被他们丢来丢去的石块原来是黄金、碧玉、红宝石,其中最小的一块也够做皇帝宝座上最辉煌的装饰。他们用黄金修筑花园,正如我们用石头砌墙。闯入者试图用黄金付饭费,却被讥为大路上的石子。当地人最不明白的,是外乡人爱他们的泥巴石块。爱得发狂,甚至不惜将他们赶尽杀绝。这样的“黄金国”固然是幻想,但如果真有遍地黄金的地方,情景也必然是这样。

于是想到,如果那颗已被发现的黄金星球离我们很近,甚至干脆搬到地球上来,真会那么“令人振奋”吗?假如地球变成一个黄金的球体,会不会更令人振奋一些呢?也许吧。没有了水和空气,人们还可以挥金成肴,吃黄金菜,喝黄金酒……而且据说,《本草纲目》有记载:“黄金可食用,可抑菌”。又据说,经专家鉴定,黄金酒“有舒筋、美容、延缓衰老等保健作用”……只怕是那时候再来开黄金宴,就吃不出今天的那份感觉,而要味同嚼泥了。因为那时的黄金,已经变成地道的泥巴。

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事物,即使是作一个科学的评价;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的价值观加之于世界,即使是观察遥远的天体。望着一个遥远的星球上的黄金而兴叹,为一个天体上的黄金储量而振奋,并能立刻用美元计算出它的价值,这反映了人类对黄金的一往情深,若其他物类有知,定会嫉妒不已。

酷爱黄金的人们,在遥远的太空,有一个美丽的黄金梦。不必为之遗憾,也不必望之兴叹,只需饮下若干杯黄金酒,醉入黄粱之际,便可神游那黄金世界了。

(作者简介:焦加,原某报高级编辑、高级评论员。从事编辑工作34年,任评论员26年。所编栏目获首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奖、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个人获第二届韬奋新闻奖提名奖。所撰评论在全国性评奖中获奖数十次。编辑出版该报杂文系列近20种,写作出版杂文集《亲自读书》等4种,其中《亲自读书》一文入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志公主编初中第六册《语文》课本。近年致力于系列文史随笔写作,出版了《我眼中的风景——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