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

2021年01月12日02:09:03 科学 1417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成功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 - 天天要闻

在在距离地面343千米的太空,杨利伟听到了“咚、咚、咚、咚!”的声音,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进行太空飞行时,就会时不时听到这个声音,好像是有谁在敲门一样。

杨利伟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什么也没发现。而飞船内部也没发现任何问题……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 - 天天要闻

杨利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描述这个神秘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无法描述的,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更像是拿一个木头锤子敲铁桶的声音……咚……咚……咚……咚……”


杨利伟的描述引起了许多专家的好奇,杨利伟究竟是幻听了,还是真的听到了这个声音。当时技术人员就根据杨利伟的描述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杨利伟一次又一次地听,杨利伟却总听着不像。


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奇怪声音

由于声波的传输需要媒介,太空应该是绝对安静的。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例如空气颗粒或水分子或固体金属原子,通过空气传播的雷声,水下传播的声音,和固体乐器传播的声音,等等。

但是并不是只有杨利伟一个人在太空听到了奇怪的声音,1969年阿波罗10号发射,这是人类首次带着一套完整的阿波罗航天器(阿波罗8号未携带登月舱)环绕月球,这也是美国宇航局为实施登月计划而环绕月球的一次试飞行动。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 - 天天要闻

当飞船处于切断同地球联系的月球背面位置时,宇航员尤金·安德鲁·塞尔南听到了无法解释的奇怪声音。宇航员把这个哨鸣声称为“宇宙音乐”。

这是他们当时的对话:

塞尔南:“这声音太奇怪了,以前从未听到过,像是来自太空的音乐,没有人会相信我们听到了什么。”

约翰·杨:“我们需要把这件事告诉休斯顿吗?”

塞尔南:“我现在不知道,我想我们应该考虑一下。”

美国宇航局在随后的飞行任务中也录到过类似的声音,美国宇航局曾公布了围绕木星飞行的“朱诺”探测器录到的声音。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 - 天天要闻

这些声音至今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的解释,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某种无线电信号干扰。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给出解释

11年后,月宫一号总设计师给出了解释,谜底才最终揭开。“月宫一号”是一个“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用通俗的语言形容,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微型生物圈。通过植物的生长释放氧气,为宇航员提供食物,再通过代谢为植物提供养料。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 - 天天要闻

“月宫一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试验系统。月宫一号”的核心是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LSS)。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也是人类实现在外太空长期生存的核心技术。

在载人飞行器进入外太空后,这个系统可以让飞行器不再需要或很少需要地面物质支持,氧气、水和食物在系统内通过生物技术实现再生,航天员可长期在太空工作和生活,使得长期载人航天和行星探测成为可能。

“月宫一号”在2013年10月19日到2014年1月23日进行105天长期实验前,工作人员在舱内就听到了与上面描述类似的咚、咚敲击声,以为是有人在外面敲舱,外面的人员找了一圈,没有人敲。大家都很紧张,开始分析检查,声音是哪里来的。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 - 天天要闻

后来经过研究发现,是舱体内壁材料在舱内压力变化时发生微小变形所产生的声音。不过这些变形对舱体的安全没有影响,属于正常现象。

要知道,舱内的温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舱内温度的变化,则会引起舱内的压力发生变化;而舱体的内壁材料又会因为舱内的压力变化而发生微小的形变:内外压差变大时,向外变形,减小时,向内变形,从而出咚咚的响声, 听上去类似外面有木头锤子敲在舱上面的感觉。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 - 天天要闻

而太空飞船也是同理,太空飞船是气密性很高的密闭的舱室,为了保障人在密闭舱室里正常的生活,舱内的温度是进行调控的,因此舱内的压力也会发生波动。飞船在太空中环境复杂多变,比地面要复杂很多。舱体材料形变发出声音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2016年,杨利伟也对这个说法表示了肯定:

“我了解的情况,在每次飞行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都有声音,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飞船在地面时会有压力。太空是真空无压力的环境,有可能结构会有一些变化产生变化,会产生一些声音。”

自此,这项困扰大家13年的神秘事件,也终于有了答案。

总结

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会出现各种人类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我们不应该害怕,而应该去追寻追寻那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杨利伟,在听到了奇异的声音之后,不仅没有慌乱,而且展现了过人的素质,没有被这声音搅乱判断,成功返航。要知道,深邃漆黑的宇宙。在寂静的孤独中,宇航员对声音变化是很敏感的。飞船哪个地方稍稍有点什么动静,都会让人心惊肉跳——怎么会有这个动静?

杨利伟在太空听到“敲门声”,13年后谜底揭开,多亏他当时机智 - 天天要闻

杨利伟又是中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中国人,之前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很容易被这声音影响操作,从而酿成大祸。能够不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影响,已经充分说明了杨利伟的机智勇敢。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时候,也出现了这个声音,杨利伟告诉宇航员,不需要害怕,是正常现象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